王兴华
黑龙江省社会康复医院外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发生异常凝结而阻塞静脉管腔,致使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出现肢体肿胀、疼痛以及浅静脉扩张等症状,其中以下肢DVT最为常见[1]。对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以阻止病情恶化,降低肺动脉栓塞、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为探寻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案,对2015年3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的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别采用手术及药物溶栓2种疗法,现报道如下。
此次研究是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总数为88例;入院后均经患肢顺行性静脉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被确诊。其中男女患者分别为46例、42例;年龄集中在 45~73 岁之间,中位年龄为(57.1±4.1)岁;中央型血栓52例,混合型血栓36例;左下肢病变48例,右下肢病变4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的资料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该次研究均知情,自愿加入研究小组。
实验组:该组患者采取手术疗法,以1 mg/kg的剂量为患者进行肝素化,将腔静脉滤器从健侧股静脉的深静脉开口下方0.5 cm处置入,在取栓过程中要避免栓子脱落。对患者的患肢腹股沟韧带下方进行局麻处理,而后取一5~7 cm的纵行切口,暴露出深、股浅静脉以及股总静脉并将其阻断,利用血管钳、双腔球囊导管将股总静脉中的可见血栓取出,再进行造影来查看有无剩余栓子。对于存在股静脉切口远端的栓子,可通过挤压大小腿的方式排出栓子;针对股静脉狭窄者,可予以补片成形处理。手术后,要在股浅静脉中留置导管。参照组:该组患者采取尿激酶顺行药物溶栓联合抗凝疗法,自患者的踝部以下区域浅静脉入路,取尿激酶50~75万U与250 mL生理盐水混合后快速滴注完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剂量为0.4万U/12 h;共用药7~10 d。连续口服6个月的华法林、阿司匹林。
患者肢体肿胀症状消失,肤色恢复正常,B超复查结果显示深静脉管腔残余狭窄程度在25%以下、或血管基本通畅,则为治疗显效;患者的下肢肿胀症状得到显著缓解,小腿周径与健侧比较,差距在2 cm以内,B超复查结果显示深静脉管腔残余狭窄程度在25%~75%之间,则为治疗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则为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2]。
整理研究数据,核对无误后输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检验,计量资料是以(±s)的形式表示,比较结果行t检验;计数资料是以[n(%)]的形式表示,比较结果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不同疗法后,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45%、75.00%,实验组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表1 两组DVT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82%、29.55%,实验组对比参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表2 两组DVT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周围血管病变,其发病因素与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内皮损伤以及血液高凝状态具有密切关联性,以上3个因素不能独立致病,通常是由2~3个因素综合作用而引发深静脉血栓形成[3]。在发病早期患者是以下肢肿胀、疼痛为主要表现,随之病情进展会出现全身反应、肺栓塞等并发症,甚至可危及其生命安全。因此,在该类患者得到早期确诊以后,要及时为其选取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免病情恶化。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解除血栓脱落危险、恢复静脉血流以及保护静脉瓣膜是主要目标[4]。目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方法有保守的药物疗法与手术疗法两大类。其中药物疗法较为简便、创伤性较小,可以起到一定的溶栓作用,但很难达到完全溶栓的效果,易有血栓残留情况,这可使静脉瓣膜被破坏,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而外科手术疗法,虽然有一定的创伤性,但可以一次性将血栓完全取净或尽量取净,同时再配合使用溶栓药物,便能够将残余的少量血栓溶解;该疗法的疗程短、疗效彻底,还可使深静脉瓣膜得到有效保护[5]。需要注意的是,临床中要把握好手术时机,最好是选择发病后的72 h内进行手术,如果血栓形成超过5 d以后,血栓和静脉壁会有粘连情况,静脉瓣膜也已被破坏,此时已失去手术意义,可为其选择保守的药物溶栓疗法。此次研究中,对实验组患者采用手术疗法,对参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溶栓疗法,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手术疗法较比药物溶栓疗法更加有效。
综上所述,应用手术疗法治疗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疗程短、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可以有效减少血栓残留,比药物溶栓疗法更具优势。
[1]黄居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1):77-79.
[2]徐国建.介入导管直接溶栓与静脉溶栓并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对比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5(4):402-406.
[3]李世民.用两种方法对下肢骨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65-66.
[4]刘洪建,王斌,蒋文平,等.抗凝、溶栓、取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3(3):245-247.
[5]黄晨,冯惠岗,庄炜钊,等.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评价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2016,4(1):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