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看孔子“礼”的修身

2018-01-24 19:08宋正英
山西青年 2018年18期
关键词:克己复礼等级制度行为准则

宋正英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

在《论语》中体现出对“礼”的重视,“礼”一共出现过75次。在个人修养中、人际交往中、国家治理中、都能体现出礼的重要性。

一、礼的实质

孔子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期,希望用“礼”来恢复周礼,恢复井然有序的社会。礼的实质就是“正名”,用其来实现等级制度的规范,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具体内容包括孝、慈、恭、仁、义等。在当时社会动荡,连年的战乱使得等级制度遭到破坏,诸侯出现僭越行为,孔子希望恢复等级制度。这个“礼”就是在社会角色中,把臣子的责任和义务做好,就不会出现以下犯上的现象,社会就会变得安定。孔子把“礼”作为一种严格的规范,严格地规定上下级,这样有利于维护等级制度的规范。

二、礼的目的

在颜渊问仁,孔子回答“克己复礼为仁。”,指克制自己的私欲来恢复周礼达到仁德境界。首先是克制自己私欲,其规范是“仁”,一旦做到了,天下就会达到仁,主动地践行仁道。强调人要具有道德的自律性,可以构建人人相互帮助的和谐社会,这才是仁学的终极目标。

在《论语》中说“不知礼,无以立也”,是指做人要有礼貌,如果没有礼貌,是无法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的。我们都熟悉的孔融让梨,四岁的孔融之所以让我们钦佩,就是因为他懂礼。

三、礼的行为准则

首先,孔子希望大家先端正态度,再学习礼。

礼的目的是克己复礼,而实现克己复礼的要点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在这里强调人的道德自律性,是礼的重要行为准则之一。在《论语》中对于“礼”,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摆正自己的位置,要规矩自己,时刻谨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当代社会来说,就是对于管理者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并且履行这个角色定位的职责,管理者和下属都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分工要明确,实现效率的最大化。这个“礼”就是知道自己位置,懂规矩,守规矩,才能做到礼。

其次,孔子强调君臣之礼,希望用“礼、忠”来维护统治。

在《论语》中提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首先是作为君要去理解臣,要爱护臣子,只有这样,臣子才会真心对待君,努力地为君上办事情。在我们现代社会中,领导要尊重、理解下级,下级才会努力工作,但是作为下级也不是盲目地听从上级安排,如果领导出现失误的时候,要及时的提出建议,这样上下级才会相处融洽。

再次,孔子希望统治者用“礼”来治国。

在《论语》中提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句话说得是两个方向治国的方针:一个方向是用刑法来使得百姓避免犯罪,但百姓没有羞耻心;另一个方向是用礼的教化来使得百姓有羞耻之心,从而心甘情愿地去遵守规矩。法律是强制性的告诉人们不要去触碰这个界限,一旦触碰这个界限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礼通过教化人的内心,来使得人们明白自己为什么不能去触碰这个界限,有羞耻之心,礼更能使人们信服,是从心里去遵守。法律是国家用权力来推广的,而礼是用来自觉学习的,维护礼这种规范使我们国家的传统。

最后,孔子希望个人在礼的指导下达到中庸。

在《论语》中礼是一种行为规范,只有在礼的指导下才能做到中庸。“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在这里“恭、慎、勇、直”都属于仁德,但也不能孤立的存在,必须在礼的指导下,才能够达到中庸的效果,否则就会出现相反的效果。孔子所说的“恭而无礼则劳”是指礼的精神,不是礼貌,若态度上恭敬而没有礼的内涵就会变得“劳”。就是外在的礼貌过于重要,但是没有内在礼的精神,只会一味的礼貌,就会变得很辛苦。“慎而无礼则葸”指做事非常小心谨慎,小心和谨慎都是好的,可是过于小心谨慎就会变得窝囊,什么都做不了。“勇而无礼则乱”有勇气,有冲劲,就会做成一些事,可是过于勇猛就会把事情搞乱。所以这样的人要经过磨练,否则就绞,过于绞就会断。总之,我们要发自内心的遵守礼,言行举止都遵守礼,“恭、慎、勇、直”本都是好的品质,是都要作为修身的行为准则,但是一定要在礼的指导下,否则就会出现“劳、葸、乱、绞”的结果。

综上所述,孔子的“礼”指导我们恪守自己的角色,遵守礼的规范,规范自己的言行,履行自己的义务。无论是在治国之道中,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用“礼”去解决。遇到事情必须要有礼,遇到了礼必有教,把教化运用于礼中。实现个人的修身,从而去齐家、治国、平天下。

猜你喜欢
克己复礼等级制度行为准则
为何不吃梨
传统催生力量 德育润化心灵
论拉斐尔前派的绘画风格及技巧
从国君称呼看春秋战国时的“礼崩乐坏”
【第一部】
论太极拳拳义中的儒道思想
纠缠
英语评价不妨用“等级制度”
从合作原则看英语对话中的性别差异
从《论语》中弟子问仁探究颜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