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实录及自评

2018-01-24 23:39:29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9期
关键词:学法年轻人词语

余 勇

【课堂实录】

一、自主感悟——寻找美

师:同学们,在刘章爷爷家乡这条无名的小溪上,一排排搭石是那么普通,那么不起眼,但就是这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搭石》。让我们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抓关键词语体会美,想象画面读出美”,自读课文第3~4自然段走搭石的部分,把你认为最能体现美的词语和句子做上记号,边读边想象画面。

二、交流品味——欣赏美

1.一行人走搭石

生:我喜欢的词语有“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你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几个词语,谁来说说“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

生:配合默契。

师:课前你查了字典,这是一种很好的预习习惯。来,自己读一读课文,在文中找一找这是怎样的协调有序?

师:是啊,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有人跌入水中吗?

生:(摇头)没有。

师:该是有人在指挥吧?

生:也没有。

师:没有人指挥,没有人跌入水中,他们的动作配合得如此默契而有序,这就叫——

生:(齐)协调有序。

师:我们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词语。

师:就这样,每当上工、下工,总有一行人协调有序地走过搭石,我们总能听到——

生:(齐)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在清澈的溪水中总能看到——

生: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结合这些理解,你能想象出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

生:每当上工、下工,人们走搭石的时候,有一种踏踏的有节奏的美感,像一首乐曲。

生:大家配合得协调有序,从来不会踩到或者挡住别人。

生:他们的影子倒映在溪水中像一幅美丽的画。

师:这样的美景,如诗如画!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

课件出示: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读得真好,你把我们也带到了画里。还有谁想读一读?从你们跃跃欲试的表情看,大家都想读。来,自己读读,试着把它背下来。

师:能背吗?我们试试。

生:(齐)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你们真不错,不仅发现了课文中的美,还把这种美保存到了记忆中。

2.面对面过搭石

师:根据学法,抓动词,交流感悟“面对面过搭石”相互谦让的美。

3.背老人过搭石

师:来,用心感受,文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美?

师:找得好!跟着句子读,结合句子理解“伏”是什么意思。

生:蹲。

生:弯。

师:谁来做做这个动作?

师:假如碰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师边读边将两手搭在生背上)年轻人,你太高了,这后背我爬不上去!

生:腰再弯下去一点!

生:(笑)头再低一点!

生:脸朝下,身体前屈。

师:(两手搭在生背上)伏在这样的后背过搭石多安全多舒服呀!刘章爷爷用词多准确呀。透过这个动词,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生:年轻人尊老爱老。

生:年轻人对老人的关心与照顾。

师:让我们再想一想,说一说,在这个村子里还有哪些事,村民们也会把它看成是理所当然的呢?

出示课件:假如碰上小孩来走搭石,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碰上_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假如……

生:假如碰上小孩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把小孩抱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生:假如碰上奶奶牵着孙子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帮奶奶把孙子抱过河,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你也能尊老爱老。

生:假如碰上挑着担子的大嫂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帮大嫂把担子挑过河,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你不仅心地善良,还很尊重女性呢。

生:假如碰上孕妇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背孕妇过去……

生:孕妇肚子里有宝宝,不能背。

生:孕妇肚子那么大,怎么背呀?

生:假如碰上孕妇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扶孕妇过搭石……

师:怎么扶?

生:我知道!假如碰上孕妇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脱鞋绾裤,小心地扶孕妇过搭石,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脱鞋绾裤”,用得好啊!你运用了上节课学到的词语,想象情景来回答,了不起!

三、升华情感——体验美

师:正是这些理所当然的事,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课件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师:(引)这一排排搭石──

生:(接)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师:一年365天,乡亲们在这一排排搭石上来来去去,他们相互谦让,先人后己,他们尊老敬老,相亲相爱。这一排排搭石──

生:(再接)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师:刘章爷爷把他对家乡炽热如火的情感,寄托在一块块搭石上,因为这一排排搭石——

生:(深情接)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师:搭石的美,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中。让我们也学习刘章爷爷,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凡的事物中去发现美,传递美。

四、自主作业——表达美

师:(布置作业)课文写得真好,我要多读几遍。我也要像刘章爷爷这样,和同学说一说我在平凡事物中发现的美。

师:今天这堂课,同学们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下课。

【自评】

一、多元解读,厘清思路

“教师要以作者、教者、学生的身份,从不同的视角解读教材”是《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规范》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捧起课文,我先朗读了三遍。课文诗歌般精练的语言,秀美的意境,字里行间浓郁的生活气息与质朴的情感让我深深感动,由衷地道一个字——“美”。

作者刘章是我国当代的农民诗人、作家,他的笔下洋溢着北方农村的自然美和劳动人民的人情美。通过查找资料,我更好地以“作者的身份”解读文本,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思路、以及遣词造句的精妙。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我把“体会搭石中蕴含的美”以及“学习作者观察描写的方法”确定为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

以“教师的身份”解读文本,将文中最独特、最精彩的语句凸显出来,发现和挖掘语言的训练点,体会语言背后的人文性,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与思维,成了我的教学目标。

以“学生的身份”解读文本。什么是搭石?怎样走搭石?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些是能引起学生探究的一连串问题。“脱鞋绾裤、协调有序、理所当然”,文中这些信息量丰富的词语将会成为学生读书感悟的“发酵母”。

基于三种身份对文本的解读,我从课文的整体入手,抓住主线,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寻找美─发现美─体验美─表达美,理解与积累语言。落实“半小时课堂”教学理念,让学生充分地读,轻松地学,扎实地练。

二、学法引导,学会学习

怎样让学生学会学习,我想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堂课,我将学法贯串始末。

“让我们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抓关键词语体会美,想象画面读出美’,自读课文第3~4自然段走搭石的部分,把你认为最能体现美的词语和句子做上记号,边读边想象画面。”

课一开始,我用上一节课总结的学法,指导本节课的学习,学法得到了运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以培养。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文本对话,用自己的眼睛来发现,用自己的心去体验,用自己的个性去理解,无论他发现的是画面美、声音美,还是协调美、谦让美、友善美。课堂成了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词语学习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进行,重视提高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结合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也是本单元训练的重点,我将其渗透于本节课中,让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积累更多学习语文的好方法。如对“协调有序”的理解:“课前你查了字典,这是很好的预习习惯。来,自己读一读课文,在文中找一找这是怎样的协调有序?”这样引导不仅理解字面的含义,还把这个词放在整体的语境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去体验。学生有了这样的方法,对于后文“理所当然”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有法可依,学生学得主动,从“学会”到“会学”,逐渐经历了一个学习─总结─运用─掌握的过程。没有学法引导,“会学”只会是空谈。

三、用足够的时间读书,促进自主学习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段话的确可以称得上绝句,用词精当巧妙,如诗歌般迷人,如音乐般醉人,“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更是给人无限的美好遐想。我以这一段文字为训练重点,从读通、读懂、读好三个层次上指导学生朗读。设计了变换文字的排列,配乐读出诗的韵味;默读,想象画面。赛读、美读、师生配合读、背诵积累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室里充满了朗朗的读书声,实现了语言、情景和精神的和谐共鸣。

纵观整个教学环节,书声琅琅,或朗读,或默读,或诵读,或背诵。我力求抓住重点段落、重点语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文、品析语句,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达到了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目的。寻找美、发现美、体验美,美在不同的学生眼里有着不同的解读,而这些都是从文本中读出来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得以充分体现。

四、用足够的时间交流,促进自主思考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

课堂上有一个精彩的生成。我提问:“让我们再想一想,说一说,在这个村子里还有哪些事,村民们也会把它看成是理所当然的呢?”,学生都自主思考,参与讨论,出现了多种令人惊喜的、意想不到的答案,如“牵着孙子的奶奶、挑着担子的大嫂、孕妇”,学生提炼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倾听别人的发言,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孕妇应该怎样安全地过搭石?”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了火花,从而对文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交流的过程,成为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过程。再如对“伏”字的理解,做得不留痕迹。学生通过交流、争论、体验,获得了正确的理解与认识。课堂上气氛高涨,笑声不断。

五、用足够的时间练习,促进自主作业

本堂课,我主要设计了两项作业:一是4分钟左右读写结合的书面作业。“理所当然”是文章中的关键语句,这个词语也是最能体现人性美的点睛之笔,我没有停留在词语教学的表面,而是将读写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感悟表达方法,发展学生的语言与思维。二是5分钟左右读书、交流作业:(1)课文写得真好,我要多读几遍。目的是让学生对文本有完整的认识,无论学生关注的是精彩的语句,还是语言背后的人文性。通过学习后再次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积累,完善学生的认识。“我也要像刘章爷爷这样,和同学说一说我在平凡事物中发现的美。”这既是为了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也是紧扣单元作文训练实施的口语交际。

整堂课我不再滔滔不绝,课堂成了学生的主阵地,他们开心读书,尽情交流,轻松提笔,这也许就是当前倡导轻负高效的“半小时课堂”的真实意义吧。而我们所要做的,无非就是遵循一句话:“时间是属于学生的,把时间还给学生!

猜你喜欢
学法年轻人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4:24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找词语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意林(2020年19期)2020-11-06 04:05:35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年轻人如何理财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年轻人
智族GQ(2017年1期)2017-09-13 04:35:16
词语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