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亚琪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在单篇阅读教学模式下,学生并没有得到丰富的阅读积累,这与他们的阅读需求是不相符的。近几年,群组阅读这一形式逐渐得到了重视,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基于特定或者多个议题找出一组文章,让学生围绕这些文章进行整体阅读。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学生可以通过群组阅读得到丰富的阅读积累,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语感得到提升。那么,如何才可以提高学生的群组阅读效率呢?虽然现在的语文教材都是基于主题单元的方式来进行编排的,但是同一单元内所包含的文本并没有很强的关联性。怎样引入课外资源,将其和教材所包含的文本联结起来并融合成为一个整体,是开展群组阅读活动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在教材里,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有着明朗的主题、价值取向和语言规范,这些课文担负着促进学生语言生命发展的使命。而对群文的选择,就会宽泛许多,不同时代和地域的作品都有着鲜明而独特的印记,教师在选择“群文”时,要尽可能地保留文本的“原味”,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作品的风格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持,为学生在得意、得言、得法等方面打好基础。
例如,在对《月亮湾》第2自然段进行教学时,一位教师基于文本主题,将《燕子》一文中对春天景色进行描述的内容引入了进来,将其作为群组阅读的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虽然教材也引入了这篇文章,但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阅读要求,编者对原文做了很多修改,导致教材中很多细节内容和原文有很大不同。通过对两者的对比,学生能够发现原文的表达更加自然流畅,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律感更强。
所以,在选择群文时,教师不能以影响学生理解为借口,随意地“修改”原文,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基于此来提高文本的品位和质量,让学生能够阅读优质的文本,进而提高群组阅读的效率。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以从一篇课文出发,在课外找到和单元主题关系密切的文章,基于此得到“X+1”的文本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迁移学习作为序列来展开教学。首先,教师让学生对文本内涵进行了解,基于此对具体的学习方法进行提炼和归纳,为后面的阅读和学习打好基础;其次,教师让学生将前面学习的知识运用到文章拓展学习中,让学生带着任务积极主动地进行拓展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例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有《夹竹桃》《广玉兰》这两篇文章,主要描绘了花型、花色和花语,并将作者对花的爱惜之情以及人生志趣表现了出来。这两篇文章使用了非常相似的表达手法,并且文章里面都有非常巧妙的词语和佳句,非常具有趣味性和想象力。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群组阅读时,可以围绕这两篇文章来展开,同时将《青松》这一课外阅读资源引入进来,从而组成文本群来引导学生进行群组阅读。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一位教师先让学生对《夹竹桃》《广玉兰》这两篇文章中所包含的共同点进行提炼,设计出合理的导学单,根据导学单里面的任务让学生来对《青松》一文展开自主的学习。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发现他们可以非常好地对这三篇文章所具有的共性进行把握,并且基于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实现了习得的正向迁移。
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和主体。教师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来选取文本,选择的文本要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看到文本后有想要阅读的欲望,这样才能够选出适合学生的文章。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文本阅读之后,要让学生表达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如果教师所选择的文本不符合学生的内在需求,就会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懈怠心理,降低他们的阅读质量。
例如,《鞋匠的儿子》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林肯在成为总统后受到了来自参议员的羞辱,但他通过自己的演讲和人格魅力将参议员感化的故事。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除了引导学生对林肯人人平等的核心思想进行感知之外,还对这篇文章进行了转化,使其成为演讲的例文来让学生学习演讲。不足的是,教师在进行群文拓展时,过多地选择了那些和演讲专业知识相关的文本,这样虽然丰富了知识,语言表达方式也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相符,但是专业技巧与知识和学生的认知心理不符,学生对其不感兴趣。实际上,教师可以引入那些以典型故事为主的演讲稿,让学生在他们感兴趣的故事中对演讲技巧进行感知,从而使学生的演讲能力得到提升。
学生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非常独特的,教师不能基于成人角度来对学生的内在认知进行猜测,而要对学生的特点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基于此来选择具有童真童趣的文本,这样才能让学生有阅读的欲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的选择非常重要,如果缺少了良好的文本资源,其他所有事情都是空谈。教师要基于教学的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文本的原味突显出来,通过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来让群文阅读教学得到很好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