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升旭
通常情况下,任何效率高的管理系统通常都只有一个目标,或者说只能有一个主要目标。如果目标过多,必然会互相干扰,达不到目标。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地实施阅读教学呢?教师应在“精简”上面做些文章。如何对课堂进行精简呢?笔者从以下五方面来谈。
高效的阅读教学总体要求常规性目标不超过三个,而重点、难点目标只有一个。这是为了保证有效教学的时间,同时也是为给后面的设计与执教节省时间。
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减法”,以精简教学陈述,精选教学环节,实现更高的目标。例如,在教学《刷子李》一课时,我就把教学环节精简成了以下三个大环节:
第一,积累词句,初识“绝活”。
第二,解意悟妙,感悟“绝活”。
第三,语句运用,仿写“绝活”。
这样的设计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时也易于记忆,便于执教,让我把精力集中到关注学生的反馈上面,而不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想下一步该干什么。
在紧紧围绕中心目标的前提下,提出准确而有效的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好方法。教师只有在充分鉴别什么问题值得提问的前提下,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实施“一课一得”的教学形式。例如在教学《刷子李》一课中,每一个环节我都只设置了一两个主要问题,其他问题不需要多谈。
第一,积累词句,初识“绝活”。问题:知道什么叫“绝活”吗?
第二,解意悟妙,感悟“绝活”。问题:“刷子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文中哪里知道的呢?
第三,语句运用,仿写“绝活”。问题:你会用课文中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一个人吗?
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就是牵引着教学环节往前推进,体现着一个从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问题不可过难,也不可过易;不可太泛,也不可太繁。
教学语言涉及到教学现场的变化、教师个人的语言习惯等,有人认为没有必要进行设计。同时,还有存在过分设计的现象,即把教学过程当中所有教师的讲话与预设的学生的回答都一一写到教案上面,唯恐漏掉一句而影响了教学质量。怎么办呢?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解决:
1.教师要加强平时习惯用语的练习。对于自己的一些口头禅、习惯表达方式进行刻意纠正,尽量在语言表达时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阐述,加强自己语言的丰富性与生动性。
2.记住关键问题,舍弃次要问题。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跑题”现象时,尽量纠正,回归关键问题的讨论。
3.说话的内容尽量贴近教学目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
4.当学生提出疑难问题时,先把问题抛回给学生,倾听其他学生能否解决。在学生无法解答或者解答得不充分的情况下,教师才能进行指导。
5.形成个人课堂规矩,避免重复口头命令。许多教师在常态教学中经常会花费大量的精力来维持课堂纪律,对此,我建议可以建立一套在自己班级维持课堂纪律的规范。
第一,“学—教—评”要一致。“一课一得”的评价需要保持目标的一致性。设置的评价方式与内容必须跟“一得”息息相关,这样才能让“一课一得”落到实处。例如在《刷子李》一课的最后,我设置了当堂进行小练笔的评价方式,以此来检测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教学重点,是否已经“一得”了。
第二,评价涉及的面、量、度要适中。在“一课一得”的教学中目标要相对集中,因此教师的评价所涉及的知识面不要太广,习题的数量也不宜太多,难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来定,否则就容易造成所学非所得的局面。
第三,操作方式简易而有效。评价的方式不宜过于复杂,形式尽量是学生平时所熟悉的,一来减少了学生适应新方式的时间,二来减少了教师解释如何使用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