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振喜
多数教材以单元为形式编排,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因此教师要从宏观上把握整册教材的脉络体系,以主题组织每个单元的教学。我在“单元主题”教学活动中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学生在学习一个单元之前,首先要明确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然后再预习这一单元的每一篇课文。预习时要求学生解决以下问题:(1)自学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解决不理解的字、词;(2)每篇课文与主题有什么联系,你读懂了哪些内容;(3)边读边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4)读后有哪些疑惑记在课本上;(5)构建本单元“主题知识树”。学生按照这些要求自学课文,就会逐渐形成对这一单元的整体认识,对一些课文也有了自己初步的理解,至于疑惑不解之处可以拿到课堂上去解决。
我设计了两个层次:教师引导释疑精读课文,学生自学自讲略读课文。
先说精读课文的教学,按照“学生自读—教师释疑—拓展阅读—积累沉淀”的思路进行。教师在课堂上着力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倾听他们对词句的感悟,学生已明白的教师不讲,个别不明白的小组讨论,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着重讲,整堂课就是师生共同参与、释疑解惑的过程。然后教师就放手让学生拓展阅读同主题的文章,如《同步阅读》上的文章或教师推荐的一些文章。学生在课堂上学过一篇主题课文,就可以解决相关联的几篇文章。通过大量阅读,学生的“主题库”变得丰富了,获得的同类感受也就更多了。最后让学生进行积累沉淀。在这一主题下,学生将优美的词句、诗词、名言等积累下来,为以后习作储备能量。
再说略读课文的教学,每个单元都有一至两篇略读课文,这也正是检验学生自学自悟的最佳材料,与其教师喋喋不休,不如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讲。教师为其提供必要的资料以及授课方法的指导,剩下的工作就由学习小组共同商讨完成,小组内推荐一名“小老师”登台授课。由于学生间年龄相仿,知识结构相似,彼此熟悉了解,因此课堂上容易沟通交流。教师则坐在“小老师”的位置上,参与课堂讨论及交流,或帮其处理“突发事件”。这一过程既加深了学生对主题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其收益也绝非是学习一篇课文就能代替的。我校一名四年级学生在讲完课后,高兴地说:“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认真读过课文,不仅查阅了大量资料,获得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还了解到了老师平时是怎样给我们上课的。当老师的感觉真爽,下次我还要参加……”
整个单元的习作训练我围绕主题分三次进行:单元预习时抄一篇优秀习作,精读课文学习时模仿习作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结束后放手写一篇,我将这个过程称之为“抄—仿—创”习作教学三步走。这“三步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不一样,层次较差的要求认真走好前两步,对第三步不强行要求;层次较好的则重点在第二步和第三步上,第一步也可跨过不写。所有的学生在这“三步走”中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且为自己提出了下一步努力的目标。这样做避免了学生不想写、胡乱写、写不出的现象,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习作兴趣。
单元学习结束后,我们会进行一次“主题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学生的作业,也有他们收集的各种资料以及制作的手工艺品。“成果展示”由学生自己组织完成,或展示个人作品,或体现小组合作的成果。届时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贴满了学生的得意之作,学生在相互学习中又得到了提高。
我校开展的“单元主题”创新教学改革,打破了以往就课文讲课文、就知识学知识的陈旧做法,充分重视了“主题”的引导作用,整合教材,重构课堂,将学习探究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学生,使得学生解放了脑、张开了嘴、松开了手,在语文这个广阔的天地里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