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艺术与技巧

2018-01-24 22:16吴玉琴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诸葛亮情境思维

吴玉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教师的素质以及教育观念。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巧妙的提问,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火花,还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不足,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教师提问不当,会使学生情绪受抑,思维受阻,造成课堂“冷场”。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应有功效。笔者借此平台,就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浅谈体会。

一、审时度势,把握时机

课堂教学应注重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审时度势,准确把握提问时机,往往会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当学生进入“愤”“悱”的状态,达到“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时,提问才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缺乏持久性,课堂上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现象,所以,教师应善于揣摩学生的心理,认真研究并把握时机,适时提出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巧妙导入,过渡自然

一堂课,如果头开得好,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带着问题,通过自身的主动探索去洞悉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导入新课时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加入到探知过程中来。例如教学《夜晚的实验》时,出示课题后,教师可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会立刻提出:“为什么选择夜晚实验?”“夜晚的实验内容是什么?”“实验的结果如何?”

2.创设悬念,激发兴趣

古人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在设计新课导入时,可以借助提问来让学生产生疑问、好奇和积极的求知心理。如,我在执教《草船借箭》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草船借箭产生疑惑,先提出如下问题:(1)“嫉妒”是什么意思?周瑜是怎么嫉妒诸葛亮的?(2)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高兴?他暗中又做了些什么?(3)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加害自己,为什么还立下了军令状?从哪里可以看出?然后让学生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到相应的答案。在帮助学生理解借箭经过时,我继续设问:(1)诸葛亮为什么要请鲁肃帮忙?鲁肃为诸葛亮做了哪些准备?为什么不让周瑜知道?从中可以看出什么?(2)诸葛亮为什么选择第三天四更去取箭?在船上为什么只管饮酒取乐?(3)曹操是怎样知道上当的?他为什么不派兵追赶?接着,我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最后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解决了问题。

3.灵活提问,引人入胜

课堂教学如果一味地直来直去,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并且会妨碍学生的思考。因此,教师的提问应当灵活。如我在执教《蜗牛的奖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这句话,我不是直接问学生“成天”这个词用得好不好,而是放声如此范读这句话:“它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顿时,十几双小手举起来了,其中一名男生自告奋勇地说道:“老师,您在读这句话时遗漏了‘成天’一词噢!”此时,教室里不少学生应声附和着,支持这个学生的质疑。我故意笑着回答:“不就是少了一个词嘛,有什么大不了的呀?”这时,许多学生感到不服,他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从而初步感悟了“成天”一词蕴含了蜗牛的骄傲、得意,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教材的兴趣。”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空间。这种积极的情感是语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因此教师应善于提问,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教学氛围,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创设的情境越是新颖,越具有强烈的对比度,学生的注意力就越容易被吸引,感觉就会越敏锐、强烈,越容易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探索的强烈愿望。

如我在执教“老牛舐犊”这个成语的时候,先出示了一幅“老牛舐犊图”,然后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回答画面上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许多学生立即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中去,并且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接着,我再提出问题:“从老牛舔小牛的动作中,你能体会到老牛和小牛的特征吗?”一名女生立即举手回答:“这是一头慈爱的老牛,一头幸福的小牛。”“那么,你能把老牛的这种爱用一个词语表达一下吗?”我笑着反问道,小女孩随即回答:“‘舐犊之爱’啊!”此时,一名男生回答说:“天伦之乐。”这个答案恰好与随堂练习中有关父母恩情的内容有机联系起来,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在类似轻松愉悦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各抒己见,不仅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使课堂不是一味的教师讲学生接受,而是变成学生思考、教师总结,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面向全体提问,鼓励为主

提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互动的重要方式,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既给后进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又向优等生提出更高要求,以点带面,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教师来说,教室里不应该出现“被遗忘的角落”,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得到教师的关注。对个别学困生,在提问中,教师要优先照顾,调动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学生应答完毕,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在充分肯定的同时还要指出其不足,提出期望。切不可对答题的同学白眼相待、讽刺挖苦,也不能无原则地赞美。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成功的体验,又指明其努力方向。

四、立足重点,突破难点

课堂提问不在多而在于精,关键是我们应抓住文章的重点,突破难点。例如文章深邃意境中的情节往往是作者情感愿望寄托的载体,应设计问题重点研究。再如有些文章的关键句,往往是文章和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可在这样的地方设计提问,使学生掌握内容,明确思想。如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课时,我针对关键句“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设计提问:“为什么日本人民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学生通过读文、讨论,联系上下文分析,理解了聂将军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个日本孤女的慈善心肠和宽大胸怀,他的善举缔结了中日人民的友谊,这也正是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和“中日友谊的使者”的原因。激发学生想象40年后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专程前来看望聂将军时的情景,有利于对这一探究性问题的进一步理解,这样教学重点难点也就突破了。其实,难和易往往是相对而言的,也是因人而异。只要能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其难也易了。

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智慧的碰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个体的生命体验;有效的课堂提问,需要我们教师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诸葛亮情境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诸葛亮隆中决策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