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的路径探析

2018-01-24 22:16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11期
关键词:细线陶行知深度

侯 杰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帮助学生找准与文本深入对话的路径,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同时打造出高效的阅读课堂。

一、咬文嚼字,比较感悟,感受语言表达的精度

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强调,学习语言,一定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从咬文嚼字入手,把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由浅层次的平面理解上升到对文本深层次的立体感悟上来,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语言表达的精度。

如《燕子》一文结尾处有这样的描写:“几对燕子飞倦了……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同学们,在平常的生活中,提到电线,人们通常是用哪个数量单位的?”“根,几根电线。”“是啊,可是文中在这儿怎么说是几痕电线呢?是弄错了吗?请大家再读课文,把‘几痕细线’换成‘几根细线’并结合文本读一读,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能不能换成‘根’,理由是什么。”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们结合上下文比较感悟,认为“几痕细线”中细线说明电线杆离这儿很远,上面的线隐隐约约,看得不是很清楚,因此用“痕”最为合适。“几根细线”的话就表明离得很近,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这与文本中的具体情形是不一致的。如此教学,学生们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更深一层。

教师引领学生就文本中语言运用精准的地方反复揣摩,比较感悟,咬文嚼字,可以使学生由表及里地感受文本语言的精度,从而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真正走向深度。

二、联想体验,感同深受,提升学生共鸣的热度

在阅读教学中,有些内容单靠反复阅读,学生并不会有多么深刻的感受,而借助想象与联想却可以使学生获得对所学内容的深刻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引领学生在想象中与文本对话,以使学生能够突破时空的局限,与文本产生共鸣,进而感同深受,真正走向阅读的深处。

如《放飞蜻蜓》一文中第2自然段是这样对陶行知描写的:“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在教学这部分的时候,教师这样问学生:“在你的眼里,当陶行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时脸上会是怎样的神情?”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们展开了想象。有的学生说“陶行知面带笑容,脸上的表情是慈祥的,是喜欢的”;有的学生说“陶行知就像看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满脸都是爱的目光”……在学生表达自己看法见解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自己就是捉蜻蜓孩子中的一员,看到陶行知这样对待同伴,会有怎样的感受?”如此教学,可以引起学生真切的感悟体验,让他们产生一种与文本中人物感同身受的感觉,从而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加深刻。

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教师鼓励学生恰当地放飞想象,想象文本中所描述的画面,学生们不仅可以把握这些句子的真正含义,而且在想象与联想体验中,有效促进了语言的建构以及与课文作者的共鸣。

三、质疑问难,多元比较,彰显思维发展的力度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由疑到进,则是学生思维不断深入文本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在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带着疑问来叩击文本,为学生对文本的正确理解奠定基础,彰显出学生思维发展的力度。

如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时,在学生初读课文以后,教师鼓励学生就自己感到疑惑的地方进行学习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多数学生这样觉得:“爸爸太严厉了,汤姆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鱼,又没有人看到,把鱼放掉太可惜了。”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并没有马上做答,而是鼓励学生再读课文,仔细阅读爸爸的话隐含的含义。就这样,学生们再次深入文本,与文本进行密切对话。在对话中,学生们明白了遵守公共道德最重要的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自己内心真正的坚守是什么,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而这一切对一个人来说,是可以受益终身的事情。就这样,在对话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学生们与文本的对话也真正有了深度。

有效的质疑既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起点,又是引领学生思维真正走向深入的必由之路。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向文本、向权威提出挑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度对话,进而使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得到提升。

四、拓展延伸,举一反三,触摸文本生命的温度

阅读教学中,在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升对话的深度,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适当为学生补充材料。这样教学,既是对文本的一种拓展,又可以使学生在举一反三中与文本进行深度的对话。

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是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的节选部分,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围绕着“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洪教头是一个怎样的人”与文本进行对话,鼓励学生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去感悟品味。当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从描写林冲的语言动作中感受到林冲是一个“谦虚有礼、机智、沉着、武艺高强”的人以后,教师可以借机把《水浒传》中关于林冲有名的“误入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等故事讲给学生听,并且鼓励学生运用文中学过的方法阅读这些文章,思考在这些文章中主要表现了林冲的哪些特点。有了课文阅读作为基础铺垫,在拓展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学习也会变得更加轻松,更加从容。

为了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能够真正走向深度,教师就要抓住教材这个例子,鼓励学生举一反三,迁移运用。这样拓展的是文本深藏着的意蕴,彰显的是文本生命的温度。

五、自由辩论,哲学思考,感受言语智慧的高度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使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自由,等等,在这样的学习空间里,学生有了不同的看法都可以自由表达,并且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能够不迷信权威,真正敢想、敢说、敢做,只有有了这种自由安全的环境,才能为学生深度对话提供可能,进而深入理解课文。

《牛郎织女》这篇民间故事主要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婚姻自由和人身解放的向往与愿望。对于这样的课文来说,故事情节生动神奇,学生很喜欢阅读,也能够读懂。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在话题的选择上,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就牛郎与织女之间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你赞成他们在一起吗?理由是什么?对于王母娘娘的做法你认为对不对?理由是什么?”以这些话题让学生自由辩论,可以使生本对话更深入。

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引入辩论环节是一种学生十分喜欢与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它既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整合一些知识,又可以释放学生的天性,把教师解放出来。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真正经历了一个有层次、有质量的对话,进而使他们的个人素养得到提升。

教学是一门艺术,引领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也同样如此。只有帮助学生找准与文本对话的路径,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感受更深刻,对文本的理解更透彻。

猜你喜欢
细线陶行知深度
The 2022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陶行知教育名录
细线转圈
细线吊冰块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