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1-24 22:16兰道祥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双线识字课文

兰道祥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思路更清晰,重点更突出,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确定了更清晰的梯度目标。作为“梯度目标”,一是明确了语文学习要素的培养和训练,二是人文主题的落实,它是语文学习要素的整体提升。直白了说就是既要抓好语文知识的教学,又要围绕课文的人文主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于教材的呈现先是人文主题,再是安排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因此这样的安排也会给执教者带来一定的误区,不知先落实哪一部分内容。笔者通过一年多的观课、议课和指导备课发现一些问题,提出来和同行一起交流和商榷。

一、“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淡薄,教材意识不清楚

统编本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心愿”,在这个主题下共安排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多想去看看》《一个接一个》《四个太阳》四篇文章。受以前教材的影响,《吃水不忘挖井人》是在原教材“饮水思源”这个主题单元中,我心中不免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本课是一篇红色经典课文,怎么能将其放在现在的主题“心愿”的单元中?虽然新教材实施前,我们进行了多次培训,但对“宽泛的人文主题”还是不理解,对“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仍然心存疑惑,到底什么是“双线”?

再比如,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问号”。在教学设计中,大多数教师没有把“问号”这一主题突显出来。课堂上,本应指导学生读出疑问语气的句子,教师也没有指导学生读到位。

二、“双线组织单元结构”过于板块化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是统编教材编写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告诉教师第一线即为宽泛的人文主题,第二线是明确的“语文要素”培养。但课堂上呈现的“双线”过于清晰,板块化严重。《我是什么》(统编本二年级上册),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秘密”。第1自然段有这样的话:“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漂浮。”执教老师引导学生先是抓住“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然后“连成一片”,了解云的变化。教师这样设疑:“这一小节写的是什么?抓住了云的什么来写?”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小结:“大自然的云就是汽,就是极小极小的点儿,漂浮在空中,这就是云的秘密。”显然这位教师只注意了单元主题——“大自然的秘密”,而忽视了对“语文要素”的训练和培养。对于“漂浮”一词,为什么不能借助生活情景来让学生理解呢?

再比如,《小公鸡和小鸭子》(统编本一年级下册),单元主题是“伙伴”。“河”是本课要求学生写的字,授课老师先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左窄右宽,然后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最后评价。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联系本单元的主题渗透书写,可这样教学:“‘河’是左右结构,形声字,从水可声,所以三点水和‘可’是一对好伙伴,它们俩的组合就有了现在的‘河’字。”这样既指导了学生写字,又适时关注了本单元的主题。

三、识字教学,“厚”生“薄”师或“厚”师“薄”生

识字教学作为低年级的首要任务,在统编教材中既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又要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然而课堂上出现了“厚此薄彼”的现象,要么教师统领识字,要么全部放开让学生识字。《小青蛙》(统编本一年级下册)一文,“青、情、清、晴、请”是五个要求写的字。授课老师从“青”字开始,展开“情、清、晴、请”的教学。师问道:“‘青’字加个偏旁还能变成什么字?”生回答:“‘青’加上三点水可以变成‘清’。”师:“还有呢?”生稍微停顿了一下。师:“还可以加上‘日’变成‘晴’,加上……”这些字本来都是书上的,学生只要看看书或者想一想就能知道,只是时间问题。学生识字变成了教师识字,统领课堂的是教师。《四个太阳》(统编本一年级下册),教师出示要认的字“太、阳、道、该……因”,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齐读。师:“哪些生字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来记住?”生:“‘太’是‘大’字加一点。”师:“还有呢?”生停顿,思考……师:“还有吗?”……师:“好吧!既然大家没有想起来,就在课下想一想、查一查吧!”此时此刻,教师为什么不及时引导呢?比如,“孩”字的“子”换成“讠”旁是什么字?“回”字中间的“口”如果换成“大”是什么字?接着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我想学生不会没有发现的。全部放开让学生识字的方法显然不妥,毕竟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

四、写字教学,示范缺位

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是学习语文的要素之一。教学中我们能看到学生的写,而没有教师的示范写。究其原因一是学生观察好字形了,描一描,写一写就行了。二是自己的字写得不好看,不敢写。一位教师这样指导学生书写《彩虹》中的“着”字(统编本一年级下册)。师出示田字格中的“着”:“‘着’是什么结构?”生:“上下。”师:“对!上面是‘羊’字的变形,一竖变成一撇,下面是‘目’。谁来说说这两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生:“两点三横在横线的上面,撇从中竖线自上而下到左下方。”生:“下面的‘目’要挨着撇,写在横线的下面。”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咱们就在书上先描一遍,再写两遍。”整个过程教师引导得到位,学生观察得仔细。假如教师能在学生观察以后,在田字格范写一遍,让学生看到起笔、运行、收笔的过程,该多好啊!教师的一招一式无不给学生展示书写的基本功,也会给学生树立书写榜样。

当然,我们也能看到教师的书写,不过是随随便便在黑板上写一遍,没有框架,没有占位,一闪即逝!

五、阅读教学,质量不高

提高一、二年级阅读教学的质量,可以以《教师教学用书》的相关要求作为参照物。(1)重视朗读指导,读流利。(2)阅读课文,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3)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比尾巴》(统编本一年级上册)一文中共有六个问句和六个陈述句,一段问,一段答,朗朗上口。既可以当课文上,又可以当儿歌教。学生在了解了动物的尾巴特点之后,教师接着转入课文朗读,学生开火车读、男女比赛读、齐读。至于如何把问句读得上扬,陈述句读得不拖音,哪些需要重读,教师没有进行指导和示范。学生读得苍白无力,没有感情。

《坐井观天》(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第二课时教学,其间教师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1)小鸟说天大得很,无边无际,青蛙说天只有井口这么大,为什么两个人得出的结论不一样呢?(2)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第一个问题具有思辨性,第二个问题是想揭示课文要反映的道理。从学生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来看,第一个问题学生能站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答案,一是在井底看天空,二是从空中看天。第二个问题学生回答出了词语的表面意思,这符合学生的学情。但教师没有联系生活实际,及时引导学生去体会寓言的道理,而把自己的体会生硬地强加给了学生。难点没有突破,避重就轻。

以上问题暴露出我们的低年级教师在新教材的使用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认识不清,理解不透彻。针对以上问题,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建议:(1)建立教材意识。统编教材不同于以往的教材,它站得更高,视野更开阔。既体现主流价值观,又不停留于“说教”。(2)选好教学“参照物”。《教师教学用书》是离教材和教师最近的一本教辅用书,我们可以把它作为教学第一“参照物”,充分利用好《教师教学用书》,研读好教材,并恰当地解读好教材。(3)明确“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内容。其实“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思路很清晰,指向很明了,给一线教师提供了更多方便。相信我们的语文老师都能运用得得心应手。

猜你喜欢
双线识字课文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双线并行,交相辉映——2021年遵义市中考作文《灯火背后》升格举隅
背课文的小偷
一种双线半自动闭塞信号过渡设计的研究
宁波民生e点通:网友与政府部门沟通的“双线桥梁”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背课文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