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主义译论看译者主体性

2018-01-24 20:24穆纪首
山西青年 2018年22期
关键词:主义者女性主义译者

穆纪首

(新乡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在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大潮中,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逐渐兴起,它借用了女权主义社会运动的思想,在翻译实践中旗帜鲜明地推行女性主义意识和诉求,在众多译论当中显得十分醒目。它颠覆了建立在结构主义、纯粹语言学基础上的分析模式,以新视角来探讨翻译中诸如忠实、对等、直译、意译问题。本文从女性主义强调平等、强调叛逆的视角来探究译者主体性。

一、女性主义译论概述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认为翻译就好像是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女性长期处于社会底层或沦为男人的附属,翻译也一样,翻译常被认为不是真正的文学而是原文的附属,翻译和女人是何等相似。

女性主义就是要发现、识别、批判和批评将翻译和女人置于社会和文化底层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女性主义翻译家在翻译实践中特别强调女性主义文化意识、文化身份。

女性主义怀疑传统的等级序列和性别角色,质疑确凿无疑的忠实概念,挑战价值和意义标准,理解语言所表达的社会、文化和性别差异。

二、女性主义译论翻译策略

格达德提出了woman handling这一概念,字面意思为妇女操控,旨在强调女性在翻译中对文本进行的追求男女平等、提高话语权等类似的改写或操纵。她指出女性主义翻译家通过肯定自身性别的差异,在重读与重写中获得快感,张扬其对文本的操纵。女性主义这种翻译策略改变了过去附属、谦卑、忍让的做法,通过在文本翻译中的创造性活动,突显了译者的主体性,极大否定了传统译论中译者隐形这一策略。

弗罗托﹙Flotow﹚归纳总结了女性主义者借助补充(supplementing)、前言与加注(prefacing and footnoting)、劫持(highjacking)策略来进行具体的翻译实践。补充是译者能动地、创造性地对两种语言的差异之处予以平衡,例如《圣经》翻译中在称呼语brothers前面补上sisters;前言与加注则描述女性译者的差异性翻译过程,女性译者在译书的前言中阐明其对原作理解及其翻译策略,例如女性主义者在其书的“译者前言”中称“翻译实践是一项政治活动,目的是替女人说话”,而这种情况若以脚注形式出现,即是“加写脚注”;劫持算是一种意译和改写,女性主义译者赋予原作强烈地女性主义色彩和意识,例如通过创造新词和使用女性主义者已创造的新词。

三、从词汇层面看女性被歧视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男性长期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强烈的男性自我中心意识,将男性强势文化凌驾于女性弱势文化之上。有些词在指代男性时没有贬低和侮辱之意,在指代女性时却截然不同,例如:

(一)call boy指“仆佣”,而call girl指“应召女郎”、“妓女”;mistress特指“小蜜”、“情人”,而mister尊称为“先生”;dog是中性词,而bitch(母狗)却是骂人话。

(二)“人生而平等”在英语国家为“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而不是“All women are created equal”;英语中历史一词为history(his—story:男性的故事和历史),而不是herstory(her—story:女性的故事和历史)。

四、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女性主义重新阐释了“作者与译者的关系”、“忠实与叛逆的关系”、“原文与译文的关系”这些翻译理论基本问题,极大扩展了译者主体论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女性主义译论强调平等

女性主义视角强调译者主体性,意味着强调女性主义译者的劳动创造性,即译文创造性。此强调为颠覆传统上认为的译文与原文是主仆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女性主义否认原文意义的绝对性和单一性。译文的意义是对原文意义的拓展和补充。译者的翻译活动因此获得重生,译者创造性叛逆展示了原文含义的丰富,拓展了原文空间,延长了原文寿命。原文与译文相互补充,相互映衬,主仆关系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平等互助的伙伴关系,此时译者取得与原作者同等的地位。

加拿大魁北克女性作家戏剧里的一句台词:Ce soir,j’entre dans l’historie sans relever ma jupe.男性译者英文翻译为:This evening,I am entering history without pulling up my skirt.(今晚,我不撩裙子就进入历史。);而女性译者英文翻译为:This evening,I am entering history without opening up my legs.(今晚,我不叉开双腿就进入历史。)此译文更足以表现女性走出男性屈辱和压迫后的悲壮心情。

女性主义译者强调如果女性不以色相取悦男性权贵,便很难进入历史,其译文反映是女性长期被男性压迫。女性主义翻译的特点是在意义的生产活动中突显女性主体性,在翻译中以女性意识驾驭文本。这样翻译的目的是要突出女性被历史遗忘的现实。

(二)女性主义译论强调叛逆

中外翻译理论家已从多维度、多层面对翻译理论中“叛逆”这个命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但女性主义对“叛逆”的强调和阐释是独特的。女性主义者就是要在翻译中凸显女性的话语和身影,争取女性的权力,并在文化、语言、哲学、文学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探究深刻的变革。传统译论将“忠实”与“信”作为翻译的首要原则,违背这一原则的译者会遭到批评和诟病,甚至一些译者因此还丢掉了性命,比如早期的《圣经》翻译者。所以译者很怕背上不忠的骂名,而女性主义译者则认为译文绝对忠实于原文,就像是女性绝对服从和遵从于男性,这不合适且不公平。忠实最终导致女性话语权的完全丧失。

下面的翻译实例就是女性译者的创造性叛逆:

If your brother sins against you,go and show him his fault,just between the two of you.If he listens to you,you have won your brother over.(Mathew 18:15.NIV 1984)

以上 例句选自《圣经》“马太福音”第18章15节。在这个版本中,男性涵盖男女两性的例子比比皆是。这就让女性产生一种错觉,即上帝只博爱男性,于是女性主义者便反抗、质问。为了改变女性在基督教中的尴尬地位,女性主义者重新审视《圣经》原文,通过“补足女性应有声音和身影,弱化男性主义”和“隐去不翻译”这两种方法对原文进行干涉并做出修正,这就是叛逆。经过叛逆,女性在基督教中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而且这样的翻译是妥当的,且完全有必要。

许多翻译实践证实,创造性叛逆并非洪水猛兽,有些叛逆反而更能起到较好效果。传统译论对叛逆与忠实的理解是狭隘、僵化以及对立的,其实两者有一个中间地带,能更好促进发挥译者主观能动性。

五、结语

女性主义者借助翻译活动来不断增强女性话语权,它并不拘泥于原作,抛弃了传统译论以原作为中心的思想;女性主义提倡差异化的翻译策略,重点强调女性话语与男性话语之间的不同。女性主义的翻译主张和翻译实践让翻译界耳目一新,为译者主体性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

猜你喜欢
主义者女性主义译者
忌肉主义者
张小斐:一个长期主义者的梦想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吉尼玛》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张小龙:真正厉害的人,都是极简主义者
好人主义者做不了好人
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身体批判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