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对日语教学进行文化导入
——以《新编日语1》第8课为例

2018-01-24 20:24贾军芹
山西青年 2018年22期
关键词:开幕式日语知识点

贾军芹

(浙江丽水学院民族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以老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旨在让他们通过主动学习和探索,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本文以上海外语出版社出版的《新编日语》第一册第八课“北京奥林匹克”为例,探索如何利用探究式教学将文化导入日语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交流,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提出问题,协作交流

《新编日语》第一册第八课“北京奥林匹克”一课,通过留学生田中和中国学生小王去北京观看2008北京奥运会的这一件事,讲解了日语中形容词和形容动词的各种用法。除了这些基本的语法知识点外,散布在前文和对话中有关北京奥林匹克的回忆很多,尤其是开幕式,令人难以忘记。日本也是举办过一届夏奥会和两届冬奥会的国家,如今又是2020年奥运会的举办方,它在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上的八分钟表演令世界惊艳。众所周知,奥运会开幕式是一个国家向世界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每一届举办国无不倾其所能,利用这个舞台宣传自己,它不仅仅是奥运会即将开始的象征,更是让观众了解本国文化的一个特殊舞台。中日两国在开幕式舞台上,为观众展示了大量代表本国文化的象征性符号,这给文化教学提供了丰富的、难得的、高质量的教学材料。本文通过让学生观看08奥运会开幕式和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上的东京8分钟表演,按照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步骤,让学生分析中日两国在奥运会舞台上输出的文化内容和方式有何不同,引导他们如何用辩证的眼光、包容的心态看待异文化,并让他们结合互联网上的评价,得出自己的客观公允的结论。步骤:

(一)创设情境,确定知识点,提出问题

与基本问题式学习不同,探究式模式的教学是围绕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而展开,这个知识点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确定的。教师可以通过问题、任务等多种形式,使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来创设与此学习对象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学习对象确定后,老师需向学生提出若干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并与当前学习对象密切相关的问题,以便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在《新编日语》第8课的学习中,通过讲解课文和对话,引起学生对2008奥运会的回忆,接着将学生分组进行任务分配,让他们分别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2016里约奥约会日本8分钟的表演,并收集网上对这两届表演的各种评价。

观看之后,完成下列问题:

1.两国的表演中都分别展示了哪些文化?请用条目列出来。

2.用表格把问题1所列出的条目罗列出来,并将它们归为两类,一类为“传统文化”,一类为“现当代文化”,通过表格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3.上网浏览媒体和网友对这些开幕式的评价,你如何看待这些评价,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讨论。

关于问题1,学生整理出来条目如下:

08年中国:水墨画、汉字、造纸术、活字印刷术、长城、京剧、兵马俑、丝绸之路、指南针、昆曲、太极

16年日本:动漫、游戏、东京塔、天空树、恐龙桥、隅田川夜景、浅草寺、东京车站、歌舞伎座、樱花、富士山;新干线、水手服、VR技术,爵士乐,世界水平的平面设计

关于问题2,学生给出的答案是:

16年日本的八分钟表演中,基本展示的都是近50年来创造的文化。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展示的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协作交流

对于问题3的回答,需要进行小组讨论。这也是探究式教学的第二个阶段-协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会进行交流碰撞,教师在此过程中发挥的是组织、协调、引导的作用。

网上对两届奥运会的评价是:

1.08年北京的表现总的来说就是场面“盛大壮观”,展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的文化。

2.东京八分钟突出了两点:(1)日本的自信。为了向世界展现日本是个有西方价值观的国家,她完全放弃了对传统文化的表达,直接放眼未来,这就是自信;(2)日本文化输出强大。强大到你不知道下届奥运会主办国是谁,强大到你即使对体育赛事毫无兴趣一无所知,当你打开电视看到这八分钟的随便哪一幕,你都可以很快地知道,哦,是日本啊。

3.还有的网友认为,中国08年奥运会开幕式就是用历史文化炒冷饭,对日本的夸赞就是媚日。

针对这些评价,学生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

1.08年的中国,对于世界是一个陌生的形象,还没有发达的文化产业,所以展现给大家的都是传统历史文化。而日本已是举办过三届奥运会的国家,她的传统文化,世界各国已经很了解了。在16年把未来的东西展示出来,是非常合理的。

2.必须尊重现实。一是尊重技术手段的发展不可同日而语,忽略这个因素是不可取的;二是尊重日本在文化产业上的领先地位,无视这一点也是不客观的。中国在影响当代文化这方面确实欠缺些,这点也要承认。

3.文化没有好坏、高低之分。不存在谁胜谁负的问题。如果有人喜欢现代的科技感,也就有人喜欢历史的厚重感。北京奥运会留给世界的印象是神秘的东方,似懂非懂的元素。日本宣传的现代流行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无孔不入,简单、通俗易懂。

可以说,学生的结论是非常客观的,他们既没有过度抬高中国文化,也没有激进地斥责欣赏日本文化的言论,对两国展示的文化内容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进行了公允的评价,这种科学、辩证的态度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必需条件。当然,通过对比学习,他们也进一步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美,同时看到了日本当代文化的发达。

二、主动探究,培养思维

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是落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上。近年来,我国的外语教学很重视交际法教学以及相关的言语行为理论和语用学理论,却忽视了思考对语言学习的作用和外语教学中思维的训练,片面地认为外语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认为思维的宽度和深度不属于语言课堂。导致了学外语的学生虽然能记善背,但是如何要求他们就问题进行论述、论证的话,学生往往四顾茫然,感觉无从说起。[1]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较高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的人才”那么,如何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性思维?途径之一就是将目的语国家和母国文化适当地导入语言教学中,这样会使学生说出来的外语内容更加充实,逻辑更有说服力。比如以《新编日语》第一册第八课为例,虽然课文本身和奥林匹克运动项目关系不大,但是中日两国都做过奥运会的东道主,这一历史事件无论对本国经济的发展、还是对外传播本国文化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因此,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回看中日举办奥运会的视频,体会视频中出现的代表性文化符号,这些经典性文化符号后面都是一段历史,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文化进行深层挖掘,通过查找资料、对比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再谈及到相关文化专题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正如美国加州大学的Kramsch教授指出的:文化教学应该走出知识灌输的道路,走向“第三条道路”,帮助学习者寻找“第三空间”,即通过两种文化间经常性的“对话”让学生在看到文化的差异,通过多层面的分析,突破两种文化框架的限制,突破“思维定势”,突破“民族文化中心论”,创造性地产生新认识,获得新体验,实现文化移情。她认为只有“第三空间”才能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理解力”或“文化创造力”。[2]例如针对前文中有些网友认为“中国08年奥运会开幕式就是用历史文化炒冷饭,对日本的夸赞就是媚日”这样的观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中日文化基础上,帮助他们形成对异文化的宽容和理解态度,看到不同文化的不同特征。再比如,对于网上“中日两国文化孰优孰劣”的热点话题,通过对比16年东京的八分钟和18年平昌冬奥会北京的8分钟,我们会发现两者的一些共同点:高科技的使用;两国元首的亮相;时空穿越;中国用多国文字书写的的“北京欢迎你”和日本用多国文化书写的“谢谢”等。可以说,进入21世纪,文化的界限和文化身份的概念已越来越模糊、越来越难以界定,文化之间的差异或相似,并非简单的“是”或“不是”、“有”或“没有”可以回答的问题,也不是谁比是更胜一筹的问题。

总之,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外语课堂上导入文化,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突破思维定势,不断寻找新意义,在不断体验、不断修正、不断调整认识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形成自己的创新思维,它的最终目的是和外语教学的目的不期而同的。

猜你喜欢
开幕式日语知识点
基于DIMT模式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研究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那些年,我们参加的运动会开幕式
关于G20 的知识点
运动会开幕式
日常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