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海波
海盐县农业农村局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是指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以下简称土地确权)工作中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数据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文件材料的总称。作为土地确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确权档案工作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2015年以来,根据省市县级档案部门的工作部署,笔者所在单位和县档案局成立专门的政策咨询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充分沟通、协作配合,对土地确权工作过程中的档案管理在政策上和细节上进行专业指导,把土地确权工作的每一个过程,以档案的形式记录保存下来,切实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全县土地确权工作涉及9个镇(街道)、88个行政村、1935个组,农户59000多户,每一户的土地都需要一一核实,逐一记录,并形成档案。如此大的工作规模,需要各方高度重视,掌握土地确权档案管理的要求,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
乡镇人员对于土地确权工作要全方位把握,统筹协调。要全面掌握每天、每周、每月各村的工作进度,及时查看上交的土地确权材料中记录的内容,发现少写漏写等情况要及时指导纠错,确保每个村的工作同步有序开展;对于材料的完整性要定期梳理督查,坚持“谁督查、谁签字”“谁核实、谁签字”制度,确保每一个环节的真实、可溯。
村级人员既是一线的工作人员,也是基层的督查员,在土地确权工作中,要对农户一户一户上门核实信息,对测绘工作起到督查协调的作用。村级人员要了解清楚确权需要的全部材料,按户按类按顺序,根据档案整理的要求进行逐一梳理,不缺一户一页。对于每一类别中的内容都要核实是否记录清晰、完整,确保确权过程中数据的真实性。
测绘人员应参加省市级的专业培训,切实掌握测绘工作专业要求,要对每一块田地的数据与位置进行精准记录。测绘人员按照两人一组的原则,在村干部、小组长的陪同下进行实地勘验,获得数据后应当及时记录,每天的工作数据记录全部交由具体负责的小组长统一收集保管,当天事当天毕,确保数据“不过夜”。
土地确权工作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在村、小组中进行一户一田的询问、测绘、核实等各个环节。对于承包户的家庭情况、家中每块田地的实测调查等,都要形成实时记录文件。村(社区)统一组织村干部、小组长、测绘技术员等工作人员,一户一田,逐户逐表进行核实、登记,确保每份资料的真实性。同时,还要指派档案人员定期对村、组进行跟踪,对资料收集情况进行反馈和纠错,做到日清、周结、月集。
在前期核实、勘误的基础上,抓住二轮公示的机会,对每户、每田再次确认,及时与镇村档案负责人联系,要求相关工作组人员,认真查验每户每田的资料完成情况,特别是上门核对时,每户家庭人员的身份信息、成员关系、临时变动,每块田地的分布、边界、面积大小等,逐一再梳理一遍,确保准确无误。资料在上交村、镇时,要留下完备的交接手续,相关人员必须签字予以确认,使资料具备较强的可追溯性。
土地确权的最后一关是权证发放登记关。全县统一制定权证发放登记表,制表前,由组、村、镇三级负责人进行各户权证信息核对,确认无误后统一制发证书。各村(社区)在发放权证时,小组长和领证农户再次核对权证上的相关信息后再签收权证发放登记表。农户领取新权证后,需签字确认,同时上交旧权证,旧权证遗失的,在遗失声明上签字,使农户是否领到新权证、是否上交旧权证等情况有据可查。
所有在土地确权工作过程中形成的资料,应收尽收。根据工作要求,每一个工作组每次下田测绘、到访农户家中所形成的原始记录,都要一一整理成册。工作组召开的会议、开展的各类有关活动形成的纸质资料、声像材料等一并收集。形成户、组、村、镇四级档案资料收集程序,最后由镇相关负责人员交至指定档案收集点。档案收集点按档案馆要求配备设施,交接工作全程在监控下操作,所有人员签订保密协议,工作场所无联网通信工作,等等,确保资料不外泄。
根据《浙江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整理细则》,把所有收集起来的档案资料分为综合管理类、确权登记类、纠纷调处类和特殊载体类等4种类型,细分为一户一档、一村一卷、一案一卷等进行组件组卷,并按电子、纸质等存储介质进行规范整理、归档保存。
将经过规范整理和数字化加工的土地确权档案移交给综合档案室,形成纸质电子双套档案保存。积极与县档案馆沟通,把数字化成果挂接到相关虚拟档案室,建立全文数据库,方便后续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