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振兴: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建设

2018-01-24 19:08史跃鸣
山西青年 2018年18期
关键词:国民政府南京建设

史跃鸣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一、国内局势

面对百废待兴的国内和党内问题,建立之初的南京国民政府,可谓困难重重,需要政府发动积极的能动性,挑战国内困境,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来进行国家建设。

(一)经济危机破坏

1929年-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波及全球,影响深重,间接地打击和影响了国内建设。如下所述:

“1929年11月纽约证券市场的下跌,实为世界恐慌的第一声……具体说:1930年的世界恐慌中,打击中国最大的是银价的暴跌,使中国的对外汇兑市场大幅降落,在国内则物价高涨生活维艰。因为银价跌落不但我们中国,其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这使我们中国自然的有了一道关税壁垒。本金本位国的商品要输入这对外汇兑下落的国中,就非通过这个障碍不行。外国商品的价格,这样不免大部就以销售于中国市场了。所以,白银下落以来,各自对华输入都减少。”①

(二)军事冲突激烈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虽基本实现全国统一,但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仍成为训政建设的巨大障碍。

据中国共产党史料记载:“为保障帝国主义的利益,保障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封建制度和一切特权,南京的国民党就同其他军阀妥协,以便一切力量用来进攻红军与红色游击队。国民党估计我们有很大的力量,所以把二十五师以上的政府军队,五十个以上德国顾问,在中国讲来,箅是很好的军械,一齐开往湖南、江西来与红军作战。军阀间的矛盾仍旧存在,现在南京派,广东派,广西派,湖南派,江西派军阀间,已开始争执,无疑义的这要使他们的一部分力量,无法来进攻我们。另一方面,南京不能徹退用以柢抗张学良的一切军队,恰好相反在最近南京还要集中自己的力量来对付张学良。过去南京与北方的战争以及经济的恐慌,已使北方各省的农民运动活跃起来。农民运动及游击战争,虽不及南方的激烈,但总是已经波及北方了。新战争的爆发,更要助长北方正在幵袷的农民运动的发展。”[1]从中可以看出,中央于地方的矛盾冲突仍处于激烈的矛盾。

除此之外,1931年国内发生严重的洪水、蝗虫、地震等自然灾难,大大加重国内严重局势,成为国内建设发展的巨大障碍;同时,自然环境的恶化,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灾难。

二、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建设

刚刚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可谓困难重重,压力颇大。故此,分别在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着手国内建设。

(一)经济建设方面

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给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破坏作用,但为挽救困境和发展国家经济,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政策和措施,一定程度上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建立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创造条件。

1.建立统一的财政金融制度

(1)整顿财政体制,建立中央省县市三级财政体系,建立较完整的财政体制。

(2)实行税制改革,关税自主,清理盐税,裁厘改统

为改变不合理的关税,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分别与各国谈判收回关税主权的问题。1929年实行的《海关进口税则》中,1931年5月把进口货物分为12类,最高税率提高到50%。可以看出的是,新的关税条约的签订,一定程度上收回部分关税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在关税问题的一些弊病,改变过去单一税制的状况。关税在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也有提高,由1913年占财政总收入的21%,上升到1931年的51%,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稳定财政的重要手段之一。[2]

盐税历来是中国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1931年3月,国民政府立法院正式公布《盐税》,统一盐税,采取提高税率、改进缉私、整顿盐场、就地征税等一系列措施。从1931年至1934年,国民政府五次调整税则,但是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税率仍然没有达到统一。总体上讲,通过整理盐税,国民政府的盐税收入逐年增加,从1927年的2080万元到1936年24740万元约增加10多倍。[3]

裁撤厘金,是从清末至民国初期屡次屡辍的税制改革问题。国民政府成立不久,就表示要裁撤厘金,经过一番周折,直到1930年底才决定从1931年元旦起国家裁撤厘金。为了弥补税收损失,国民政府决定仿照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成例,对日用工业品开征统一税,即根据一物一税的原则,货物一次性收税后即可通行全国。不过,在具体征税过程中,仍然有重复征税的现象,且统税税率仍然很高。

2.农业和手工业

1929年——1933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恐慌,是资本主义历史上的一次最严重、最深刻、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危机。危机过后,世界经济陷入了长期萧条。1931年,各国竞相实行货币贬值,中国的银元迅速升值。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价上涨,造成国内通货紧缩,物价下跌,市场一片萧条,沉重打击了中国的农村经济。

于是,中国的农产品进口猛增。粮食的进口由1924年——1929年的年平均2936.7万担,迅速增加到1931年的4534.2万担。其中大米的进口量1931年——1935年增加到年均2129万担,小麦的进口量增加到1929年——1933年的2770万担,棉布的进口量迅速增加到1931年的465.3万担[3]……与此相反的是,农产品的出口量因各国的关税壁垒政策而大大减少。

另外,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虽然表面实现了全国统一,但是政局动荡不安,军费开支仍然很大,财政状况没有好转。国民政府一方面通过大量发行公债来缓解财政困难,一方面加强对农民的经济剥削和掠夺,各地方苛捐杂税层出不穷,矛盾日趋严重。然而,国民政府在加强掠夺的同时,也不得不制定复兴农村经济的种种措施,先后颁布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法令,建立一些农业改良和研究机构,来缓解农村的严重困难和危机局面。

中国手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有所发展,获得“黄金”发展时期,但战争结束后,便很快衰落下去。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进一步打击了中国的手工业,原来一些向国外大量出口的民族手工业产品如针织品等,也在各国的关税壁垒影响下迅猛下跌,手工业遭到严重的衰落。

中国工业资本制兴起,可以从最近的两种资料来推测。第一种资料是机器进口的增加,机器进口的意义是不用多说的。第二种资料是机器工厂的数量颇大。产业工人的大量存在,是中国已有相当进步的工业资本主义的意愿。本来中国是农业手工业的国家,自然只有农产物为出口的大宗与外国进步的工业品相互交换。但是因为资本输出的影响,中国工业发达,所以工业品出口颇有增加的现象。

综上,1929年——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以及战争影响,严重制约中国农村的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呈现出衰落的局面。虽然国民政府为挽救农业和手工业发展,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和政策,但是鉴于当时的局势,成效甚微。

3.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927年的全国经济会议已经提出加强交通建设,把以铁路为中心的交通运输建设摆在最突出、最优先发展的地位。1931年全国经济委员会成立,曾拟定一个十年的建设计划,并设公路处,先后修建京杭、沪杭等六路,1933年完成,使得苏浙皖三省公路联系成网。[3]除此之外,中国的水运运输业空业邮电方面运输都有相应发展,并取得辉煌的成效,为以后的抗日战争和经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军事斗争方面

为维护新型政权和稳固国内环境,南京国民政府与其不同的势力之间发生规模不一的军事斗争。

1.国民党内部冲突

中华民国资料档案汇编第5辑第军事(二)《刘峙关于歼灭石友三与刘桂堂作战报告》记载道:“石友三全部约六万人,枪四万多支……石逆自粤变事起,一面勾结晋省反动军队,一面积极备战……”②该史料主要详尽叙述交战的历史事实和详细交战内容,并指出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与地方势力的冲突与矛盾,最终以战争的方式解决两者之间的冲突。

2.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冲突

中华民国资料档案汇编第5辑第军事(三)《国民党第五十师谭道源部与中央苏区在东邵街战斗详报》[4]和《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国民党政府战史汇编:关于第二次赣南围剿经过史稿》[4]非常详细记载着中共之间冲突。从这两则史料看,主要是分别对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二三次围剿进行详细的战争叙述。

该史料主要是站在国民党统治立场看待,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军事冲突与斗争。接下来,利用相关的中共文件史料相互援引和对照,分析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矛盾。《中央政治局关于军阀进攻苏维埃区域的决议案(―九三一年一月二十日―央政治局通过)》[1]史料内容是:“帝国主义的国家在中国是互相争雄,各派军阀间是互相矛盾。帝国主义者之所以如此努力热心动员一切反革命力量,以破坏中国苏维埃运动。

南京国民政府为维护其统治,在政治、经济、军事等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并对当时国内建设发展和后来的抗日战争奠定重要的基础。但因国民政府因党内派系斗争、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和冲突、国内军事斗争频繁等种种问题的存在,使得国民政府的内政建设缺乏一个良好的国内环境,故此,国内建设虽然达到一定成效,但各方面的发展仍存在巨大的差距。良好的国内环境必定会为国内建设提供有利的条件,反之,则严重阻碍国内建设。

注 释:

①樊仲芸.1931年的中国与世界.东方杂志,1931,28:27.

②《刘峙关于歼灭石友三与刘桂堂作战报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资料档案汇编第5辑第军事(二)》.江苏古籍出版社,519-539.

猜你喜欢
国民政府南京建设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南京不会忘记”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生物治理理念研究
南京大闯关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从汕头到上海:国民政府的“废两改元”之路(1925—1933)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