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洪梅 马 进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
中风的特点是致残率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等,属于中医“卒中”、“偏枯”、“中风”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该病的病机主要与风痰上扰、元气亏虚,进而导致脑络不通、痰瘀闭阻,最终导致肢体失用。补阳还五汤由地龙、红花、桃仁、赤芍、川芎、当归尾、生黄芪7味中药组成,具有化瘀通络、益气行血之效。本研究旨在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中风的临床治疗提供实践依据。
1.1 临床资料:将本院收治的100例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5~80岁,平均(62.26±3.32)岁。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55~80岁,平均(62.24±3.34)岁。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统计结果无差异,P>0.05,均衡可比。诊断标准参考《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价标准》关于中风的诊断标准:①主症: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伴有语言不清、神识昏蒙、、口眼歪斜、偏身感觉异常等;②次症:眩晕、头痛、饮水发呛、共济失调等。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往往存在先兆症状。纳入标准:①符合中风的辩证诊断标准;②年龄55~80岁;③患者知情同意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既往无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者;②精神病史者;③病历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2组患者均予以营养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脱水、物理降温、调节血压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予以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至250 mL 0.9%生理盐水,静滴,每日1次,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予以补阳还五汤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疏血通的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补阳还五汤方剂组成:地龙10 g、红花6 g、川芎15 g、桃仁15 g、赤芍15 g、当归15 g、生黄芪60 g。每日1剂,水煎煮后取药汁300 mL,每日分早晚2次温服。
1.3 观察指标: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ADL评分包括行走、如厕、控制大小便、穿衣、洗澡、进食等基本生活行为,每项1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统计均使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以(±s)表示计量资料,并以t检验进行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以P<0.05表示统计结果有意义。
治疗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ADL分别为(35.16±3.32)分、(35.17±3.29)分;NIHSS评分分别为(18.51±1.98)分、(18.54±1.96)分;经t检验,治疗前,2组患者的ADL评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ADL分别为(46.21±3.42)分、(59.36±3.95)分;NIHSS评分分别为(9.42±2.11)分、(3.15±0.43)分;经t检验,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AD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升高得更明显;对照组及观察组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下降得更明显,均有P<0.05。
中风的病因病机以“虚”、“瘀”、“痰”、“风”为主,中风急性发作后,血管内皮结构的完整性遭受破坏,从而导致血小板黏附、聚集,进一步加重血栓形成,因此中风的复发率也较高[1]。中医理论认为中风病位为脑脉络,病理以瘀、痰为主,痰瘀阻络是其发病的直接原因。补阳还五汤主要由桃仁、红花、川芎、地龙、赤芍、当归尾7味中药组成,方中桃仁、红花、赤芍可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血流量;川芎具有祛风止痛、活血行气之效;地龙具有化瘀通腑、通经活络之效;黄芪具有活血、祛瘀、活血之效[2]。补阳还五汤可改善脑组织的能量代谢,抑制血栓的形成,改善血液流变学,从而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AD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升高得更明显;对照组及观察组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下降得更明显,结果表明,采用补阳还五汤甲减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中风急性期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敏,路娟.补阳还五汤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J].陕西中医,2016,37(3):271-273.
[2] 王恒,施志琴,张汉新,等.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型)56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9):194-196.
[3] 史一丰.疏血通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1,26(9):1831-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