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 玉
(辽宁省复员军人康宁医院,辽宁 兴城 125100)
作为一种精神科慢性疾病,双相情感障碍疾病体现出疾病病程长以及多次发作等系列特点,患者的个人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均会因此而受到不容忽视的影响。特别当患者表现出抑郁发作之后,同躁狂发作进行比较,此种症状的持续时间以及临床缓解时间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延长,从而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更为严重的损害[1]。为了确定最为理想方法对双相抑郁发作患者加以治疗,以我院收治的双相抑郁发作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临床展开抗抑郁剂与小剂量利培酮强化抗抑郁剂不同方法治疗对比研究,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2例双相抑郁发作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双相抑郁发作患者临床分组通过随机数表法展开;对照组(41例):男15例,女26例;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为21~63岁,平均年龄为(40.29±6.42)岁;观察组(41例):男12例,女29例;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为23~65岁,平均年龄为(40.32±6.55)岁;两组双相抑郁发作患者在性别以及平均年龄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对于两组双相抑郁发作患者在进入到医院后,首先选择抗抑郁剂药物加以治疗,治疗时间为14 d。之后对患者的MADRS减分率进行分析统计,保证在50%以下之后,临床准备对其实施为期42 d的疾病开放治疗。对于对照组双相抑郁发作患者,首先选择艾司西酞普兰药物加以治疗,首次治疗的剂量为10 mg/d,治疗频率为2次/天[2];在治疗第7天之后,将艾司西酞普兰用药剂量加以调整,控制剂量为20 mg/d[3];在用药治疗第14天,对所有双相抑郁发作患者的耐受性加以了解后,对用药剂量加以针对性调整。在此基础上,联合丙戊酸钠药物加以治疗,用药剂量在5~10 mg/kg,在用药完成7 d治疗后,将丙戊酸钠药物剂量逐渐增加,但是需要控制用药剂量在1.2 g/kg以下[4];对于观察组双相抑郁发作患者,临床首先选择利培酮药物进行治疗,控制首次用药剂量为0.5 mg/d,完成3 d治疗后,对双相抑郁发作患者的治疗效果加以观察,对利培酮药物应用剂量加以调整,最终控制用药剂量在0.5~1 mg/d,用药方式为晚间顿服[5]。在此基础上,配合选择艾司西酞普兰药物以及丙戊酸钠药物加以配合治疗,具体方法同对照组双相抑郁发作患者。对于两组双相抑郁发作患者在选择药物治疗过程中,禁止选择医嘱以外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观察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表现出睡眠障碍症状以及表现出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现象,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合理选择睡眠缓解药物以及抗胆碱能等系列药物加以治疗[6]。
1.3 统计学方法:对于所有双相抑郁发作患者的药物治疗结果,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9.0实施统计学分析,CGI-I评分比较等以(±s)形式实施t检验,治疗有效率比较等以%形式实施χ2检验(以%表示),当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CGI-I评分等临床比较:观察对照组双相抑郁发作患者系列指标评价结果发现,MADRS评分为(-12.89±7.43)分;BPRS评分为(-3.71±3.25)分;YMRS评分为(2.75±1.06)分;CGI-S评分为(3.66±1.53)分;CGI-I评分为(-1.93±0.7)分;SAS评分为(-0.12±0.07)分;观察观察组双相抑郁发作患者系列指标评价结果发现,MADRS评分为(-15.89±6.23)分;BPRS评分为(-4.89±3.99)分;YMRS评分为(2.62±1.43)分;CGI-S评分为(-4.25±1.59)分;CGI-I评分为(-4.25±1.59)分;SAS评分为(0.09±0.06)分;观察组CGI-I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双相抑郁发作患者非常明显(P<0.05),其余指标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
2.2 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对照组双相抑郁发作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发现,41例患者中,治疗有效患者32例(78.05%);观察观察组双相抑郁发作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发现,41例患者中,治疗有效患者33例(80.49%);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同对照组双相抑郁发作患者之间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
作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精神疾病,双相障碍被归属为心境障碍的一种,此类患者既能够表现出躁狂发作也能够表现出抑郁发作。疾病症状主要体现为患者表现出情感高涨情况或者表现出情感低落的情况,并且往往合并表现出认知行为改变的现象,并且往往产生妄想以及幻觉等系列精神病性症状[7]。
作为一种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药物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其能够起到一定的抗抑郁效果。将其同抗抑郁剂药物联用对患者加以治疗后,可以将患者细胞外侧多巴胺浓度以及患者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显著增加,进而发挥显著的抗抑郁效果。
本次研究中选择小剂量利培酮强化抗抑郁剂进行治疗的观察组双相抑郁发作患者,同选择抗抑郁剂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双相抑郁发作患者加以比较发现,获得的疗效基本相当,但是在疾病改善程度方面,观察组获得更为显著的效果,从而证明小剂量利培酮强化抗抑郁剂的临床应用价值。综上所述,对于双相抑郁发作患者,治疗方案选择小剂量利培酮强化抗抑郁剂,可以保证抑郁发作等系列症状获得确切改善,进而为双相抑郁发作患者疾病预后质量的提高可以做出充分保障。
参考文献
[1] 樊学文,陈晓明,曹文涛,等.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抑郁发作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14,26(4):496-498.
[2] 金丽娜.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抑郁发作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6,6(22):147-148.
[3] 何杏桃.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抑郁发作的临床观察[J].心理医生,2015,21(7):49-50.
[4] 李赓,曹艳玲,雍生满,等.单相抑郁症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临床特征对照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5,37(6):713-715.
[5] 朱超群,徐承裕.奥氮平联合抗抑郁剂在双相抑郁中的作用[J].医药前沿,2013,3(14):255-256.
[6] 刘伟,郭雪梅,卫步霄,等.帕罗西汀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抑郁的对照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12):1445-1446.
[7] 李良,杨剑虹,李建华,等.舒肝解郁胶囊联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双相抑郁的对照研究[J].江西中医药,2012,24(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