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玉
(烟台南山学院,山东 龙口 265718)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并处理相关财务关系。为了满足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大部分高校开设了财务管理课程和财务管理专业,并将财务管理课程设置于其他相关专业。本文对《财务管理学》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首先,《财务管理学》在专业教学中处于基础性地位。《财务管理学》在专业教学中所处的地位,是因为该课程以企业的财务活动为主,研究企业的筹资、投资、资本运营以及分配活动,在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中也会涉及。学生学习财务管理后,能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和资本运营能力。
其次,《财务管理学》作为核心课程,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财务管理涉及到的学科很多,它是一门系统性学科。尤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能力也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具有决定作用。
最后,《财务管理学》已成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在会计、财务管理、金融学等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课程。显示出财务管理学独特的专业地位,只有认真学习财务管理,掌握扎实的财务管理知识,才能成为财务管理人才的一员。
由于《财务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其内容涉及到会计、金融等许多相关学科,这就需要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在拟定专业培养方案时,能够全面的考虑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的安排每个学期的课程。然而在实践教学中,许多高校在课程安排上不尽合理,相关课程之间的开设缺少一定的连接性,给任课教师的教学增加了难度,任课教师既要讲解本门课的内容,还要补充与本门课程相关的知识点。
一方面,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的现象仍然存在。在课堂上,教师讲解理论知识过多,缺少必要的财务管理教学案例,无法凸显财务管理的实践性,不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另一方面,教师的业务能力也有待提高,不能将课堂教学当作完成课时量的一项任务。同时对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期末考试,大部分高校只采用一种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忽略了对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学生的知识无法灵活运用并融会贯通。财务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内容涉及到了会计、金融等各个学科。然而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时只是单纯的学习这门课程,没有建立起与其他课程之间的桥梁,所以学生学习本门课程会觉得难度大。而且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及格作为本门课程学习的目标,无法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各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当定期邀请一线授课教师组织座谈,认真听取授课教师在本门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邀请教师提出宝贵意见,使本专业的培养方案更加完善,及时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教学管理部门还应当及时关注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合理调整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为国家培养出符合新常态的财务人才。
高校对于教师的培训不仅需要在岗前安排,还需要进行后续教育。首先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其次要求教师在讲授基础知识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在传授学习方法的同时,还应当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虽然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很重要,但是财务管理作为大学高等教育的一门必修课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将课本知识运用于实践操作的能力并具有正确的三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师在讲解和辅导课本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本门课程的知识框架,运用经济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对本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程考核中,增加过程性考核项目,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财务管理课程时,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财务管理知识,解决公司中遇到的财务问题。
综上所述,在财务管理的教学中,需要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相互协作、与时俱进。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涌现出更多符合新时代的财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