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文化背景下的高校社会实践现状调查与研究
——以鲁南某高校为例

2018-01-24 14:01于言华
北方音乐 2018年24期
关键词:鲁南品格传统

于言华

(枣庄学院,山东 枣庄 277100)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到文化自信,也在多个场合发言中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对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可见一斑。鲁南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繁多,古有闻名遐迩的四大人文始祖和春秋五大圣人,今有声名远播的大战文化和红色文化,这片土地上孕育而成的传统艺术汲取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齐鲁大地传统艺术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国情社情,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培养专业素养和动手能力,提高择业就业的竞争力。

一、在社会实践中,传统艺术文化锤炼了大学生的高尚品格

当今,在大学校园内,各类技能大赛、学术研讨会繁多,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却未见任何单位组织“品格知识问答”等诸如此类的活动,导致了学生忽视品格培养的重要性。此外,课堂上的德育教育仅限于理论层面,无法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出现重原则、轻品行的情况,校园里“厕所文化”“占座现象”“插队行为”等就是很好的例子。随着00后步入大学校园,他们青春激扬、活力四射,他们主张个性、崇尚自由,经过了恣意生长的青春,“421综合症”成为普遍现象。

社会实践为他们打开了品格教育的另一扇门,它摈弃了传统课堂教育的说教模式,让学生走出“温室”,迎接风吹雨打,接受严寒酷暑,在潜移默化中滋润了学生的心灵。

鲁南五大调是流行于山东省南部地区的传统民歌套曲,笔者在志愿服务的间歇欣赏了老艺人表演的“大寄生草”曲牌下的一首民歌——《自己贫穷自己受》,该作品展现了人的一生会面对许多诱惑,不在诱惑面前迷失自我,面对纸醉金迷不为所动的胸襟,是一种“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精神,将“心有主,世间任意走”的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完美体现。

二、在社会实践中,传统艺术文化树立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也日趋增大,国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高校相继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然而内容单一、陈词乏味地照本宣科,终究是纸上谈兵、赶鸭子上架,事倍功半;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等兼职的创业导师往往忙于事业,无暇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收效甚微。

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机会,象牙塔内的莘莘学子深入到基层,通过跟老艺人的接触,见识了“骨谱肉腔”“以字行腔”的博大精深,也领略到了“十唱九不同”“乐之框格在曲,而色泽在唱”的独特艺术魅力。无须固定记谱,更不用每个音都记录下来,只要调式、骨干音相同。

以鲁南五大调为例,五个曲调是基本曲调,每个曲调有几十首不同的曲目,同一曲牌两个曲子,因为填词不同,意境不同,曲名也不相同,是一曲多变民歌的典型代表。淮调中的《渔樵耕读》与《天各一方》便是如此。另外,鲁南五大调特有的伴奏乐器——酒盅,其声如银铃般悦耳动听,据记载,打法有四百余种,虽部分打法早已失传,但如今老艺人在前辈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打法,广受欢迎。又如,柳琴戏也称“拉魂腔”,流行于鲁南、苏北、豫东等地区,至今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唱腔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梆子、锣鼓铳子、扬琴(琴书)、河南坠子等一些音调,将这些音调融入于柳琴戏唱腔之中,使其既丰富多彩,又保持了本剧种的独特风格。”

老艺人们在吸收传统艺术精髓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使它们得以传承发展,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了优秀文化,使大学生开眼界、拓思路、添动力,启发了他们的创新性思维。

三、在社会实践中,传统艺术文化增强了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近代,随着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欧洲音乐理论以强势的姿态进入中国,“在学校音乐教育中,‘欧洲音乐中心论’的影响较为深重,以欧洲音乐理论体系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教育,忽视了中国音乐理论体系的深入探讨和重建,助长了妄自菲薄、盲目崇洋的思想。”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当代大学生们只知“do、re、mi、fa、sol、la、si”,不识“宫商角徵羽”;知晓“十二平均律”,不懂“三分损益律”;只谈“简谱”“五线谱”,未闻“工尺谱”“减字谱”;大学校园内“吉他协会”“街舞社团”等文体类社团比比皆是,却少有“二胡爱好者协会”“曲艺社团”等传统艺术类型社团。

民歌《茉莉花》《妈妈娘你好糊涂》赋予了普契尼享誉世界的歌剧《图兰朵》丰富的色彩变化和戏剧张力,女子十二乐坊的民乐伴奏,更为经典唱段《今夜无人入睡》添色不少。我们视之如草芥,弃之如敝履,别人却视之如黄金,取之如珍宝,如此缺失,怎不叫人痛心疾首。

众所周知,我国诸多传统艺术形式面临传承与生存的困境,鲁南地区的五大调、柳琴戏、鲁南花鼓等亦是如此。社会实践让青年学子们接触到了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地道的传统艺术,了解其产生的背景、内涵及生存土壤。为防止流失,他们采用新媒体手段,以互联网为载体,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乃至喜爱优秀传统艺术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从自身做起,让文化自知成就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四、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深入人心,大学生社会实践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只有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才能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才能走进传统文化,铸就坚毅品格、提高创新能力、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在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猜你喜欢
鲁南品格传统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中国品牌日 从商标中发现鲁南力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浅谈鲁南高铁CSD瞬时干扰率优化工作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