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鞠通法象思维探析

2018-01-24 13:40凌文萍展照双冯一凡
天津中医药 2018年12期
关键词:温病中焦阴阳

凌文萍,展照双,冯一凡,施 新

(1.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济南 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温病教研室,济南 250355)

象者,像也。象思维是中国古人认识大自然,解释大自然的方法论之一。古代先贤由日光之向背定阴阳,以男女之有别定阴爻与阳爻皆为对“象”的应用。法象思维,以象为基础,更广泛应用于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文化,特别是中医的发展之中。《系辞》言:法象于天地,变通于四时,县象著明于日月[1]。其在中医的系统形成与构建之中可谓之荦荦大者。吴鞠通作为温病大家,其对法象思维的应用贯穿于整个诊疗过程中。探析于此,对于现代中医的辨证论治大有裨益。

1 法象

1.1 释义 《易传·系辞上》曰:“见乃谓之象”;又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1]象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又有《系辞》记载八卦之象的产生是古人仰观俯察,近取远取自然之象的结果,是对自然界和社会万事万物的概括归纳。“此象之中包括了天象、物象、气象、景象天地万物所有可见之象;对于人体而言,则当包括体态之象、面象、目象、耳象、舌象、齿象、唇象、脉象等人类生老病死各个阶段的现象。”[2]而“法象”一是指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二是效法、模仿的意思[3]。

1.2 法象思维与中医 “一阴一阳谓之道”[1]。《说卦》曰:“是以立天地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1]阴阳取象于天地、日月、四时,刚柔、仁义等象,万事万物皆有阴阳,阴阳乃万物的核心。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4]本篇篇名及通篇内容都在阐述阴阳与天地万象的关系,借助于阴阳可辨万物之象,人体之象的辨识路径亦是阴阳。天地之间,寒暑交替,春夏秋冬,花开叶落,无不是阴阳之象。对象的直观感受,更能简洁地把握事物的变化规律。借助于阴阳这一对事物或现象的属性概括的哲学概念,基本可以分析宇宙的万事万象。举类比象、察物体象是中医学重要的思维模式,深入研究并把握此思维模式,对学习、应用中医知识有着重要意义。

2 吴鞠通的法象思维

吴鞠通为温病学派代表医家,法象思维在其所著《温病条辨》中得以彰显。《温病条辨·解儿难》曰:“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名也,物也,象也,数也,无所不通,而受之以谦,而后可以言医。”[5]吴鞠通在此处明确指出医者应遵循天之纪地之理,应象而辨证论治方是医之道,不至于误伤人性命;《温病条辨·中焦篇》论述芦与柿蒂时强调:格物的重要性,即认识一药之效须探求药效之象[5]。并且吴鞠通于《温病条辨》各方条下,“必注明系用《内经》何法,俾学者知先识证,而后有治病之法,先知有治病之法,而后择用何方。”[5]并反复强调作为一名医生要学会察象、体象,学会格物,方能言医。

2.1 临证辨象 “天地之象与人体之象相应从而得到病患症候之象,这也是辨证论治的实质所在”[6]。常有常象,病有病象,吴鞠通执象以断病。观其临证,吴鞠通便有日生于东,月生于西,世间万物皆由此少阳、少阴之气生成因此万物皆可名东西之观点。人作为万物之首,最得东西之气生成,是为与天地东西之气最是相应。因此人体患病及治疗亦是不能不与天地东西之气相应。

吴鞠通以法象思维诠释温病之病因、病位、病机及临床表现。如在其著作《温病条辨·上焦篇》中记载:“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5]指出温病感邪途径是为从口鼻而入,自上而下,鼻通于肺,始于手太阴。同时温邪又与伤寒之阴邪不同。温为阳邪,此论中亦言伤风,因此风从东方来,乃解动之温风也,最善发泄,阳盛必伤阴,故首郁遏太阴经中之阴气,而为咳嗽、自汗、口渴、头痛、身热、尺热等证。“渴,火克金也,咳,肺气郁也。午后热甚,浊邪归下,又火旺时也,又阴受火克之象。”《温病条辨·上焦篇》:“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名曰温病。”“不缓,则非太阳中风矣;不紧,则非太阳伤寒矣;动数者,风火相煽之象,《经》谓之躁;两寸独大,火克金也。”[5]吴鞠通以五行之象阐明太阴病的脉象,让复杂的脉象有更直观的阐释,后人学习简明易懂。

《温病条辨·中焦篇》曰:“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大便闭,小便涩,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阳明温病也。”“舌苔老黄,肺受胃浊,气不化津也。甚则黑者,黑,水色也,火极而似水也。又水胜火,大凡五行之极盛,必兼胜己之形。芒刺,苔久不化,热极而起坚硬之刺也;倘刺软者,非实证也。”[5]吴鞠通以水火之象,分析舌苔之病理情况,使病家之寒热一目了然。又深谙阴极必阳,阳极必阴之理,分析热极而舌苔反黑之缘故。吴鞠通运用阴阳五行之象对阳明温病之舌象作出精彩独到的阐释,使后学对中医之舌苔、苔色、苔质的临床意义有了直观、深刻的认识。

2.2 治疗法象 吴鞠通创立的三焦辨证中治疗大法的原文是“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5]非轻不举形容上焦用药非药性轻清之品不轻扬宣散、非平不安形容中焦用药非药性平和之品不能安中焦、非重不沉形容下焦用药非药性重坠之品不能直达下焦。上焦部位最高位于皮表,治疗上焦之病,宜用药性如羽毛般轻清升浮之品为主,以期能达到其在上的病位,上焦病用药剂量也要轻,煎煮时间要少,且宜少量频服,不可过用苦寒沉降之品,否则药过病所。

上焦病中吴鞠通主张:“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5]病初期病位浅病情轻则易治,病久传变病位入里而深病情重则难疗。及时恰当的治疗避免温邪传变化热入里,首要关键必抓住时机趋邪于手太阴肺卫之外。肺主气,其和皮毛,故云在表,在表则需要选用适当的辛凉轻剂时时轻扬,以解表热透邪外出,避邪深入。

《温病条辨·上焦篇》第4条:“温病初起恶风寒,服用桂枝汤;但热不寒而渴者,服用辛凉平剂银翘散。温毒、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辨证要点抓住初起恶风寒,虽曰温病,明是温自内发,风寒从外博,成内热外寒之证,故仍用桂枝以辛温解肌,得微汗而寒热之邪皆解。“温热之邪,春夏气也,不恶风寒,则不兼寒风可知,此非辛凉秋金之气,不足以解之。”[5]因此在患者病之象是“但热不恶寒且口渴者”需选用辛凉平剂银翘散。初起恶风寒,桂枝主之;说明了只要征象与药物之象相应,治疗温病也可选用辛温药。但桂枝辛温,以之治温,是以火济火也,故改从《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法。此辨证选方仍是象思维的体现。

吴鞠通在银翘散辛凉之剂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荆芥穗、淡豆豉以其辛温开腠理的功效助辛凉君药发散表邪、透邪外出,虽为温药但与大量的辛凉药配伍,整体药效辛而不烈,温而不燥,增强辛散透表之功且又可避免寒凉遏伏。正确的热因热用,运用温药发挥其辛温疏散之功因势利导,不仅没有伤阴之弊端还可以助温热之邪向外透散。此配伍方法与阴阳应天地之象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象相应。

温病病邪传至中焦,吴鞠通曰: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阳明如市,胃为十二经之海,土者万物之所归也,诸病未有不过此者。中焦处于上、下焦之间,是升降出入的枢纽,如秤杆中正平和、平衡之象,故中焦病用药须中正平和,即不能用治上焦病轻清升浮之品,又不宜用治下焦病重坠之品滋腻潜降。“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指治疗中焦温热性质病证,要注意去邪气之盛而复正气之衰,使归于平;二指治疗中焦湿热性病证,要注意分消湿热,升脾降胃,不可偏治一边。”[7]

治疗温病下焦病,吴鞠通曰: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下焦为三焦之中部位最低,且偏于里,取秤砣之象,是为下焦病用药须重坠、重镇平抑、厚味滋潜之品,犹如秤砣那样沉重,以使药效直达于下,才能直达病所。温病无三阳经证,却有阳明腑证、三阴脏证。温病最善伤人体之精,故三阴首当其冲。吴鞠通言由上及下,由阳入阴之道路,学者不可不知。治下焦病曰宜法其下之象选用重镇平抑、厚味滋潜之品以复脉。然立法如此,在临时对证时,仍需医者以人体病象加减尽善。

2.3 用药法象 吴鞠通对晚蚕砂的认知中提到:“晚蚕砂化浊中清气,大凡肉体未有死而不腐者,蚕则僵而不腐,得清气之纯粹者也,故其粪不臭不变色,得蚕之纯清,虽走油道而清气独全,既能下走少腹之浊部,又能化浊湿而使之归清,以己之正,正人之不正也。”[5]吴鞠通据药之象用治人之病象,不止是蚕砂,对于有特殊药象之药用以治疗特殊病象往往收效甚佳。如用五行、阴阳分析比较牵强,而直接取药之象应病之象则较为直接明确。

“俱用心者,凡心有生生不已之意,心能入心。”[5]吴鞠通认为,长得象心的、位置在中心位置的药物皆可治疗心病。如清宫汤方中用六心,元参心、莲子心、竹叶卷心、连翘心、犀角尖、连心麦门冬。此方俱用心者,以心者有生生不息之意,心能入心,能补心中生生不已之生气。特别是此方中用的是连心麦门冬,麦门冬留心才可治心腹结气。

物从其类,同形相趋,同气相求。在中药中有一类药称为“血肉有形之品”取材于动物身躯,或脏或骨或髓,以其形应人体之形,治疗或补益与人体相应的部分。吴鞠通善用血肉有情之品,治疗极度虚损的危重疾病,是为以物之象与人患病之象相应,以形补形的法象思维模式。在阿胶鸡子黄汤中,“鸡子黄有交关变化神明不测之妙·……盖鸡子黄有地球之象,为血肉有情之品,生生不已,乃奠安中焦之圣品。”[5]其正中有孔,故吴鞠通认为能上通心气,下达肾气,居中以达两头。鸡子黄其色黄,入中焦脾胃,是以能够补人体后天之本。其象如人身阴阳相抱之义,是以以其形应人体之形,治疗或补益与人体相应的部分。

2.4 煎服法象 以辛凉清解之剂为例其药之剂量、煎煮与服用之法无不与人体患病之象,药物之象相应,以达到药效。

剂量方面:吴鞠通认为:“肺卫最高。”因此“药过重则过病所,少用又有病重药轻之患。”[5]故用服用方法以解此病大药轻或病轻药大之弊。煎煮药物方面:药过煎则味厚易过病位,肺药武火速煎以使其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下焦。服用方法:银翘散服法中有“时时轻扬”之法,方法是采取昼夜时时备服之法。“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5]上焦病为保证药力时时达上,透邪外出以轻去实,不犯中下,时时轻扬之法最妙。面对危重病的时候,如陈氏肿胀之危候,吴鞠通取频服不断的服药方法不拘一日三服的常理,可以迅速控制病情补其虚。吴鞠通重视药量、煎服取其轻清之象以应肺象,无开门揖盗之弊,是吴鞠通要求如此服药的道理。

综上所述吴鞠通在辨证论治过程中有非常完善系统的体系即法象思维。法象思维作为一种完善的思维模式,它不仅仅体现在吴鞠通诊病过程,在其治疗原则、选方、用药、煎煮直至病患的服用方式无不透出法象思维。每一步都是应以一致的象,因而每一步都是为达到治病治其根本,以尽可能祛邪平衡人体阴阳。因此吴鞠通对病患用药后所达到的疗效便是法象思维用之于临床的最好验证。

猜你喜欢
温病中焦阴阳
基于温病古籍的寒疫辨治规律分析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态靶结合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
芳香三味饮加减治验浅析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王作顺主任运用“因时学说”治中焦病经验举隅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论伤寒春变温病夏变热病
中焦镜头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