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成功因素解析

2018-01-24 13:28耿渤添大连艺术学院戏剧影视与传媒学院
艺术家 2018年8期
关键词:贝塔宝莱坞阿米尔

□耿渤添 大连艺术学院戏剧影视与传媒学院

一、“亲情”主题的设定

影片以真实的故事为创作基础,讲述了一个获得过全国冠军的摔跤手父亲因不堪生活重负不得不放弃自己所执着的摔跤运动,转而将他的理想寄托在他的孩子身上,他希望有一个儿子能继续他的摔跤梦想。然而天不遂人愿,他连续得到了四个女儿,就在他要放弃的时候,他偶然发现他的两个女儿有从事该运动的天赋,于是他悉心教导两个孩子,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使两个孩子走出印度,登上了世界舞台。

近些年以爱情为主题的电影持续火热,但观众们的选择已经逐渐理性化,许多制作精良的以亲情为主题的影片也获得了很多关注。“摔跤”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正能量的励志电影,用亲情去表达这一主旋律是最直接、最合理、最易于接受的一种方式。近些年国内“青春爱情”系列题材影片层出不穷,国外“商业巨作”“科幻”题材比比皆是,观众在审美上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疲劳,这样一部有关国家荣誉和体育运动的题材在主题的表达上本来可以有多重选择,但制作者们却选择了“亲情”这样一个角度,颇有“四两拨千斤”的味道,直击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二、对社会热点的关注

从影片中,我们一方面能感受到浓浓的、深沉的父爱;另一方面,也体会到了印度社会对于女性权利的关注。在印度女性权利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影片中也有很多片段表明了这一问题。如两个女主角的同学,仅仅十几岁就被家里嫁了出去;村中很多女孩子希望靠自己的努力去扭转命运等等。影片最后还原了故事蓝本,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女孩投入到摔跤运动中来。这部影片对于女性权利的关注,尤其是对农村女性权利的宣扬,在国内外都起到了显著的效果,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也展现了它独有的宣传教育意义。

三、印度电影风格的传承与创新

该影片按照时间顺序制作。这看似简单的叙事手段实际上非常考验功力,在影片结构上该影片标签性较强,符合我们对印度电影的传统认知:从小人物出发,讲述小人物的不平凡;善于用歌舞穿插叙事,丰富影片的节奏,渲染情绪氛围;年轻人对传统观念的束缚的抵抗,对不公平、不合理制度的抵制;通过主人公一系列的努力,最终收获完美的大结局等。

早些年的《情字路上》就是一部风格较为典型的印度影片,影片中主人公对爱情的坚守、对传统思想的对抗以及最后通过努力收获了甜蜜的爱情,这种“套路”虽然看似庸俗,却深受观众所喜爱。后来就又有了让印度宝莱坞“大火”的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虽然人们对这部影片的中文译名提不起兴趣,但并不影响它是一部好的电影,也不影响它在中国的口碑。也正是这部影片,让男主角的扮演者“阿米尔汗”走进了国人的视线。如今的《摔跤吧!爸爸》同前两部影片一样,都极具印度影片的地域风格。该片能够在国内电影市场取得不错的成绩,是因为它传承了印度影片的诸多优良传统,而且还在一些方面完成了突破和进步。

四、细节突出影片主旨

影片虽然长达近140分钟,却依然制作精良,注重细节,可见制作者的诚意,影片中无论是父女分别的虚实变化,还是鸡肉商贩反复更换的广告牌,都对故事的推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上国宝级的演员“阿米尔汗”的精彩演绎,使得影片血肉丰满。影片高潮部分,大女儿贝塔在父亲不在场的情况下,战胜对手,获得金牌,并打出了一个完美的“五分”与影片一开始的“五分很难,但也绝非不可能”相呼应,同时也表达贝塔自身的蜕变。这部影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风格鲜明的音乐舞蹈,浓重深沉的父爱,巧妙的无厘头式的幽默和对印度地区社会矛盾的关注,也同样欣慰地看到了越来越多的“贝塔”们正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五、对中国电影的反思

影片结构清晰鲜明,即便剪辑后长达140分钟,但在观赏时却丝毫没有拖沓的感觉,甚至完整观赏后仍觉得意犹未尽。影片的剪辑和制作展现了宝莱坞丰富的制作经验和优良的制作水准,影片对于音乐的使用十分娴熟,无论是剧情中穿插的歌曲,还是影片中的一些配乐,都可以用准确来形容,再比如决赛时刻交叉蒙太奇的使用,大女儿“贝塔”的脑海里反复出现教练和父亲的话语,在展现出强大的戏剧张力的同时,实则传递着两种不同的执教理念。

最后来说演员的表演,男主角阿米尔汗不愧为印度国宝级演员,纵观整部影片,其表现可圈可点,在很多真实的摔跤场面都没有使用替身,当然这里并不是说不使用替身就是好,而是强调如果不使用替身演员,就可以在拍摄打斗场面的同时捕捉人物的表情细节。为了完成这部影片,阿米尔汗先是把自己增肥成了一个“胖子”,为的是拍摄父亲中年时期的形象,后来又减肥恢复身材,拍摄年轻时候的镜头。几位摔跤的女孩也都是体验了近大半年的摔跤运动员生活之后才开始拍摄活动的,这样敬业的工作态度值得称赞,反观国内影片的制作,在角色选择上还停留在“流量明星”的选角阶段,文替、武替、倒模替已不再是为了演员的安全,而是为了“省事”,拍摄场景上也尽可能地“删繁就简”,这样的工作状态很难再创造出像20世纪90年代辉煌的电影。

猜你喜欢
贝塔宝莱坞阿米尔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人物形象解读
为你,千千万万遍
为你,千千万万遍
宝莱坞打响名誉保卫战
宝莱坞被爆吸毒泛滥
宝莱坞名人被指“通巴”
贝塔鱼
以牙还牙
《舒克贝塔》经典重造
不一样的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