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伟雯
浙江卫视原总编辑王水明担任浙江之声总监(现在为集团编委)后,针对浙江之声的现状制定了一系列改进措施,确立了“新闻立台、服务强台、人文美台、周末活台”的办台宗旨,把2018年确定为品牌宣传年、品牌传播年、管理创新年、活动执行年和可视化突破年,希望将浙江之声打造为可听、可读、可看的融媒体广播。为此,浙江之声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原则与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融合传播环境下,广播媒体需要生产精品内容。在新闻报道方面,浙江之声策划了一个大型的新闻报道——《向人民报告》。《向人民报告》2017年到2018年共分七个主题,约200篇报道,不仅采访了各级的厅局长、市委书记、市长、县委书记、县长等,还对《浙江的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进行时》等17个专题轮番做报道,在时政报道方面有一些新的突破。
在内容方面,每个频道都有自己的特色或优质内容。主持《方雨大搜索》节目的方雨是浙江之声非常优秀的一位主持人,电台现在着力打造方雨的朋友圈,通过各种嘉宾的引入,带动这个节目的流量。同时电台还打造了方雨的厨房、方雨衣橱、方雨音乐等相关的衍生产品,既实现了广告的创收,又能和节目有机融合。此外,电台的另一个节目《大医生来了》邀请了浙江省内所有三甲医院副主任以上职称的专家来节目进行互动,给听众答疑。很多做过此类节目的媒体都有体会,做这类节目十分不易。因为这些一号难求的专家的时间非常宝贵,手术排得很满,而且要把他们无偿请到直播室更不容易。《大医生来了》到现在已经坚持了一年多,曾经一度被国家广电部门误认为是一个卖药的节目,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含金量和专业度都很高的节目,专家在节目里讲解一些问题,回答听众的咨询,里面没有任何广告,跟医院也没有广告的合作。此外,电台的娱乐类节目《一天零一夜》、亲子类节目《拜托啦妈妈》等都有优质的特色内容。
在任何情况下,精品内容都是核心的竞争力,浙江之声在专注做内容的同时,也不断开拓思路,转变观念,积极变革,将越来越多的节目打通界限,主动链接到移动端口,推出可视化产品,实现广播的可读、可听、可视化。截至目前,浙江之声50%以上的节目已经实现了视频的同步直播。通过视频的同步直播,听众与节目的互动更加密切。而且视频直播是允许打赏的,所以很多主播收入也不断增加,十分可观,如浙江之声的《一路向楠》《楚河准连播》《方雨大搜索》《新闻有态度》《全媒体早高峰》,这些节目的收听互动量位居前十强。
在任何情况下,精品内容都是核心的竞争力,浙江之声在专注做内容的同时,也不断开拓思路,转变观念,积极变革,将越来越多的节目打通界限,主动链接到移动端口,推出可视化产品,实现广播的可读、可听、可视化。截至目前,浙江之声50%以上的节目已经实现了视频的同步直播。通过视频的同步直播,听众与节目的互动更加密切。
浙江之声近年来出品了一系列重磅的声音产品,力求声声入耳,传播入心。
倾力打造《星空朗读》节目。这是2017年策划并倾力打造的一个节目加活动,主要是以经典美文为题材,发挥广播在声音方面的优势进行朗读。目前,《星空朗读》已经成为浙江传媒界的一大爆款级产品,其以文化自觉引领主流价值,实现“声音+文字”的真情实意流露。
浙江之声一直以来把打造文化节目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这也是频道的传统。除了新闻节目之外,浙江之声很大一部分是文化类节目,如之前的《三味书屋》《人文大讲堂》,现在频道在《三味书屋》的基础上又开发了《星空朗读》。这个节目并不是在央视《朗读者》火了之后才做的,而是已经做了八年。节目努力把声音跟文字结合起来使听众更加喜欢,并以不同的主题举办了一些朗诵晚会。2017年策划了10场,今年预计18场左右,据各地反映,晚会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不错。今年该活动的首场选在了阿克苏,阿克苏是浙江援疆的对口单位,有援疆情、运河故事、红船精神等不同的主题,也有一些市场味更浓的,如跟各旅游景点合作的大美临河,或者是乡村旅游的主题。《星空朗读》不仅在线下呈现,也有线上传播。其中,《三味书屋》中特别开通了《星空朗读》节目,一些优秀的朗读节目即可在线上欣赏。《星空朗读》首播不是在广播,节目首先突破传统电波覆盖,打造多通道传输的可视化广播,实况演出在网易新闻、腾讯新闻、一直播、中国蓝新闻等多个APP平台首发,新媒体端全程视频直播,打开手机即点即看,还可以回放。此外,浙江之声坚持实景拍摄《星空朗读》,星空下来听朗读,听着就很有诗意。
好声音再次蝶变——其他星空系列产品重磅出炉。浙江之声的“星空系列”力求与浙江经济同步发展,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做专业、有品质的声音产品,打造老百姓的文化大餐。因此浙江之声推出了一系列的文化节目,如《星空演唱》《诗歌之夜》,这些跟《星空朗读》有相似之处,由不同的导演组进行策划。例如,广州的《诗歌之夜》是和省旅游局合办的,用名家诗词朗诵形式推荐浙江的诗画风景。之前没有这样的形式来推荐旅游资源,节目推广效果让人非常满意。此外,还有一些定制产品,如电台请文学创作者专门为各个地方、各个主题创作文学作品。笔者主管《星空朗读》这一项目,也一直主张要有一点经典的内容,经典的内容往往更能引起台下听众的共鸣。
以优质声音为核心,向“视听”空间延展。浙江之声现在所有的活动都有视频直播,也有一些是专门为视频传播做的活动。比如,电台结合主播走基层,做了一些视频直播;联合省博物馆推出“越地宝藏”声音产品,当时刚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越地宝藏展览,电台对其200件文物进行了语音导览,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而且这些活动都是纯公益性质的,为文化传播尽一份心力。
“渠道升级”,拓展广播融合传播的战略阵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集团层面,成立“中央厨房”。浙江广电集团刚刚建立了“中央厨房”,之后,集团各个媒体、频道每天早上8点半都有编前例会,将所有的选题在“中央厨房”里共享,对重点选题作出部署,之后各自行动,做完以后统一分发到不同平台。
打造新部门,整合传播力量。2018年5月,浙江之声把以前的新媒体部和编辑部合并为融媒体编辑部。融媒体编辑部整合了新闻中心庞大的记者力量,运作更顺畅,承担了全频道所有重大项目的策划实施。浙江之声的融合之路开始得比较晚,从今年5月份到现在时间不长,付出了很多努力。目前,浙江之声已经有微信、微博、抖音等18个第三方账号,正在努力打造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全媒体阵容。在这一期间,有一些产品、作品具备了一定的传播热度,其中有两条内容被央视新闻微博转发,点击量达到600万,从整个运作的趋势来看还是非常好的。浙江之声的抖音账号注册成功一个月时,已经有两条超千万点击量的作品,连续两周入选抖音媒体号前50强。另外,笔者觉得最大的改变是记者的原创能力在增强。原来员工只是负责生产广播作品,但是现在具备了做原创视频作品、新媒体产品的能力。在刚过去不久的医师节,浙江之声做了一个系列的视频产品《守护》,感动了无数人,在网上的传播数据也不错。
组建浙江广播的新媒体协作联盟。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搞新媒体,但是缺乏合作,人才有限,力量薄弱。浙江之声希望借助大家的力量抱团来做新媒体内容,因此成立了协作联盟,联盟成员之间相互提供一些视频素材,在此基础上制作视频作品并传播出去。比如,有关浙北药业生产白血病患儿救命药的内容,也是地方台给提供的一些信息,上传之后点击、搜索量也不错。
举办“融媒体直播”和“融媒体活动”。在融媒体直播活动上可以体现团队越来越多的共识。浙江广电集团给浙江之声的11个记者站包括总部,配备了20套新媒体设备,包括20个视频摄像机,2个无人机,2台视频的剪辑设备。设备到位后,电台对全员进行轮番的新媒体设备的使用培训。如今,浙江之声的融媒体活动,包括直播都已成为常态。
在融媒体传播的路上,浙江之声走得很艰辛,也很努力。其中有过彷徨、焦虑,也有过短暂的怀疑,但更多的是信心,浙江之声也会继续努力,和全国广播媒体一起延续声音的传奇,延续广播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