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林 周天焕 陆昊珉 王炼
森林城镇创建现状分析与对策——以金华市婺城区琅琊镇为例
刘金林 周天焕 陆昊珉 王炼
(浙江省林业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20)
通过对金华市婺城区琅琊镇绿化现状的调查和分析,从编制科学有效的规划方案、加大薄弱地段创建力度、加大创森宣传力度、选择乡土树种、放活创建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森林城镇创建的发展对策,并分析了森林城镇创建的注意事项,以期为森林城镇建设与推进提供借鉴。
森林城镇;建设规划;对策;琅琊镇
当前,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和森林破碎化的加剧,引发环境恶化、生态破坏、城市热岛等众多问题,致使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逐渐下降。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环境的生物过滤器,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宜居程度,影响人们的幸福感受。因此,把森林引入城市,呼唤森林重归、绿色重归,成了全人类的共同目标。21世纪,我国确定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生态文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森林城市是我国林业发展“三生态”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并已经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的重要内容[1-2]。本文根据工作实践,对婺城区琅琊镇创森工作进行了调研,梳理了琅琊镇绿化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森林城镇建设与推进提供借鉴。
琅琊镇位于金华市婺城区西南部,东靠长山乡,南接沙畈乡,西邻岭上乡、汤溪镇,北与蒋堂镇、白龙桥镇相连,辖区面积98平方千米,集镇距金华市区18千米。现下辖30个行政村,2016年末全镇户籍人口1.94万人。
1.2.1建成区绿化现状
至2016年末,琅琊镇建成区总用地面积157.89公顷。建成区绿地总面积44.69公顷,其中公园绿地2.03公顷,生产绿地23.59公顷,防护绿地5.03公顷,附属绿地14.04公顷,建成区绿地率28.29%,林木覆盖率23.70%,人均公园绿地4.23平方米。
1.2.2建设区森林资源现状
根据金华市婺城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琅琊镇土地总面积8912.69公顷,其中林地面积5972.2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7.01%;非林地面积2940.4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99%。全镇活立木蓄积量24264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4.83%,林木绿化率64.91%。乔木林地面积5106.50公顷,占林地面积的85.50%;竹林面积489.20公顷,占8.19%;灌木林地面积184.13公顷,占3.08%;未成林造林地面积29.60公顷,占0.50%;苗圃地面积45.4公顷,占0.76%;迹地面积17.53公顷,占0.29%;宜林地面积99.87公顷,占1.67%。
全镇公益林总面积3097.53公顷,占林地面积的51.87%,其中重点公益林3063.13公顷,一般公益林34.40公顷。
根据古树名木普查资料,琅琊镇共有古树名木67株,其中樟树40株,枫香11株,南方红豆杉3株,杭州榆2株,苦槠2株,柳杉2株,女贞2株,黄连木1株,朴树1株,黄檀1株,杉木1株,柿1株。
1.2.3道路及河流绿化
琅琊镇主要通道总长度39.29千米,其中宜林总长度33.33千米,已绿化总长度30.24千米,通道绿化比例90.73%。其中,白门线、蒋农线、马泉线和姜新线等4条主要公路,境内总长度26.50千米中宜林长度23.06千米,已绿化长度20.97千米,绿化率91.41%;白沙溪、西干渠、东干渠等3条主要河道,境内总长度12.78千米中宜林长度10.27千米,已绿化长度9.16千米,绿化率89.19%。
1.2.4村庄绿化
琅琊镇下辖30个行政村,其中建成区范围内有5个行政村。近年来,全镇紧紧围绕“两富”“两美”建设目标,以四治两化、三改一拆等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打造“洁化、绿化、美化、文化”的“四化”生态乡镇。全镇积极开展村庄绿化建设,村容村貌显著提升。截止目前,已有泉口村、棠坑源村二个村庄被授予市级“森林村庄”,浩仁村、上盛村、琅新村、东畈村、里阳村、花坞村、田甫村、山后金村和杨塘下村等9个村庄被授予市级“绿化示范村”。市级以上森林村庄(含绿化示范村)达标率为40%。
近年来,琅琊镇通过一系列生态整治和景观绿化工程,建成区绿量提升明显,建成区林木覆盖率达到23.70%,但大多为生产绿地和防护绿地,公园绿地数量和规模过小,仅有琅沙村内的移民新村公园,其服务半径未能辐射到西南侧的琅琊滕和琅琊徐两个村,现有绿地布局不够合理且未成绿化系统。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及建成区的扩展,现有的公园绿地已无法满足镇区居民的需求。
镇区部分道路路面破损严重、硬化较多,虽绿化率较高,但绿化质量还未跟上。整体上看,建成区绿地质量不高,与森林城镇指标差距明显。从量的方面讲,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林木覆盖率等都尚未达到森林城镇建设规定的指标要求。从质的方面看,镇区绿化树种单一、景观效果欠佳,缺乏地方特色,道路绿化个性不明显,未能形成一路一特色,品位、特色需要进一步提升。
作为通往金华市区、贯穿整个琅琊镇的主干道路白门线,虽然整段的绿化率较高,但白门线断头路处至与白沙溪段两侧土地裸露,两侧无绿化;镇区段两侧灌木绿化带部分缺失且长势不佳,镇区至新兰段两侧绿化宽度窄,以至于整体景观档次不高。白沙溪作为琅琊镇重要的生态廊道,溪流两岸绿化较少,两侧植物以柳树、红叶石楠为主,有部分柳树已枯死,而后金村段,沿溪两侧河堤正在修建护坡,现状为杂草土坡。因此,城镇形象通道绿化档次与琅琊镇“国家级生态镇”的形象不甚匹配,亟需改善提升。
琅琊镇下辖30个行政村,目前已有浩仁等9个村庄成功创建金华市绿化示范村,泉口和棠坑源2个村庄成功创建金华市森林村庄。虽然已经达到省级森林城镇创建标准,但仍有部分村庄绿化方式较为简单,村庄入口绿化质量不高,缺乏琅琊地方文化特色,宅旁绿地树种单一,景观效果不高;新朱和徐家等移民村,人口居住密集,缺少供村民休闲、健身的社区公园等,村庄绿化需进一步提升。
目前,琅琊对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主要是和乡村旅游相结合。近年来,琅琊镇坚持“生态文明”战略,深入挖掘村落文化、山水文化、农耕文化,依托琅峰山-白沙堰自然山水风光、金兰水库自然风光,乡村旅游初见成效。但琅琊的乡村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以铁店古窑群、滕氏宗祠、白沙古庙、石岩寺、琅琊徐古村落等为主的白沙文化、古村落文化资源还有待开发利用。
在实施森林城镇创建之前,应该先编制科学有效的创建规划方案。规划方案是森林城镇创建的基础性工作,也给创建工作提供了切实保障。规划方案应结合当地城镇发展规划,有机地整合森林城镇的功能要求,凸显地方文化特色,实现城镇森林可持续发展。同时,森林是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在规划和创建的过程中,应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近远期相结合,分期实施,做到城镇林业与城镇建设同步发展。
要构建城中有林、人在林中、环境优美的森林城镇,应坚持以镇区绿化、通道绿化、村庄绿化、森林旅游建设为重点。并对照浙江省森林城镇创建标准,结合琅琊镇资源情况,对城镇绿地、镇内主要通道绿化、村庄绿化以及森林旅游产业等较薄弱地方,应加大建设力度,紧紧围绕省森林城镇标准,突出重点,加强建设。要将创建工作与生态环境建设紧密结合,针对薄弱环节全力整治,确保森林城镇创建各项指标落到实处。
在创森过程中,应加大对森林城镇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创森工作的知晓率和支持率,全民了解创建森林城镇的重要性,并能积极地加入到创建工作中来。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标语、宣传牌等方式向群众宣传森林城镇,在植树节组织镇村干部集中开展义务植树,在琅琊镇中小学开展以保护生态、发展森林、低碳生活等为主题的征文比赛等形式,不断加大宣传力度,逐步形成森林城镇创建的浓厚氛围。
森林城镇绿化建设中植物规划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城镇绿化多种功能的要求,既要统筹兼顾城镇景观、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又要有所侧重。要结合城镇的性质和特点来考虑植物材料的选择,以乡土植物为主,合理地搭配种植乔、灌、草等植物。这样既能提高其成活率,满足景观效果,又能凸显地域特色。
充分发挥镇府的主导作用,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放活森林城镇创建工作的建设机制,实行“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对于一些生态工程,在市和区政府分级负责建设和管护的基础上,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加入到森林城镇的建设中来,并允许其取得合法权益。这样,可大大提高人们的积极性,可加快森林城镇的建设步伐。
森林城镇创建过程中,创建管理部门应重视其整个创建过程,而不是仅为创建指标的评审过关。不仅要达到省级森林城镇创建的标准,更要提高乡镇创建管理部门的创建意识,提升群众生态文明观念,创新区域特色和亮点,更好地改善广大群众的居住生态环境,促进森林新资源的增加。
森林城镇创建的初衷和根本是以尊重当地群众的要求为前提,从增进人民健康、改善人居环境、惠及人民的生产生活等方面出发,建设节约型、开放性的森林城镇,进一步弘扬森林生态文化,传播生态文明教育理念,让人们充分地认识到森林城镇建设的重要性,促使其生态意识的增强,而不是单纯地去迎合创建指标开展绿化建设。森林城镇的创建不是简单地提高森林覆盖率、建设各类城镇绿地等,而是应结合城镇的发展特点,以生态效益为前提,提升森林景观,在大尺度上改善城镇的生态环境,在小尺度上也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因此,在创森工作中不仅要在指标上要求达标,更要在内涵上下功夫。要充分尊重自然山水的地形地貌及地带性植被的布局,不可为了提升指标而盲目地毁林栽树、垦山造林,以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
森林城镇建设的特色上应以“绿色底色”“产业基色”“文化原色”为重点,创建富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森林城镇。在“绿色底色”上,要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生态系统,注重森林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镇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在“产业基色”上,要充分利用当地森林资源特色,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大力推进森林休闲养生产业发展。在“文化原色”上,要充分利用文化资源,通过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彰显森林城镇的文化底蕴。因此,创建工作应该从各自乡镇现状出发,充分地挖掘当地自然资源、特色产业和地域文化,因地制宜,不仅在创建指标上达标,还要彰显出地方特色。
城镇森林作为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涉及环节多,管护和维护的任务十分繁重。不能仅在创建初期为满足指标要求大力开展绿化建设,而在评审通过后就不闻不管,任由树苗自生自灭,甚至出现“年年种树不见树”的现象。如果这样,创森工作就只是表面工作,不能切实地改善人民居住的生态环境,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也打击了创建参与者的积极性。因此,在创建森林城镇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绿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更应注意后期的养护和管护工作。
[1] 郝日明,毛志滨. 浅议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中的树种规划[J].中国园林,2003,19 (11):69-72.
[2] 马俊,韦新良,尤建林. 生态景观林树种选择定量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25(5):578-583.
2018-04-13
S731.7
B
1004-7743(2018)03-005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