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昕昱
(山西工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中国古诗词作品的探究究其根源有一定的文化性与民族性,了解其蕴涵的深意必定要重视歌曲的背景探究,以便进一步了解古诗词作品本身的意味与神韵。在演唱中不能单纯地“直抒胸臆”,按照原谱的音调旋律演唱,这样传达的声音如白水般平淡无奇,失去了歌曲本身叙事的艺术性,演唱者在演唱《声声慢》这首作品时要严格按照韵律要求,用准确的表达与恰当的声音来诠释作品本身,以抓住古诗词中的语言特点为重心,叙述式的语言表达融入歌曲的演唱中,增强古诗词歌曲的艺术魅力。
每首古诗词作品是作者身世的不同际遇或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心情,以文字的表现形式来寄托现世情怀。《声声慢》是我国著名作曲家徐沛东先生为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古诗词谱曲的歌艺术歌曲。《声声慢》作为李清照艺术成就较高的一首作品在填词方面创下了七组叠词之最,以平实的语言道出内心的凄苦之情,亡国之殇,语言生动形象令人过耳难忘。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中叠字构词手法令人耳目一新。愁字虽然并未出现在十四叠词中,却字字含愁,内心离愁却阴柔婉转般娓娓道来;乍暖还寒之时,无人相陪,旧时大雁,却物是人非,“淡酒”已无力解愁;落花飘零人将陨,只能倚窗听梧桐雨,悲到痛彻心扉,结尾处,一个“愁”字已诉不尽家国离愁。词人对这首词的意象选择是经过思虑的,因为它们都有共通性——都属于愁苦类意象,而且随着意象的不断出现,词人的愁思层层递进,令人遐想。
古诗词作品的情感处理多以婉转含蓄见长,经改编创作的古风歌曲依旧延续了诗词中的音韵特征,没有复杂多变的节奏型和八度的跳,更没有繁复庸常的结构,看似平实的言语却对演唱者的气息与声音技巧有较高的标准。字句之间的连接靠的正是绵延不断,悠长回荡的气韵。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能够流畅、完整地进行演唱,但究其韵味却差之千里。高校民族声乐演唱中,对学生歌唱语言的培养是演唱古诗词作品的意义所在。古诗词作品的咬字吐字方面可分为字头、自腹以及字尾。字头由声母、介母组成。声母即辅音,介母是元音。在进行演唱的过程中,重点纠正学生在对介母的发音时,能够有效地控制口腔形状,保证良好的演唱状态。其中最能够表现声音特色的是字腹——元音,把握好字头的咬字、字腹的演唱及收尾的完整,才能够体现出民族唱法的歌唱性。
《声声慢》主要表达了国破家亡、飘零孤寂的凄凉心绪,运用声音的媒介浑然天成地达到抒发情感借物喻情的目的。是主题以悲剧为特征的艺术作品,主要的情感色彩以“哀、怨”为主。在演唱中要再现“李清照”的气质和神韵,就必须抓住“李清照”的这些风格韵味的“独特性”。而这一“独特性”则应建立在演唱艺术与其文化背景基础上——建立不同的语言风格和不同文化环境中的音乐文化特色。它声情之美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对于词韵脚的选择采用了小开口的单元音韵母i的入声韵作为基础。i元音有自己的特点:发音时开口小,气息通道狭窄,气流通过的速度较快,造成一种短促尖锐的声像效果,适合表达抑郁悲愤之情。教师应当通过这首作品有目的的注意加强学生的咬字吐字练习。以这首作品中中音区为主,设计发声技巧的训练配合歌曲的演唱与吐字发音技巧。
身临其境是一种“物我两忘”的演唱境界。 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演唱中,尽可能规避学生纯粹的技能展示和单纯的艺术表现,使学生在演唱时能够以整体的演唱思维来进行演唱。因为两者任何一个要素作为个体出现,呈现在舞台之上时都是不完整的表演。技术技能所谓自身的身体结构,包括声音条件,敏锐的乐感和身体控制所反应出的综合呈现。艺术表现力就是把内心所想所感受到的,通过富有魅力的声音和各种形象的表演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演唱时做到“真听,真看,真感觉”,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通过真的表演在时空集合的舞台上展现。这首古诗词作品表演难点在于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时代背景离我们的现实生活久远,没有生活场景的真实感受,也没有真实的情感境遇与流离失所的亡国之恨。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演唱时摒弃做作、华而不实的浮夸表演,以自然真挚的情感表现合理演绎古诗词作品。多引导学生从古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作者本身的性格特征来理解感受作者的人生经历,演唱的过程中对作者的内心复杂情绪有所体悟感同身受,用心歌唱。
“以声传情”与情景交融是表现古曲情绪最好的表现方式。与音乐吻合、与环境吻合、与作品的情绪相吻合。不仅仅是自己内心的情绪幻化,更是外在表现给他人的情绪真实体现。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师对于古诗词作品的情绪的控制能力强于学生,在面对学生的疑惑和演唱中的困扰时,教师要多引导学生体会情绪的外显,在大多数学生的能力范围内情绪要么是失控的,要么是羞于表现,这首《声声慢》中重点抓住“这次第”,重点把握突出表现女词人愁苦心情的字与词之间的情绪控制与释放的强度。在声情并茂的同时更要做到“理智”与“热情”并存。
这首《声声慢》中重点抓住“淡酒”“黄花”等景物,反复推敲女词人在失去丈夫和家园之后的心情,家国破碎,流离失所的情感萦绕心头的愁闷。在表现歌曲的同时,眼前的画面感是帮助演唱者自身找到情绪突破口的重要因素。比如唱到“雁过也”眼前的天空浮现出大雁排成行,再回头霎时间似乎看到李清照远远地望着丈夫离去的身影,落寞孤寂的情绪似乎找到了发泄的地方。更能够使学生在没有真实体验的情况下感受人的情绪变化,感受歌词中含蓄委婉的情感。
对古诗词作品《声声慢》的艺术表现探究,体验别样“愁情”和古诗词的音韵美,旨在希望通过以此为例能有更多的人关注中国的古诗词作品。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需要传承和发展,作为教师不仅能够自己演唱好古诗词风格的作品,更要将毕生所学教给学生,让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历久弥新,一代代以民族声乐的演唱方式传承下去,将中国古诗词文化发扬光大,使得中国民族声乐更加丰富多样,屹立于民族之林。教师在认真研读歌谱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作品表现内容,提高学生的修养内涵,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民族声乐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