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光泽 肖夏清
产后便秘发病原因主要是产后胃肠道功能减低、盆底肌松弛、体液不足、心理因素等, 以盆底肌松弛引起便秘多见,给产妇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 严重的影响乳液分泌[1]。当前, 临床上一般采取盆底康复治疗, 但整体效果不一, 近年来, 随着中医研究深入, 中西结合疗法在产后便秘治疗中逐步应用开来。本文主要对本院收治的92例产后便秘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研究, 探析隔附子饼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2例产后便秘患者纳入此次观察研究中, 均通过症状、排便造影等检查确诊, 符合《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有关诊断标准[2]。均为单胎宫内足月妊娠。临床症状为排便频次减少、排便时间延迟、粪便坚硬干结, 伴或不伴腹胀、恶心;中医症候为小腹冷痛, 偶有肠鸣, 小便清长, 舌淡苔白, 脉沉迟。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肠胃道病变、直肠术史、内分泌病变等患者, 所有患者对研究知情并同意, 且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6例。对照组年龄24~32岁, 平均年龄(28.1±2.4)岁;病程9~24 d, 平均病程(12.1±4.5)d。观察组年龄25~30岁,平均年龄(27.8±2.6)岁;病程7~25 d, 平均病程(11.9±4.8)d。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应用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 指导患者行仰卧位, 常规消毒, 在患者腹部、阴道放置电极片、探头,根据患者病情及耐受情况确定方案;电刺激频率20~80 Hz,脉宽20~320 μs;电流自0 mA起, 缓缓增大, 以患者感到微胀、微麻感为宜, 再设定好刺激量。然后, 根据患者病情, 调整生物反馈模式, 指导患者按治疗仪提示进行主动收缩、放松盆底肌锻炼, 持续15 min。再进行盆底神经肌肌电触发电刺激,调节至患者自感舒服强度, 此为主动收缩过程, 会依照前3次收缩测得一阈值, 之后每次收缩达到阈值会触发1次肌电刺激, 收缩/放松交替进行, 持续15 min。并在肌电图指导下进行凯格尔模板训练, 反复收缩和放松盆底肌;2次/周,10次为1个疗程, 共治疗1~2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隔附子饼灸。选穴:中髎、下髎、大肠俞、肾俞、脾俞、百会(灸)、承山;先将10 g附子研磨成末状, 加入黄酒5.0 ml调制成糊状, 再用模具制成直径为3.0 cm、厚度0.8 cm左右的饼状药膏, 然后在中间用无菌针刺10个小孔, 用艾绒做成约2.0 g圆锥状艾柱, 底面直径2.0 cm左右, 高1.0 cm。指导患者行仰卧位, 把附子饼放于选取穴位上, 将艾柱放于附子饼上施灸, 2~4穴/次,3壮/穴, 以患者皮肤发红但未起泡为宜, 1次/d, 5次为1个疗程, 连续4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应用PAC-Qol量表评测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 共 28项, 每项1~5分, 分值越低表示质量越好, 根据评分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 具体分为[3]:①基本治愈:治疗后评分减少≥75%;②好转:治疗后评分减少50%~74%;③有效:治疗后评分减少25%~49%;④无效:治疗后评分减少<25%。总有效率=(基本治愈+好转+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基本治愈19例, 好转17例, 有效7例, 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5%(43/46);对照组基本治愈10例, 好转15例, 有效11例, 无效10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8.3%(36/4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χ2=4.389, P=0.036<0.05)。
便秘为女性产后较为多见的并发症, 主要是因妊娠、分娩影响肠道和直肠功能引起。当前, 临床上治疗产后便秘以保守治疗为主, 盆底康复治疗是最为常用方法, 就是利用生物反馈机制将一些无法或难以被人察觉到的生理或者病理活动, 转变成声音、图像等能够被或容易被感知信息, 再由患者通过能察觉到的生理活动信息实现自身性调节, 以达到松弛盆底肌与肛管括约肌的作用, 进而有效改善直肠感知功能[4-7]。该疗法具有无创伤、操作便捷、安全性高等优势,且近远期效果良好。
传统医学将产后便秘纳入“便秘”、“大便不通”等范畴。中医学认为产后气血俱虚, 致脾胃运化无力, 肠道失濡养, 致大便延行, 再因饮食、情志等因素, 致肠腑传导失调。在治疗上遵循滋养肠胃、益气通便、补气行滞原则。隔附子饼灸是中医一个特殊艾灸疗法。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应用盆底康复治疗仪基础上联合隔附子饼灸治疗, 辨证选取中髎、下髎、大肠俞、肾俞、脾俞、百会、承山等穴位,其中中髎、下髎穴位对应着骶神经肌分支, 通过施灸有助于盆底肌规律运动, 改善和提升协调能力, 增强排便反射;百会穴属于人体督脉重要穴位, 其汇经脉之气, 通过饼灸可有效调和阴阳。大肠俞穴等近脏腑, 是调节大肠功能主要穴位。艾叶具有温可行气活血, 热可胜寒, 有温肾祛寒、行气止遗之效;附子可补火助阳, 逐风寒湿。研究表明[8], 艾灸有刺激作用, 有助于强化所选穴位的健脾固肾效用, 调节肠道功能, 可改善肠道肌收缩力, 促进肠管节律蠕动, 达到改善便秘目的。通过隔附子饼灸让药物和火同灸, 而药物基于火力达病所, 强化艾灸效用。从结果看,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 高于对照组的 78.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卢泽权等[9]相关研究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对产后便秘患者, 在常规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同时联用隔附子饼灸, 可有效改善肛管功能, 缓解便秘症状, 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且安全性较高, 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收稿日期:2018-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