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转归分析

2018-01-24 11:44:37林海霞李暾
中国药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天数益生菌血症

林海霞,李暾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四川成都610200)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ntibacterial associated diarrhea,AAD)是重症监护室(ICU)中老年患者常见的腹泻类型[1]。AAD患者常因严重感染而不能及时停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腹泻加重,延长住院时间,进而影响其疾病的转归。本研究中分析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2例ICU重症老年AAD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了抗菌药物及患者自身营养状况等因素对病情转归的影响规律,以及初步治疗措施,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卫生部颁发的卫医发〔2001〕2号《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的相关标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部感染;脑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确诊的重症AAD老年患者32例。按AAD病情转归将其分为3组,治愈组(患者病情好转出院且腹泻症状消失)11例,放弃组(患者家属要求放弃治疗且腹泻未治愈)12例,死亡组(患者死亡且腹泻未治愈)9例。所有患者均因感染需要,发生腹泻后未停用抗菌药物,给予复方嗜酸乳杆菌或联合蒙脱石散治疗。

1.2 方法

影响患者转归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与种数、有无联合用药及疗程、有无低蛋白血症、营养状况、住院时间长短、腹泻天数等。其中,有无低蛋白血症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以血浆总蛋白低于6.0%诊断为低蛋白血症,采用比较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法分析32例AAD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数据比较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分别采用χ2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检验水准均为双侧检验,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患者转归的因素

结果见表1。治愈组未联合用药;放弃组中有2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现象,联合用药率为15.38%;死亡组联合用药率高达66.67%(6/9),且2种及2种以上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率为33.33%(3/9)。治愈组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类较多,放弃组均使用β-内酰胺类加酶抑制剂,死亡组除使用加酶抑制剂外,还使用了大量碳青霉烯类等超广谱抗菌药物。

2.2 各项指标与腹泻天数相关性分析

患者腹泻天数与年龄、抗菌药物使用种数、抗菌药物疗程、联合用药、住院天数及低蛋白血症相关,其中抗菌药物疗程、联合用药、住院天数、低蛋白血症均与腹泻天数呈正相关,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年龄、抗菌药物使用的种类与腹泻天数呈正相关,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表1 3组患者疾病转归影响因素比较(s)

表1 3组患者疾病转归影响因素比较(s)

注:与死亡组比较, P<0.05, P<0.01。

组别治愈组(n=11)放弃组(n=12)死亡组(n=9)年龄(岁)76.60±3.0 80.07±2.64 78.44±3.15住院天数(d)23.60±3.56 19.14±3.12 28.33±3.75抗菌药物种数(种)1.70±0.40 2.08±0.35 3.22±0.42腹泻天数(d)5.40±1.94 6.77±1.70 15.89±2.05抗菌药物疗程(d)13.91±2.19 16.31±2.02 21.33±2.43低蛋白血症相关性0.27±0.141 0.92±0.08 1.00±0.00

表2 腹泻天数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抗菌药物相关因素与重症AAD患者的转归

AAD发生率越高,患者死亡率越高[2]。由表1可见,抗菌药物使用种数越多、抗菌药物疗程越长,患者预后越差。死亡组患者人均使用了(3.22±0.42)种抗菌药物,且主要以广谱抗菌药物为主,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替加环素、β-内酰胺类加酶抑制剂等,联合用药率达66.67%,且使用疗程长达(21.33±3.75)d,最终出现AAD,甚至死亡。上述因素与患者腹泻天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抗菌药物疗程越长、联合用药情况越多,越不利于患者腹泻的治疗,最终会进一步加重病情。故临床中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种数、减少联合用药及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缩短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均有利于降低患者腹泻的发生率及减轻患者的腹泻症状,最终利于患者病情的转归。

3.2 营养状况与腹泻密切相关

死亡组患者均为低蛋白血症,由腹泻与低蛋白血症的相关性分析可见,低蛋白血症与腹泻天数呈正相关,即低蛋白血症不利于患者病情好转。营养不良患者抵抗力较差,感染风险增加,同时因营养不良导致肠道黏膜萎缩,屏障功能受损,增加肠道菌群失调,甚至增加二重感染的风险[3]。当感染发生时,机体耗能增加,导致蛋白质大量分解,而机体消化酶等功能受损,影响食欲,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的风险[4]。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患者最终因感染、营养不良、腹泻等因素,加重了疾病的严重程度[5]。因此,对伴有感染、营养不良及腹泻的老年患者,在积极控制原发病及感染的同时,应注意给予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有利于提高其存活率。

3.3 AAD的治疗

AAD是ICU患者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主要为[6]:抗菌药物的使用打破了肠道菌群平衡,使生理性细菌明显减少,导致多糖发酵成短链脂肪酸减少,从而滞留于肠道而引起渗透性腹泻;也可能是肠道艰难梭菌感染、肠道真菌感染。根据AAD发病机制,临床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首先,补充液体及电解质,确保生命体征平衡;其次,对于使用了抗菌药物的患者,应在感染控制的情况下尽早停用抗菌药物或降阶梯为窄谱;确诊为艰难梭菌感染的患者应首选口服甲硝唑,对于甲硝唑耐药者、不能耐受甲硝唑等患者可选择口服万古霉素治疗[7-8];另外,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有利于早期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9]。预防性使用益生菌能有效减少AAD的发生,常用益生菌包括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等[10-12]。但也有一些研究指出,预防性使用益生菌对AAD的发生无明显效果,可能与益生菌种类、用量等因素有关[13-14]。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为AAD发生后才使用益生菌进行治疗,疗效可能有限,但对于益生菌是否能预防AAD的发生有待研究证实。

3.4 不足

因我院为县级医疗机构,患者人数有限,且均为出院患者,仅通过白蛋白评定患者营养状况欠妥,对于白蛋白正常但有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未做合理性评估;患者均为发生AAD后给予复方嗜酸乳杆菌或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如预防性使用益生菌或治疗选用效果更优的益生菌等,将更有利于腹泻患者病情的好转。本研究中除去了自身疾病对患者病情转归的影响,仅从抗菌药物因素及低蛋白血症分析AAD患者病情的转归。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相关因素直接影响AAD患者病情的转归,故在感染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同时给予益生菌个体化治疗,有利于患者腹泻的好转。另外,患者的营养状况与腹泻状况相互影响,在积极纠正腹泻的同时,应给予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以促进病情的好转。

[1]Kelly CP,Pothoulakis C,Lamont JT,et al.Current Concepts:Clostridium difficile colitis[J].New Eng J Med,1994,330(3):257-262.

[2]是若春,张新征,方雷,等.重症监护室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1):23-25.

[3]腾乐,王辰,朱玉清.早期肠内营养预防应激性溃疡的研究进展[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0,24(1):48.

[4]刘晓琴,杨雪,胡翠林.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肺部感染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5):53-55.

[5]谢琪,段天云.广西中小医院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原因调查[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0,18(5):276-278.

[6]陈建荣,郭锡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6A):17-18.

[7]司继刚.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国药物评价,2013,30(6):374-376.

[8]Bishara J,Bloch Y,Garty M,et al.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of Clostridium difficile isolates in a tertiary medical center Israel[J].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2006,54(2):141-144.

[9]宋昕平.微生态制剂及其临床应用[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0,22(6):380-381.

[10]Hashimoto S,Mccombs CC,Michalski JP.Probiotic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ate-analysis[J].JAMA,2012,307(18):1959-1969.

[11]Selinger CP,Bell A,Cairns A,et al.Probiotic VS#3 prevents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oea in a double-blind,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clinicaltrial[J].JHospInfect,2013,84(2):159-165.

[12]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中国消化道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共识(2016版)[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6,28(6):621-631.

[13]Alen SJ,Warcham K,Bradley C,et al.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evaluating lactobacilli and bifidobacteria in the preverntion of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oea in older people admitted to hospital:the PLACIDE study protocol[J].BMC Infect Dis,2012,12(1):108.

[14]Allen SJ,Warecham K,Wang D,et al.Lactobacilli and bifidobacteria in the prevention of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oea and Clostridium difficile diarrhoea in older inpatients(PLACIDE):a randomis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multicentre trial[J].Lancet,2013,382(9900):1249-1257.

猜你喜欢
天数益生菌血症
本周连涨天数居前个股
本周连跌天数居前个股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7:36
认识高氨血症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益生元和益生菌促进猪生长和健康
猪业科学(2018年5期)2018-07-17 05:55:18
益生菌别贪多
幸福(2017年18期)2018-01-03 06:34:45
神奇的小小肠道益生菌
生日谜题
中国益生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