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单位“Four Full”安全文化建设体系研究

2018-01-24 03:24刘升台唐安业刘海龙刘百顺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8年1期
关键词:理念建设文化

张 扬,刘升台,唐安业,刘海龙,刘百顺

(1.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山东 济南 250101; 2.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局,山东 济南 250100)

安全文化的概念最早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于1986年提出,它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基础,充分体现了企业的管理理念、观念、宗旨、方针、目标和核心价值观,对于减少不安全行为、提高企业本质安全化程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未来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最高级形态正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 年《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 9004—2008)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AQ/T 9005—2008)发布以来,我国已有2 000家以上的企业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开展了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行业覆盖了矿山、石化、建筑、冶金、道路交通运输、铁路、航空、机械、电子、电力、建材等,而地勘行业作为高技术、高风险行业,由于具有作业流动、人员分散和工作环境恶劣艰险等特点,安全文化建设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安全文化的促进作用没有显现。因此,迫切需要研究一套适用于地勘单位的、较为完备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从而提升其安全文化建设整体水平[1]。

本文针对地勘单位的特点以及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制度规范、理念素养培养、措施投入、参与覆盖为主要内容,基于全天候推广、全过程管理、全方位建设、全员参与四个核心,提出了“Four Full”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对促进地勘单位安全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 地勘单位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地勘单位工作区域广、施工人员分散、作业线路长等特点给安全文化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安全文化在地勘单位缺乏系统化的推进和体系化的建设,安全文化的理论基础不完善,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文化建设中主要存在管理不实、基础不牢、支撑不足、参与不够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 1 管理不实,制度规范不健全

安全文化要在企业落地生根需要健全的管理制度予以保障,将安全文化建设要求融入到制度规定之中并加以严格落实,只有先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形成安全文化落地生根的土壤。目前地勘单位的安全管理存在制度规范不够健全完善、基层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不够明确、安全监督检查重点不突出、隐患排查治理效果不连贯以及项目管理人员、班组施工人员、特殊工种的岗位责任制落实不具体等问题[2]。

1. 2 基础不牢,理念素养不具备

企业开展安全文化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理念素养,筑牢安全理念、安全素质、安全行为等基础条件。目前地勘单位在安全文化基础条件上最大的短板是安全理念的缺失,没有真正形成突出行业特点和单位特色的安全理念,同时也影响到安全素质的提升和安全行为的养成,最终导致安全文化建设的举步不前。

1. 3 支撑不足,措施投入不到位

实践证明良好的安全工作环境氛围、充分的硬件设施配备和基层一线的示范引领作用能够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地勘单位虽然在改善安全工作环境和施工现场安全设备设施配备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安全投入,但是收效甚微,目前仍然存在安全工作氛围欠缺、安全标准化设施配备不足、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3]。

1. 4 参与不够,热情不高

安全文化建设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快速推进并取得实效。目前地勘单位安全文化建设仅停留在总部层面,项目部、班组等基层单位并未被完全吸纳进来,一线施工人员始终处于安全文化建设的边缘地带,对于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热情不高,参与不够,不利于形成安全文化建设的合力和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2 地勘单位“Four Full”安全文化建设体系

2. 1 “Four Full”安全文化建设体系的内涵

“Four Full”安全文化建设体系,是结合地勘单位作业地域(场所)流动、人员分散和工作环境条件艰险等特点以及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基于安全文化建设关键要素和基本原理提出的一套适用于地勘单位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为了体现建设体系完备、完整的特点,采用轮形结构图来表示,主要包括全天候推广、全过程管理、全方位建设、全员参与四个核心,每个核心由多个着力点组成,每个着力点又包含若干管理要素,该建设体系结构以安全文化为“靶心”,按照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程度各核心中的要素呈扇形分布,相邻核心中的要素呈扇面分布[4],见图1。

图1 地勘单位“Four Full”安全文化建设体系轮形结构图Fig.1 Wheel structure diagram of the “Four Full” safety culture construction system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units

2. 2 “Four Full”安全文化建设体系论述

2.2.1 全天候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避免安全文化建设停停走走、断断续续的不良现象,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引领、保障作用,安全文化必须进行全天候的推广,应结合地勘单位作业流动性特点将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之中,并作为年度安全生产工作重点计划加以推进,同时还要借鉴杜邦公司安全管理模式、菲利普斯公司安全与环境创优计划模式、兴隆庄煤矿“兴隆鼎”安全文化模式、潞安集团“弓”安全文化模型等国内外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安全文化模式,从抓基层安全文化建设入手,从安全文化宣贯、安全素质提升、安全行为养成三个方面进行推广,通过安全文化的春风化雨,使全体员工形成安全价值的共识和安全目标的认同,并通过不断提高员工安全素质修养,实现自我行为的有效控制,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制度的被执行,转变成主动自觉地遵章守规,使安全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实现人人都成为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本质型安全人[5]。

2.2.1.1 宣贯安全文化理念

(1) “TOVPCO”安全文化理念系统的生成。安全理念是安全文化的核心,也是指导安全文化建设的信条,因此生成一套既具有地勘单位特色又符合职工切身需求的安全文化理念系统就显得十分必要。为便于理念的推广和普及,同时在职工中引起共鸣,“TOVPCO”安全文化理念系统以契合地勘单位人员特点为基本出发点,充分考虑了地质技术人员野外工作时间长、工作条件艰苦、劳务人员文化水平低等客观因素,通过对从基层和野外一线收集的大量理念内容进行汇总、整理、提炼,最终形成了包括目标、承诺、工作理念三个层面的理念系统,各层面之间为递进式关系,即:1个安全目标Target(安全、健康、零伤亡),安全誓词Oath(我的安全我做主)、安全价值观Values(安全工作,快乐生活)2项安全承诺,安全防范理念Prevention idea(生产再忙,安全不忘;人命关天,安全为先)、安全合作理念Cooperation idea(工作外的安全和工作中的安全同样重要)、安全操作理念Operation idea(若不能确保某项工作是安全的,就不要做)3种安全工作理念,见图2。

图2 “TOVPCO”安全文化理念系统构成图Fig.2 System composition diagram of the “TOVPCO” safety culture concept

(2) 安全文化理念的宣贯。要使安全文化理念系统能够渗透到企业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全要素之中,与员工的所想所盼产生共鸣,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准确诠释理念。用生动的野外地质勘查故事、深刻的事故案例、简洁的语言诠释理念内涵和其中的规律,便于员工认知、掌握[6];二是广泛宣贯理念。除了利用钻探班组班前班后会、班组安全例会、网站、展板、宣传栏等各种媒介进行理念传播外,还要通过安全文化主题学习园地、安全文化长廊、事故案例宣教影片等阵地将理念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员工面前,同时要借助有效的班组安全文化活动载体,通过动员班组成员人人讲身边的人、写身边的事、开展安全征文、安全演讲等形式,不断由浅入深阐释安全理念,最终使“安全工作,快乐生活”的价值观内化于员工心灵深处,外化于员工行为之上,成为员工的最高行为准则,从而生成强烈的目标感和实现欲,发自内心地去搞好安全生产;三是理念的延伸与开发。通过制作地质调查安全动画片,编写《钻探施工安全文化手册》、《钻探班组安全活动手册》,发放“安全文化毛巾”等方式营造良好安全文化氛围,同时还要充分发动员工从工作实践出发,再总结再提炼具有行业特色和岗位特点的安全理念、岗位安全铭言、安全警句,如“既要能挣钱,也要保安全”、“手握方向盘,时刻想安全”等,形成上下贯通的理念体系,使安全理念渗透到每个工作岗位、每名员工心中[7]。

2.2.1.2 提升员工安全素质

钻探施工人员和劳务雇佣人员安全文化素质的提升是地勘单位安全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安全文化理念能否入脑入心入行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当结合钻探施工人员和劳务雇佣人员的特点进行安全教育[8]。

(1) 定做式岗位安全教育。首先,针对新上岗、转岗、复岗员工的特点抓好岗前培训,培训应当从岗位的实际特点出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观看安全案例、现场观摩等形式使员工形成安全是头等大事的感性认识,其中钻探施工人员的培训重点应当突出操作实训,采用“师傅带徒弟”方式,签订“师徒合同”,劳务雇佣人员的培训重点应当突出安全理念灌注、岗位应知应会、规程措施宣贯、规章制度学习;其次,针对不同人员所具备的文化、技术程度,采取分专业、分阶层、分等级的方式进行培训,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三,以全国“安全生产月”、“百日安全无事故”、“安康杯”等重大安全活动为依托,广泛开展全员安全意识培训,在员工中形成大安全观,让安全在每一名员工心目中都根深蒂固。

(2) 体验式安全警示教育。利用组织观看安全警示教育片、安全技术交底会等形式向员工灌输安全知识,通过项目周安全例会、班前班后安全会、安全小专题活动等让员工从小处着眼,从自身出发找问题、找差距,并让“三违”人员以案说法,请员工上台讲安全故事、分析事故案例,总结身边或自己发生的安全事故教训等。

(3) 互动式定期安全教育。首先,在作业项目中开展每日一题、每周一讲、有奖竞答、安全大讨论、安全大讲堂等内容丰富的互动式安全教育活动,鼓励倡导员工多动手、动口、动脑,使员工在安全教育中成为主导;其次,开展现场安全操作互动,要求机长、班长在现场做好安全技术知识的“传、帮、带”,主动询问员工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一起探讨、一同解决,使员工更加直接地了解掌握安全操作的标准;第三,将作业项目日常安全管理中遇到的难点症结以有奖征答、合理化建议的方式征集解决办法,进行“金点子”评选并集中表彰,充分引导员工发挥聪明才智、参与安全管理[9]。

2.2.1.3 养成安全行为习惯

员工规范的安全行为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环节,也是始终贯穿安全文化建设的一条主线,要实现员工安全行为的养成就要按照“五落实五到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和《安全承诺书》,使“人人肩上有指标”落到实处,同时还要结合地勘单位作业特点开展特色安全培训。

(1) 流动式安全讲堂。目前安全文化宣教普遍采取集中办班、内部发证、定期培训的方式进行,但地勘单位由于受工作流动性大、工期长等因素影响,职工在野外工作的时间较长,平均时间为7~10个月,因平时无正常休假时间,收队后即回家休息,无法定期或集中参加安全培训,因此可采用流动式安全讲堂替代传统安全培训,即:利用周期性综合安全检查时机对野外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文化理念宣贯和安全知识灌输,该培训方法既适应了野外作业人员时间不固定的特点,又能够结合项目的专业特点和工作实际改进课程内容。

(2) 示范型模拟演示。地勘单位在野外工作中由于工作需要经常雇佣大量的劳务人员或临时工,而这些人员以少数民族居多,且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于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可通过示范型模拟演示对其进行安全文化理念讲解宣贯,即:利用视频或图片等形式,安排真人对正确的安全操作程序和工作方法进行演示,并对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和不安全行为进行提示,效果直观,便于记忆强化,能够促使员工安全行为的养成。

(3) 出、收队前安全交底。地勘单位工作区域面积较大,野外作业点较为分散,工作一般采用2~3人一组的分组方式进行,工作过程中各小组之间相距较远,人员只能在出或收队时进行集中,因此可采取出、收队前安全喊话的方式来强化人员安全意识,即:出、收队时进行5~10分钟的安全喊话,由项目经理或负责人喊出安全工作要求,作业人员口述自身岗位安全要求。

2.2.2 全过程管理,完善综合保障

安全文化建设全过程管理的关键是整合优化安全管理资源,使安全管理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变安全管理由员工被动管理为员工主动管理,变纪律要我安全向自律的我要安全转变,这就需要健全规章制度、细化考核评价机制来养成并强化员工自律行为,通过提前辨识安全风险来培养员工的主动安全防范意识[10]。

2.2.2.1 整章建制,健全完善规章制度

(1) 完善制度体系。贯彻落实国家、地方安全法律法规,完善安全生产考核奖惩、隐患排查治理、作业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安全教育培训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同时还应当结合地勘单位作业流动性大、人员分散的特点制作易于携带、通俗易懂的《地勘安全手册》、《钻探安全操作图集》等“口袋书籍”。

(2) 突出安全问责。根据地勘单位特色以及各工种的特点,逐级建立并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作业项目管理人员、班组施工人员、特殊工种岗位责任制,明确规定各岗位工种在安全工作中的具体责任和权利,做到一岗一责制,使安全工作事事有标准、事事有考核、事事有落实。因地勘单位野外作业项目多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不便于检查考核,因此可采取“专职安全员蹲点制”,即:上一级单位的专职安全员在野外项目开工前进行为期一周的蹲点,督促安全责任落实到位。

(3) 强化安全督查。首先,按照“四不两直”、“责任倒查”的方式开展“年、季、月、周、天安全检查”,实现安全监督检查的“365天不断线”;其次,强化“三违”行为专项治理,实行“三违”日分析、周对比、月考核机制,实现对“三违”的有效治理;再次,突出重点和难点,立足于“抓早抓小”,实施“隐患排查治理整改销号”,做到班班排查、日清日毕、防患未然;最后,建立安全预警机制,成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实现超前预测、超前治理、全面覆盖,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11]。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具有专业化、多样化、国际化的发展特点。专业化是强调以培养目标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和培养专业化人才。多样化是发展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在不同方面进行专攻研究,注重教育产出和实际成效[13]。国际化是加速教育国际化进程,用国际视野去看待应用型本科教育[14]。所以,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而言,除自身专业知识水平过硬外,还应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还应加强自身国际交流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

2.2.2.2 严细规范,建立健全安全考评

(1) 安全工作考核。按照“优者上、平者让、劣者下”的原则对安全管理人员实施定期考核,及时调整工作应付、不求进步、不称职或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的人员,让适合安全管理的人员及时充实到安全管理岗位上,促进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对于安全管理岗位上的“稻草人”实行安全岗位津贴和风险抵押金“一票否决”。

(2) 安全绩效考核。按照“一岗双责,党政同责”的要求,实施安全绩效分级考核兑现,严格落实安全风险抵押金返还奖励、安全岗位津贴发放兑现,对履职不实、监管不严、措施不力的安全管理人员和基层安全生产责任人进行“有过”问责和“无为”问责,通过硬化指标、刚性考核、严格奖罚,有效强化现场隐患排查跟踪治理,保证现场安全生产超前分析、全面排查、不留死角。

2.2.2.3 关口前移,完善安全风险辨识

将安全风险辨识的关口前移到施工作业一线,可结合地勘单位工作特点划分安全风险辨识单元,如按照钻探施工(地表)、钻探施工(井下)、物探作业、化探作业、测量测绘作业、槽井探施工、水文地质工作、地质填图工作、矿产资源调查工作、交通运输工作、地质分析测试工作、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地质调查作业13大类进行安全风险识别和作业安全分析,并将识别分析出的结果通过培训、宣传等有效沟通方式传递给施工作业人员,从而有效减少施工现场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发生概率,间接提升安全文化氛围[12]。

2.2.3 全方位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安全文化的全方位建设应当以“TOVPCO”安全文化理念系统为根本,始终将“高标准,严要求”作为贯穿安全文化建设的一项根本原则,不断加大安全设备设施投入,不断提升作业项目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改善员工安全工作环境,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立体支撑。

2.2.3.1 加大投入,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2.2.3.2 多措并举,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地质勘查作业项目和施工现场是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桥头堡”,在全方位建设中应当立足安全文化建设目标、明确安全责任标准、转变方式职能、狠抓弱项难点、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1) 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安全文化意识。选派优秀安全管理人员参加高质量的外部安全文化交流学习,借鉴国内其他行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成熟经验,并针对交流学习成果组织专题讨论,提高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文化意识,加深认识程度。

(2) 实行安全文化“四步双向循环法”,转变方式强职能。通过创新思路、转变观念,赋予安全管理人员、项目经理、项目安全员、现场班组长新的“职能”,实行以安全管理人员确定要求、项目经理总体把控、项目安全员现场把关、现场班组长具体落实的作业项目安全文化管理“四步双向循环法”,即:由现场班组长每天对安全文化建设和施工安全情况进行检查把关,将发现的问题提交项目安全员研究解决;项目经理负责对每周检查的问题进行核对,对其中重大问题组织分析加以解决并及时与上级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上级安全管理人员针对重大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监督落实,见图3。这种管理方式的转变,一方面能够将安全管理的重点从结果考核转变到过程控制上,另一方面使基层安全管理人员参与到安全文化建设中来,充分发挥其管理主体的作用,延伸了管理触角,改善了管理效果。

图3 作业项目安全文化管理“四步双向循环法”Fig.3 “Four-step two-way recycling method” for the safety culture management of operation projects

(3) 狠抓弱项难点,补齐短板促升级。定期召开安全文化创建工作推进会议,将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纳入作业项目月度和周安全例会议题,对症结问题进行“会诊”和“对症下药”,对上级安全文化建设要求进行最大限度地细化、量化,增强可操作性,有效消除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不严、不细、不实问题[13]。

2.2.3.3 因地制宜,营造安全工作环境

首先要深化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将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重心前移到基层、班组,把职业安全健康防治管理工作的责任和目标进行细化、量化,建立职业危害管理定期核查机制,每月统计职业健康管理总体情况、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的情况以及危险化学品使用情况,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其次要定期组织职工参加职业健康体检,并建立职工健康档案,营造安全健康工作环境;第三要开展职业健康知识宣贯、推广工作,组织开展“职业健康知识讲座”、“职业病防治知识宣贯”等活动,使广大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职业健康知识和安全文化环境的濡染熏陶[14]。

2.2.4 全员参与,培植内生动力

安全事务参与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责任性要素,要尽最大可能鼓励员工参与安全相关事务,主动分担安全责任,形成有效的合作伙伴关系,使员工的良好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形成自身内在的习惯。

2.2.4.1 树立正确的认识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持续的、与全体员工密切相关的管理组织,是要实现从管理文化向文化建设的延伸、从感性文化向理性文化的延伸,不是阶段性和仅由领导去推动的。

2.2.4.2 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和物资对员工开展培训教育,提高认识,确保全体员工都明确认识到员工对安全事务的参与是落实责任的最佳途径。

2.2.4.3 完善职工参与安全管理实务的接口

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分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中建立员工参与机制[15]。

3 结 论

(1) 地勘单位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起步较晚,可以借鉴的同行业典型模式和成熟经验较少,需要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摸索前进,不断完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和安全文化理念系统,避免制度规范不健全、理念素养不具备、措施投入不到位、参与覆盖不全面等问题的发生。

(2) “TOVPCO”安全文化理念系统共包含三个层面的六大理念,较为切合地勘单位的生产经营实际和施工人员的特点,且理念表述通俗易懂,便于记忆,容易引起共鸣,适合于在地勘单位推广灌输。

(3) “Four Full”安全文化建设体系是在深入研究和分析地勘单位安全文化建设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各核心、要素、着力点相互联系、互为衔接,对地勘单位的安全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宫运华,张来斌,樊建春.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体系运行[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9):199-202.

[2] 刘影,施式亮.大学美育对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功能及意义[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8,15(4):77-80.

[3] 王伟.地质勘探单位安全文化建设水平评价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6,23(4):160-163.

[4] 董正亮,王方宁,郭启明,等.杜邦安全文化与企业本质安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8,15(1):78-80.

[5] 刘国愈,雷玲.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与安全思想因素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3,20(1):138-142.

[6] 乐增,江楠.基于杜邦STOP系统的安全员安全管理模式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3,20(4):127-130.

[7] 田水承,裴拙勤.论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8,15(4):81-83,95.

[8] 杜学胜,李凤琴,揣青阳.煤矿企业安全氛围调查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5,22(5):85-90.

[9] 万祥云,周雅乔,张学葵,等.企业员工安全感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设计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2,19(5):77-81.

[10]王涛,侯克鹏.浅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8,15(1):81-84.

[11]万又铖,张莲芳,雷文章,等.涉外项目企业安全风险预防与安全文化建设[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10(S2):185-188.

[12]雷斌,曹振,张宁.西安地铁安全文化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6):221-224.

[13]Rollenhagen C. Can focus on safety culture become an excuse for not rethinking design of technology?[J].SafetyScience,2010,48(2):268-278.

[14]Flin R,Mearns K,O’Connor P,et al. Measuring safety climate: Identifying the common features[J].SafetyScience,2000,34(1/2/3):177-192.

[15]Mearns K,Whitaker S M,Flin R. Safety climate,safety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safety performance in offshore environments[J].SafetyScience,2003,41(8):641-680.

猜你喜欢
理念建设文化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年味里的“虎文化”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