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娜
摘 要 高中生物教学中光合作用是重点和难点内容。掌握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对同类题型进行归纳分析和分类训练,把握解题技巧,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通过示意图呈现知识点,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关键词 光合作用;光反应;碳反应;示意图
中图分类号:Q945.11,U29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4-0221-01
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学的重难点,在新高考形式下,其重要地位依旧突出,试题集中分布在选择题加试题以及第30题非选择题。本专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因素及其相关实验设计等内容。通常以过程示意图、曲线图、柱形图、表格等形式考查其基本过程及知识分析推理能力。本文结合近几年光合作用考试真题,简单探讨一下该类题目在第一轮复习时的策略。
一、依托真题,明确思路
一轮复习,大多遵循按课本章节从知识要点到重难点,从例题讲解到练习巩固。如果仅仅是一个简单知识的重复,复习效果不明显,而且有“炒冷饭”的嫌疑。针对以上问題,结合考查内容,笔者认为光合作用一轮复习要重基础,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指导学生做到知识“在巩固中完善,在应用中提高”。
二、巧设问题,理清过程
光合作用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掌握光合作用的场所、原料及产物等。高中阶段则是相应知识的升华,让学生初步掌握植物作为生产者为生物界提供O2和有机物的原理。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自己,提高课堂效率,并且在考试时能对考查的问题如鱼得水,笔者认为在复习课堂中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填写过程示意图,构建知识网络。教师利用现成的教学课件,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着重对光反应和碳反应提出问题,环环相扣,紧密联系。
关于光反应的问题:(1)光反应的条件、场所、产物、能量的变化。(2)水裂解的产物。(3)NADP+如何还原为NADPH?
关于碳反应的提问:(1)碳反应的条件、场所、产物、能量变化。(2)CO2中碳的转移途径。(3)什么是卡尔文循环,它包括几个过程?(4)三碳酸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哪些物质?(5)卡尔文循环是否直接需要光照?(6)形成一个三碳糖离开卡尔文循环,需进行几轮卡尔文循环?(7)碳反应与光反应的联系。
一连串的提问紧紧围绕光合作用基本过程展开,环环相扣,思路清晰。温习了已学知识,并且以提问的形式进一步强化,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再次深入理解光反应与碳反应的实质。有了这些铺垫之后,要求学生把知识点转化为对图形的描述,在白纸上画出光合作用的过程示意图,然后再转化为文字内容的描述,促进学生对光合作用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当然,趁着这一闲暇,教师环顾教室中的学生,指导他们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纠正。
(二)归纳典型错误,明确答题方向。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指导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光合作用中基础部分的作业已在前一天下发,笔者认真批改,并归纳容易出错的地方,查漏补缺。
易错问题1:碳反应中各物质书写的规范性。
如:RuBP(五碳糖、核酮糖二磷酸);三碳酸(3-磷酸甘油酸);三碳糖(三碳糖磷酸)。很多学生在记笔记时,贪图方便,顺势简写,但很容易把简写的内容带到考试中去,像C3酸、C3糖、C5糖都是不规范的写法,考试时不得分,一定要引起学生重视。另外,五碳糖和三碳糖含有的化学元素除了C、H、O以外,还含有P,这个P会被忽略。
易错问题2:碳反应产物三碳糖的去向。
书本中有文字描述碳反应产物三碳糖的去向,并且以示意图形式呈现出来,学生仔细观察示意图,再结合文字描述,对于产物三碳糖的去向,可以更好地掌握。同样,为了使学生对这一考点不再出错,依旧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比如:(1)碳反应产物三碳糖大的去向有几个?(2)三碳糖在叶绿体内作为哪些物质合成的原料,合成场所在哪里?(3)三碳糖运至叶绿体外作为哪些物质合成的原料,合成场所在哪里?(4)大部分三碳糖出叶绿体外还是留在叶绿体内?(5)三碳糖与哪种合成产物可以相互转化?为了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也可以寻找类似的题型,进一步加强。
易错问题3:光照强度与CO2浓度变化对三碳酸、RuBP、NADPH等含量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控制变量、数据解释等一般的科学探究方法,能独立设计单因子对照实验方案,学习要求进一步提高。那么在第一课时的复习中,直接以实验探究题的形式抛出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此时应根据基础知识,简单探究短时间内光照强度或CO2浓度变化对植物细胞内三碳酸、RuBP、NADPH、ATP等含量的影响时。
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生物课堂的效率,在课堂中巧设问题,夯实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毋庸置疑。而且,设计一系列有效的问题,层层答疑,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系统学习生物知识的效率,增强学习生物的技能。“学习有法,学无定法”,教师只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心理等不同特点,在课堂中抛出有效的问题,并结合相应的示意图,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一定能够得到不断提升,在题海中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吴相钰,刘恩山.生物学(必修Ⅰ-必修Ⅲ)[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