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英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们接触的不仅是英语语言知识,更从语言中了解到了英语的文化。文章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英汉文化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差异和冲突,引导英语教师意识到语言与文化的紧密相关性,并带动学生走进文化融合之路。首先,本文概述了英汉文化在观念、语言以及非言语等三个方面的冲突表现;其次,通过具体的课堂案例探索了在英语教学中如何避免文化冲突并进行文化融合的方法。最后,基于课堂,提出了相对应的文化融合策略。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与教学;文化冲突;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1-0149-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1.070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文化是一种在人类交流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意识形态、社会现象和历史因素的综合体,它包含价值体系、传统习俗、思维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等各种物质与非物质的因素。
“文化冲突”这一概念在广义上是指两种组织文化在互动过程中由于某种抵触或对立状态所感受到的一种压力或者冲突。当两种文化在同一种环境中进行接触、交流的时候,也必然会产生文化之间的冲突现象。文化融合是指指具有的不同特质的文化通过相互间接触、交流沟通进而相互吸收、渗透,学习融为一体的过程。
因此,当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意义上发生接触时,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的相互交融是势在必得的。
一、英汉文化冲突的表现
(一)时间观冲突
在英语国家的观念中,时间就是金钱,正如英文谚语"Timeis money.”所说的那样,这句话已经在英美人的观念中根深蒂固,因此,他们以时间为标尺,在任何场合都在度量着生活与工作,守时也成为了英美人的一大优点。但是相比而言,中国人对时间的态度颇为随意,在交际中也是如此。
(二)语言上的冲突
中国人一向以谦虚而著称,因此,在中文表达中,有很多自谦甚至自贬的称谓,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礼貌。在听到对方夸奖自己时,中国人往往会这样回答:“哪里哪里”或者“您过奖了。”也常在现实生活中听到别人的夸赞时,以“谬赞”而答之。英美国家中的谦词就相比来说更加避虚而就实,大多数情况下对于别人的称赞以一句“Thanks”带过。如果将中文的“您过奖了”译为英文“Youre kidding”或者“You just exaggerate it!”对于英美国家的人来讲是极大的不尊重甚至侮辱。
(三)非言语行为冲突
肢体语言的差异会带来文化交流上的冲突,中国人和英美国家的人在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时对肢体语言的运用各不相同。这主要表现在身体语言方面。身势语行为包括身体动作、姿势、头部动作、目光神色、面部表情、坐立姿态、言语声音的音量语调等。因为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身体语言的语义也不尽相同,这会必然造成交际中的文化冲突。如美国人常伸以亲吻表示对他人的喜爱,也是一种打招呼的常用方式,但在中国人眼中,这只有情侣之间才会做的事。可见相同的身势语行为的语义会因文化不同而异。
在实际生活中,同性别的中国青年互相搂抱肩膀和腰是友好的表示,并无不纯洁之意,异性之间的接触则较谨慎和含蓄。而在英语文化国家刚好相反,异性之间的接触比较自由,不必回避他人,同性之间的勾肩搭背甚至于手拉手则要遭人白眼,被认为是有同性恋嫌疑。
三、英汉文化融合的课堂教学案例
(一)文化观念融合
英汉文化在时间观念上的冲突也常常可以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见到。比如,有一次课中,学生提到“Why are the westernersso surprised or even annoyed about the othersbeing late?”在这个问题的启发下,笔者随即联系到了英汉文化差异在时间观念方面的表现,并且为学生了举了很多能反映英汉国家时间观念冲突的例子。比如,在中国,迟到后只要解释了一般会得到他人的谅解,但在英国,人们会将迟到,认为他们不正视时间,没有意识到时间的重视性。
(二)语言融合
英汉国家语言的冲突可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得到融合。一次,笔者在课堂Warming up环节为学生分享了一个故事:One day.a Chinese official with his wife visited an American offi-cial.The American official said to his wife“Your wife is so pret-ty.”The Chinese official replied“哪里,哪里.”But a man next tothe Chinese official translated it into“Where.where?”The Ameri-can official felt surprised and had to say“Everywhere.every-where.”
学生们听到这个故事后哄堂大笑,这个经典的对话非常淋漓尽致地反映了英汉客套语的差异,已经对人们的正常交流造成了干扰。因此这个时候,英汉文化就要相互调适,如果在英语文化中,学生们设想应当这样回答:“Thank you for your ap-preciation.”
(三)非言语融合
非言语交际行为的英汉冲突也是可以避免的。在英语课堂中,笔者做出不同的肢体语言和面部动作,让学生们回答如下问题:
What does the body language mean in China?
What does the body language mean in English countries?
这样不仅在互动中调动起了学生对英汉文化差异的认知兴趣,更让学生在这种情景教学中记忆尤深,真正地进入文化交流中来。
四、基于课堂教学的英汉文化融合策略
基于以上对英汉文化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分析和解决思路,总结了在英语教学课堂中能够减少文化差异和冲突、促使英汉文化最大程度地进行融合的策略。
(一)教师的引导
教师在英语课堂中遇到英汉文化冲突问题时不能忽略、回避或者答非所问,应当面对学生一系列的疑惑进行相应的作答。如果直接简述英汉文化在观念、语言和行为上的差异,学生势必会感到理论性太强,无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生应用游戏式教學、情景式教学和问题式教学等方法以自由对话、情景表演、角色扮演、提问互动等各种方法将学生带动起来,调动起他们对学习的强烈兴趣,这样一来,他们不仅能够真切地体会到英汉文化的差异所在,更能从思维观念上接受这种差异的存在,让英语文化走进汉语思维,用汉语思维理解英语文化,相互比较,相互包容。
(二)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用来测评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以词汇和语法运用为主),而这是无法评价学生对汉英文化的理解的,也不符合ECS对文化意识的标准要求。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应当对英语考核方式进行适当调整,让文化与语言知识并重,甚至凌驾于语言之上。而考核的方式可以以课堂朗诵、对话、演讲、辩论、表演等各种形式展开。例如开展话剧表演,先将话剧中的文化有所理解,并在此基本上展开表演。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无意识地融入到英汉文化的双重环境中来,也就真正地做到了文化之交融。
五、结语
英语教学离不开文化,因此,英语学习必然要置身于跨文化交际中。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的冲突已经显而易见,这也是当前英语改革的焦点所在。如何在汉语文化的主导背景下,让学生意识到这种冲突,要从教师做起。教师对于英汉文化的意识、在课堂中创设能够体现英汉文化差异的情景,也可以引导学生接受文化冲突,真正地走向英语文化。所以,让英汉文化在英语课堂中和谐共存,相互理解、包容、补充,才能真正地推进英汉文化走向融合之路。
(责任编辑:章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