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玉凤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如果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就能体会到动脑思考问题和解决数學问题的乐趣,变“要我学”成“我要学”。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巧妙导入、灵活教学、创设情境、精心设疑、巧设练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带有浓厚情感色彩的心理倾向,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探索新知识不可缺少的动因。《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如果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就能体会到动脑思考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变“要我学”成“我要学”。那么,如何激活课堂,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促成学生自我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巧妙导入,引起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这样。在数学课的起始阶段,巧妙地运用导入语,往往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教学“年、月、日”时,老师可先设置这样一个疑问:小明今年11岁,可他到现在为止却只过了3个生日,你相信吗?学生经老师这么一问,心中肯定产生了疑惑,11岁本来应该过了11个生日,而他怎么只过了3个生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当学生产生疑问,学习兴趣被调起以后,教师再顺势引导学生,你想知道是为什么吗?通过这堂课的探究,你就可以找出答案了。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深厚的求知欲望开始了新课的学习,诱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引起对数学的兴趣。
二、灵活教学,活跃兴趣
课堂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灵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数学自身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及在学习数学方面所具有的特点选用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同样的教材,面对相同的学生,由于采用的教法不同,学生进入学习的兴趣有明显差异,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截然不同。
如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可选用操作、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动手用学具在第一行摆出“一个数”,在第二行摆出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然后再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使学生手、眼、脑、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消除了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激活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适宜的环境能有效激发人们的热烈情绪,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表现为单维性,即从抽象的数学文字到抽象的数学公式,显然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记忆。而如果利用多媒体就能以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动听音乐和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再现客观事物,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长期吸引学生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如:低年级教学“时、分、秒”时,没有实物等媒体教学,学生学习不仅感到困难,而且单调无味,采用实物钟、钟面模型或相关的投影片教学,用漂亮的教具及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驱使学生观察、辨别、思考,既吸引学生学习,又能化难为易,消除了学生的畏难心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精心设疑,诱发兴趣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所谓设疑,是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如:我在教《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节时,为了使学生认识到实际生活中,物体的表面积并不都是要求6个面的面积,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学校要对我们教室重新进行粉刷,为了不浪费涂料,请同学们观察要粉刷教室需要粉刷几个面,需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还要减去那些物体的面积?”问题一出,同学们立即活跃起来,有的抬头观察、有的互相讨论、有的比比画画,最后得出粉刷教室只需要刷左右前后上5个面,还要减去黑板和窗户的面积。
五、巧设练习,升华兴趣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实施因材施教,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喜新、好奇、好强、好胜等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练习,在注重实效的同时,对练习的层次、方式。题型等做科学的安排,适时适当安排一些游戏、竞赛、开放性练习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升华学习兴趣。
例如,在圆的面积练习课中,我让学生走出教室,带他们来到校园花坛旁,说:“同学们,你能求这个圆形花坛的面积有多大吗?”同学们跃跃欲试,有的说:“用卷尺量出花坛的周长,求出它的直径,再求它的面积。”有的说:“用直尺直接量出它的直径,再求面积。”其中一个学生说:“花坛无圆心,你怎么确定直径?”在辩论和动手操作中学生已置身于问题之中,又学到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