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治红
摘要:初中英语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进行英语校本教研的应用研究,而校本研究使决定继续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教育课程改革是否具有可实行性的重要教研活动,在校本教研的实践情况中存在着教师互助的发展问题,本文通过对初中英语校本教研中教师互助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分析,更好地进行校本教研活动。
关键词:校本教研;现状剖析;对策研究
英语教学在不同的时段有着不同的教育模式,从以前全盘填鸭式的英语教学方法渐渐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淘汰,注重学生的长期发展,建立高效的英语学习课堂成为现代老师们关注的重点,针对如何建立初中英语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对初中英语校本教研中教师互助的现状分析和存在的发展障碍及对策进行研究学习。
一、英语校本教研的实践意义与现状分析
初中英语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研究形式,将教学中存在的发展问题及学生需求转化为教学方式策略,满足了学校的发展需求,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也能注重以学生为主的生本课堂,实现英语教学课堂的高效优化。
在早年,西方就出现创新性的英语校本教研,实现了不同教学层次教师的教学互助,实现了教师的专业再发展的目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交流,碰撞出自我反思的自由火花,提高了教学技能,使学生在吸收英语知识的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达到了教学的最终目的,使得英语教学课堂发挥其高效性。
但国内对于英语校本教研的方案实践和创新改革远落后与西方发达国家,经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大多数校本教研实践情况并不完全适应广大教师的需求,由于部分学校的校本教研实行方案的针对性不够,模式较为单一,缺乏必要的指导性,并且忽视了校本教研中的教师互助这一重要组成部分,使得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较为淡薄,方向性不强,在英语教学上无法进行热切的交流沟通,部分教师的专业教育能力止步不前等问题较多。
二、初中英语校本教研中教师互助存在问题
研究学者经过一系列的调查统计,调查研究表明校本教研中存在的教师互助发展问题主要在于教师们没有明确好自身所处的教研地位,没有很好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分析了解,适当地剖析好教案计划,当教师自身不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并且在缺乏专业指导的情况下,会更加忽视教师之间的互助意识,英语的校本教研方案脱离实际的教學情况,与学校的总体发展形势相脱离,就会使得教学模式无法得到发展,陷入困局。
教师之间加强在专业课程上的知识切磋,教学技能的共享学习,教学经验的分享总结,互相支持,加速了教学模式的成熟,初中英语校本教研的教学意义还突出在教师受到同伴的关注,对自身的教学模式,教学思想会进行不断地自我改进,对新的教学行为会不断地进行融合,对于一些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更好地进行研究分析,促进教育教学。
三、初中英语校本教研中教师互助的对策研究与注意要点
1、在初中不同的年级,针对性的教学任务不同,需要明确教学方案及教学对象的特点,初中英语相对于小学英语来说,在口语,听力,词汇量等要求学生掌握的英语知识方面都需要一定的提升,教师除了解决自身课堂任务,还需要将实际应用糅合到教学课堂之上,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校本教研中强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是强调了以学生的生本课堂,即以学生为切入点,在教学方面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受到关注,创设处气氛活跃课堂,学生才会极大限度地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
2、初中阶段是提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促进创新思维训练的良好时机,初中的英语学习课程正是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的主要渠道,教师应关注学生所处阶段的身心发展状况,再通过对英语应用问题的研究进行校本教研,使得学生会关注生活,环境,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让学生在接触了解世界能有更好的理解能力,当英语教学课堂具备生动性和参与性,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意识和应用能力。可供提高课堂活跃度的校本方案需要教师应在不同的情况下进行具体分析,依据实际情况自己做出改动和总结,以达到教学目的。
四、结语
只有将教研与教师的教学课程实践相结合,凸显处校本教研的作用,使得广大教师通过互助的教研活动增强合作互助意识,不断地在自我反思中学习总结,增加专业上的教学技能探讨机会,相互学习,分享经验,才能使得教研活动发挥应有作用,实现教学的高效性,达到优化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凌玲.适合农村初中英语教师需求的教科研方法课程建设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2] 顾林刚.高职英语教师科研能力现状及对策分析[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3] 汤玫英.继续教育培训的中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0,(06).
[4] 宋宙红,张蕾.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7).
[5] 李丹.论基础教育英语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