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红
摘要: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也是阅读教学中使用最普遍的读书方式。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朗读,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感悟了文意,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得到审美愉悦,受到情感熏陶。本文主要从情感、形式、层次几方面探讨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指导阅读。
关键词:阅读;情感;形式;层次
所谓“情动而辞发”,任何一篇课文的思想感情都是寄寓在文字中的。感情朗读作为情感熏陶的主要手段,一方面能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也是感知文中艺术形象的重要途径,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的传授和运用朗读技巧,让学生掌握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朗读方法。
一、感受形象,体验情感
朗读过程中,必须遵循语言艺术的创作规律,运用形象思维规律,借助丰富的记忆联想和再造想象,在脑海中浮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形象,使作品中的情、景、物、人、事、理在内心活起来,使自己进入到作品的特定情境场景中去,才能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体验情感的具体方法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课文内容、教师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具体我们可以采用这些方法和步骤:(1)自我感悟,体会情感。我们教材的学习基本上都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既体现了朗读的不同层次,也说明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重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2)交流体会,相互启发。学生在自我感悟的基础上,要交流朗读体会,学生个体自读时难以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有时找不读的感觉是对难免的。而在读中相互比较相互启发,个体的体会会立刻感染群体,使大家豁然开朗,教师应及时点评,以点带面进行指导,要有重点地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读出感情;(3)身临其境,移情体验。移情是朗读指导的重要方法,朗读指导需要通过课文言语创设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情境中的文字原本是有声音,有色彩的,学生读着读着会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特别是写人物的课文,要在情景中揣摩人物的个性及其言行和神情,进而才能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人物的灵魂人格。联系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特别是对低年級的学生更有效,老师要善于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转移到课文的朗读指导上来。教师可启发学生回忆类似的生活经验,甚至再切身体验一下,从而在朗读中自然流露真情。
二、灵活运用阅读形式,提高有效性
1、根据年级,内容的不同选择恰当的形式。各学段的朗读要求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不一样。第一学段的朗读教学重在打好朗读基础,感悟基本的朗读技巧,培养语感。而二、三学段的阅读教学重在将朗读作为一种手段,通过朗读去理解,感悟文本内容,积累语言和表达情感。另外,教师要明确每次读的目的,体现朗读教学的层次性。依据这两点,教师才能恰当地选择指导朗读的形式,真正提高朗读的有效性。一般来说,中、高年级的朗读教学要开始重视培养学生和默读、略读、浏览能力。尤其是精读课文时,默读才能更好地让学生静下心来感悟和揣摩,读出个性化的体会;教学篇幅较长的课文,选择默读形式有利于加快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效率,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而略读,浏览能力的培养,对于高年级的课外阅读教学,对略读课文和拓展性阅读内容的教学是极为有效,极为必要的。而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中不能忽视教师的示范作用,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语感差,缺乏一定的朗读技巧(如停顿、轻重、快慢、节奏、语气等),而这些技巧不能靠简单的传授和机械的要求而获得。在学生通过练习,琢磨生朗读的效果仍然不佳时,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明确朗读的目的性,体现朗读教学的层次性。根据朗读的目的性,层次性选择恰当的指导形式。指导初读,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可采用自由地小声读(或默读);指导精读,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进行理解、想象、质疑等;指导默读,在读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后,可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赏读,要求学生入情入境,或分角色朗读,有的可以加上动作和表情,以演助读,并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
3、常用的指导方式。(1)范读。老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亲身示范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指导。教师的范读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引读、领读、或与学生对读,分角色读等,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唱读现象较为普遍,教师范读尤为重要。(2)分角色色朗读。这是广大语文教师常用的方法,适用于各年段的阅读教学,指导时一定要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读出感情。(3)表演读。有些课文语言形象,生动,有的情节性强,可采用表演读的方法,通过表情,动作肢体语言辅助表达情感。但情感悲伤,内容悲壮的故事情节不大合适表演,而欢快、愉悦的内容适合表演读。(4)疑读。疑读就是学生已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在此,不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而是把课文中能够回答问题的语句读出来。这样在一问一读中,让学生读懂内容,品味情感。(5)配乐读。在朗读中伴以音乐,使学生沉浸于音乐所营造的氛围之中,将读书所感所悟在朗读中充分地表达出来。但需注意的是,首先,选取的乐曲要得体,与朗读内容所抒之情,所表达之意相吻合;其次,音乐的声音要调控合适,切不可喧宾夺主,只闻音乐响不闻读书声。
其实无论怎样指导朗读,其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感悟课文主旨,品味文章情感,领悟表情达意之法,练就学生读书的本领,最终在读中积累,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三、朗读方法要注重层次性
语文教师对自己学生的朗读基础要做到心中有数,课文中哪些生字字音学生读不准;哪些词语句子学生读不好,哪一段课文学生最感到困难,这一切都应该了如指掌,并且要舍得在这些方面花时间下功夫。另外,形式一定要灵活。读的形式除了齐读、分读、自由读分角色读以外,还有范读、选读、复读、赏读、仿读、引读等。当然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恰倒好处地运用。如在学生初读课文阶段,放声读、自由读、选读、赛读不失为是比较理想的朗读方式,又如在指导学生“有感情读”时,不妨就选择赏读、仿读、分角色读等方式。最后,朗读还要回到整体。朗读不是割裂开来的纯粹的方法指导,他应该是学生理解、感悟、体验的贯穿。
总之,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朗读策略,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无声的文字变为一句句动听的话语、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学生在有滋有味的朗读中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