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莹媚
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的基础课程,但目前的教学中却出现了尴尬的境界,即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都处于痛苦的状态,有些题目进行反复的讲解,但结果却是事与愿违,并没有几个理解与学会。而想要解决此问题,则需要将数学课程由原来的抽象向具体转化,转变数学教学内容,将生活与教学结合起来,相信教学效果必能得到改变与提升,循序渐进地促进其数学发展。
一、小学数学抽象教学的弊端分析
1.教学方法与学生认知规律不相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正处于具体阶段,因而想要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必须要及时将其与生活相结合,这样才能逐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而其抽象思维需要建立在具体思维之上。目前教学中较多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就忽视了此点,导致了与学生认知规律不符合,致使其出现学习难、思维难、兴趣低及成绩低等的情况,也导致了其教学无规律可循,费时费力又无效。
2.教学内容局限于外在学习。外在学习即单纯依靠强化及条件作用的学习,其根源不是其理解,而是延续的传统式的教学模式。因而外在的学习内容是由教师决定的,而非依靠于学生,其还是处于被动式的学习中,根本无法调动其内在的学习动力,更不可能开发学生的潜能,无法达到创造性的学习目的。
3.课程编排不符合身心发展规律。以往我国的课程编排内容总是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并没有与生活中的实际事物结合起来,因而抽象性的教学很难达到真实的教学成效,会使其感受到数学课程的难度,因而产生厌倦的学习情绪,这将会影响其终生的发展。因此,新时期的数学课程编排需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将生活实际与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编排,以此来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从抽象到具体:小学数学教学观转变的路径
1.情境化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具体化能否成功,其关键在于生活化情境的创建是否成功。而情境的创建方式也是多样的,但具体化教学的情境最好以问题情境为主,因为没有问题的课堂是很难顺利开展的,要遵循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我们常说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在不断的探究与解疑过程中获得知识,并将知识灵活的应用到生活问题之中。因此,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科学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比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小明的妈妈买了一个大西瓜,家里总共6个人,请问该如何分才公平呢?请用数学知识来表示?此问题情境出现之后,较多学生都很疑惑,如何用数学知识来表示呢?以此来引导其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不断的探究、分析与解决问题,最后明白可以用1/6来表示,既能够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又能够培养其数学能力。
此外,课后布置作业时,要有意识地将生活情境融入作业中,这样既能使之体验做作业的快乐,又能够使其体验到学习对于生活的益处,还能够有效培养其思考的能力。因此,可以根据实际的课后习题,对其进行合理的改编,将其布置给学生。当然也可以鼓励学生自编数学题目,或者鼓励其对教材和课后习题进行再创造。这样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使其真正意识到数学对于生活的意义,明确学习好数学课程将来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自然学习的兴致会不断高涨。
2.家校双向教学。家校是学生的两大生活场所,因而数学教学中要也要运用好家庭这一环节,可以和家长约定好让其参与到家务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可以让其拿固定数量的筷子,使其对数有初步的概念;可以让其去超市买东西,初步了解小数的概念,并鼓励其清楚的进行计算,如果计算正确那么给予合理的獎励,如果计算错误那么便要给予合理的惩罚。这样在帮助家庭做事之时,既能锻炼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又能够使其正确的看待数学,对数学课程有更为全新的认识,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对于学校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真正的尊重其学习主体性,给其设计各种有趣的数学比赛、游戏、角色扮演等数学活动,能有效提高其数学学习积极性。这样具体化的数学教学过程,相信定能使其对知识进行透彻、全面的理解,有效提升其数学综合素养及生活素养,为将来更好的成才奠定基础。
现代化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想要真正地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便不能在局限于抽象化的教学中,要转变小学数学教学观,要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其在具体化的学习中,清楚地理解与掌握数学概念,使其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可持续的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四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