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勋
[摘 要]电磁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难点。如何教好物理电磁学部分,让学生牢固掌握电磁学相关知识是所有初中物理教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从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串联电磁知识点、重视电磁实验三方面开展初中物理电磁学教学,可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电磁学;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5005001
初中物理以力学、电磁学为重点。电磁学的研究范围是电磁现象的规律及其应用。
在电磁学中,磁体、磁场、电流、电压等知识点紧密相连,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苏科版初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教学进行研究,并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化无形为有形,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在学习电磁学时,学生往往对“磁场”这一抽象概念感到难以理解,这导致学生对其后的一系列概念的理解都容易浮于表面。因此,在电磁学的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化无形为有形,通过相关的物理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增强学生的认知度。
例如,在教学《磁体与磁场》时,由于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十分抽象,而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以磁场线的形式表示磁场,学生对此感到十分困惑: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否真的有磁场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利用一个直线型磁铁、几颗小铁钉和一个指南针进行实验演示。为了使所有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实验效果,我还利用多媒体将实验过程投影到屏幕上。实验一:将铁钉和磁铁置于较远位置,然后让磁铁慢慢靠近铁钉,铁钉很快便被吸了过来。实验二:旋转指南针,针盘中的指针始终指向一个方向。在第一个实验中,学生认识到磁场虽无形,但确实存在。在第二个实验中,学生认识到地球磁场方向的固定不变性。通过实验,化抽象为形象,学生清晰理解了“磁场”这一概念,为后续学习其他电磁学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串联电磁知识点,梳理电磁学知识框架
在电磁学教学中,教师务必从电磁的概念出发,逐步对电磁学知识进行串联,梳理出电磁学的知识框架,从而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电磁学知识。
例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这一章节主要介绍磁场磁性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的关系及电磁继电器等内容。因此,在讲解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将其与之前所学的《简单电路》相结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笔者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现了一个简单电路,电路中除了有电源、电阻等外,还增加了不同线圈匝数的螺线管、电磁继电器等。在动画播放过程中,笔者调整线圈匝数和电磁继电器的电压数,请学生猜测电流的变化,从而向学生讲解电磁学知识,并将电路知识完美融入其中。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梳理电磁学的知识框架,领悟磁场和电路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样教学,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三、重视实验,加深对电磁学知识的认识
物理实验教学是通过教师或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以达到解释物理现象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实验可让学生学习掌握实验技能,使得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作用下对物理知识进行再一次巩固。对于知识点十分抽象的电磁学来说,开展实验教学尤为重要。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先进行简单的实验演示,然后再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例如,对于“电流产生条件”实验,笔者先让学生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实验的原理以及实验所用的器材。然后通过提问,使得学生明确在磁场中产生电流的三大条件。在实验过程中,笔者先在实验台上连接好电路,然后演示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电流的实验。最后,让学生在各自的实验台上做类似实验。如果实验失败,则和同学讨论为什么产生不了电流;如果学生之间难以得出结论,可请教老师,并在实验结束后总结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以及得到的知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既可重新认识电流产生的条件这一知识点,并对不能产生电流的原因有更深刻的了解,又可提升自主學习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综上可知,有效开展物理电磁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切实掌握电磁学知识,学会梳理物理知识框架,还可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全方位地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实践与创新,找寻更加有效的物理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唯有如此,学生的学习水平才可得到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才可取得质的飞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