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道2017年中考物理实验题的商榷

2018-01-23 13:07唐学民徐正黄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平衡条件

唐学民+徐正黄

[摘 要]2017年苏州中考物理卷中有一道用倾斜杠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试题,构思独特。但在信息传递、因果推理、科学导向等方面值得商榷,文章对此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物理实验题;杠杆自重;力臂测量;平衡条件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5004002

2017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物理试卷第27题第(3)小题是一道颇有创意,但值得商榷的试题。

原题节选: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3)杠杆处于图1所示位置时,小李同学就在杠杆上挂钩码进行实验,小明认为这样操作会对实验产生以下影响:

①杠杆自身重力可能会对实验产生影响

②可能不便于测量力臂或出现力臂测量错误

③无法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

A.①② B.①③C.②③

命题者提供的参考答案是A。

一、命题思路揣摩

试题的研究对象是图1所示的倾斜杠杆。按题中用语“处于图1所示位置时”,可认定此时杠杆是平衡的。相当于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学生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第一步操作“安装好杠杆,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之在水平位置平衡”已经完成。因此“小李同学就在杠杆上挂钩码进行实验”,终能使杠杆再度在原倾斜角度位置平衡,也就是说倾斜的杠杆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这样就排除了“③无法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基于杠杆是倾斜的,命题者认为“①杠杆自身重力可能会对实验产生影响;②可能不便于测量力臂或出现力臂测量错误”是正确的,选A。

二、原试题商榷

原题是值得商榷的。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分析:一是传递的信息;二是因果推理;三是科学导向。

1.传递的信息商榷

(1)操作选项解读

图1给出的倾斜杠杆平衡,“倾斜”和“平衡”是题给信息的两大特征。那么,该怎样对这一信息进行处理呢?设想将图1中倾斜杠杆的支点所在的区域局部放大,就有两种可能结构,如图2中的Ⅰ图和Ⅱ图所示。

Ⅰ图中的O点为杠杆的支点,C点为杠杆的重心,C点位于O点的正下方,这种平衡是

稳定平衡。如果轻轻拨动杠杆使其转动或摆动,最终平衡位置就是图1所示位置,也就是说这个位置杠杆自身重力的力臂为零,对杠杆的平衡不产生影响。这样,在杠杆上挂钩码进行实验,只要最终的平衡位置跟图1所示一样,就可不考虑杠杆的自身重力对杠杆平衡的影响,亦即杠杆的自身重力不影响杠杆平衡条件的得出。

這种背景下,这道实验题的答案只需要考虑②。但②有两段,一段是可能“不便于测量力臂”,它不影响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另一段是“出现力臂测量错误”,那么肯定影响得出杠杆平衡条件。两方面兼顾②是否定,所以①②③均予以否定,A、B、C三个选项均是非选项。

Ⅱ图中的O点跟C点重合,这种平衡是随遇平衡。轻轻拨动杠杆,杠杆可以在任何位置平衡。那么,接下来挂钩码进行实验,就可以取最科学、最简易的操作,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显然,该背景下实验题的影响因素①②③全部否定,A、B、C三个选项均不适合。

(2)其他操作选项解读

杠杆处于图1位置时,就在杠杆上挂钩码进行实验,操作方法是多样化的。下面罗列两种(均以图2Ⅰ型做载体)。

其他操作一。在杠杆两侧挂钩码后,调节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使杠杆改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四个量的大小,并有序改变其中若干量,进行多次测量比较。这样操作,关键动作是挂上钩码后,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那么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呢?

①杠杆的自身重力肯定对杠杆的平衡产生影响,故①对;

②杠杆水平位置平衡,便于测量力臂,故②错;

③无法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故③对。

正确的选项为B。

应该指出,将非水平位置的空载杠杆,负载后回归到水平位置平衡,这种操作是可行的、可取的,得出的选择B是可信的。

其他操作二。杠杆负载后调节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使杠杆在非水平位置平衡。杠杆的倾斜角度不限,但肯定不在原倾斜位置,多次实验找规律均相同。操作二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有:

①杠杆自身重力对杠杆平衡产生影响,①对;

②不便于测量力臂或易出现力臂测量错误,②对;

③无法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③对。

所列的A、B、C三选项均非选项。

2.因果推理的商榷

本试题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生实验的实验题。因果关系中的“果”就是能否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因”就是题设条件,杠杆自身重力和力臂测量。因此,可以从下列两个方面讨论试题的因果推理。

(1)参考答案凸显因果关系相悖

参考答案是A。①②为正确选项,亦即杠杆自重和力臂测量可能影响得出杠杆平衡条件。现请读者思考如下一个问题:可能影响得出杠杆平衡条件跟无法得出杠杆平衡条件相近呢,还是跟能得出杠杆平衡条件相接近?毫无疑问前者接近,这表明选①②后理应考虑选③,不宜选①②后排除③。显然,参考答案选①②否定③,暴露了其推理逻辑中的因果关系是矛盾的。

(2)试题中三个影响因素因果表达词不达意

第一,对于“①杠杆自身重力可能会对实验产生影响”来说,除“可能”质疑外,因果关系也极不明确。第(3)小题题干的最后已写有“对实验产生影响”,两次重复出现的“产生影响”没有相隔几个字,但都没有言明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建议改为“①杠杆自身重力会影响杠杆平衡,导致无法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第二,对于“②可能不便于测量力臂或出现力臂测量错误”来说,因果关系更为混乱。一是开头的“可能”是否包括后面的力臂测量错误,不明确;二是“不便于测量力臂”和“出现力臂测量错误”,对实验影响的后果等级不同。“不便于测量力臂”,其后果只能给实验操作增添麻烦,不至于“无法得出杠杆平衡条件”;而“出现力臂测量错误”,肯定“无法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较为科学的表述应将原表述改为两段“②不便于测量力臂,增加操作难度;③易出现力臂测量错误,导致无法得出杠杆平衡条件”。endprint

第三,对于“③无法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来说,这一项应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这个实验的终极目标,它不是具体的操作因素影响,但它必须依附于具体操作和具体信息传递,故不应单独列项,而应将它分解到“自身重力”和“力臂测量”两个方面。

3.科学导向的商榷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规定的20个学生必做实验之一。按照课标对学生实验的要求“应让学生在理解实验方案的前提下,自己选择器材,组合实验装置,自主进行实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作为学生实验的实验题,理应体现《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要求。那么,怎样理解“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案呢?简而言之,应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两次以上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操作。一次空载杠杆,其余是负载杠杆,并有机地与托盘天平平衡操作进行链接。审视这道实验题,它要排除“无法得出杠杆平衡条件”这一选项,必须进行两次非水平位置平衡的操作,要想通过这样的操作得出规律,是不太现实的。试题考查的是学生必做实验,但迄今为止没有一堂学生实验课是如此操作的。未经实践,哪能出真知,故有“闭门造车”之嫌。

实验题,特别是学生必做实验的实验题,命题时“需要正确认识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注意把握实验教学的特点”,尤其要做到“按要求进行操作”,起到科学导向的作用。(引号中用语源于《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全文同)

三、对原试题微调

本实验题是以一倾斜杠杆为载体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构思奇特新颖,很有开发价值。为提高它的区分度,笔者建议试题依附于一个具体操作,然后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加以选择。现列举三个方案。

方案1 杠杆处于图1位置时,小李同学就在杠杆上挂钩码进行实验,挂上钩码后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明认为这样操作会对实验产生以下影响:

①杠杆自身重力会对杠杆平衡产生影响,导致无法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②不便于测量力臂,操作难度增加

③易出现力臂测量错误,导致无法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_ 。

答案:①。

方案2 杠杆处于图1位置时,小李就在杠杆上挂钩码进行实验。挂上钩码后,让杠杆仍旧在原位置上平衡。小明认为这样操作会对实验产生以下影响:

①杠杆自身重力会对杠杆平衡产生影响,导致无法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②不便于测量力臂,操作难度增加

③易出现力臂测量错误,导致无法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你认为正确的是 _________。

答案:②③。

如果改变操作探究的初衷,将试题改成杠杆平衡条件得出后思考讨论题,那么可以出现“可能”选项。

方案3 杠杆处于图1所示位置时,一同学就在杠杆上挂钩码进行实验,虽然多次实验,但都找不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关系,你认为无法得出杠杆平衡條件的原因有 ________。

①可能挂上钩码后,未确保杠杆在原位置平衡

②可能在倾斜杠杆上进行操作,力臂测量麻烦

③可能力臂测量错误,尽管杠杆每次均处在原位

④可能将钩码质量换算成力的大小时g都取10N/kg,有误差

答案:①③。

[ 参 考 文 献 ]

[1]课程标准编写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炳昇,李容.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九年级上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3]徐正黄,张善贤.对2016年两道中考试题的教学思考[J].物理教学,2017(4).endprint

猜你喜欢
平衡条件
求解受力平衡问题的多种方法赏析
平衡吊杆系平衡条件分析
指向思维生长的初中物理课外实验活动的探索①——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为例
“杠杆及其平衡条件”命题类型及应试策略
浅谈对一道高中物理例题的看法
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控制策略
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并网逆变器的动态相量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