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位孩子都幸福成长

2018-01-23 06:42王长飞
未来英才 2017年24期
关键词:回顾展望课程建设

王长飞

摘要: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体制,没有之一;同样,中国有世界上最差的教育系统,因为那些考试分数是以牺牲原创力,发散思维和独特个性为代价的。——美国俄勒冈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赵勇

关键词:小学;课程建设;回顾;展望

一、课程建设:别无选择的学校使命

为了让每个孩子有个幸福快乐的小学学习生活,有个精彩纷呈的童年,教育要从冰冷分数向鲜活个体转变,要构建适合让每个孩子发展的课程,涵养让每个孩子成长的土壤,学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仙岩小学,地处两省三县交界,玉山边陲,受发达的浙江冲击和影响极大。从1908到2017,几易其址,数更其名。有过辉煌的历史,也曾陷入谷底,在教育变革的大潮中,位置不高不低,发展可左可右。我们有着被教育所忽视,被环境所疏离,被未来所淘汰的忧虑。我们的教师有着职业迷茫,职业倦怠,职业痛苦的不良状态。而学校能为教师提供什么样的成长路径?教师自己要如何找寻到他们作为教育人的师者尊严呢?

学生要找寻到属于他们的童年,学校要找寻到自己的发展出路,教师要找寻自己的师者尊严。为此,课程建设,是学校别无选择的使命,我們必须义无反顾[1]。

二、理念审思:植根仙小的文化追寻

1、教育的历史继承性。文化不能断层和分割,教育有继承性。仙岩小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乡村学校,自1908年建校至今,一百多年来,每一代仙小人,都不断的在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探索追求。2009年,仙岩小学是玉山县“353”高效课堂改革试点校,2012年全县学校特色与亮点展示,我们就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二课堂、开心农场等课程设置的雏形。我们的开心农场就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开设了两样别有意思的活动,一样是种植,另一样是收获。我们也从中认识到我们仙小的办学方向。

2、发展好仙小特质。近年来,校本课程建设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特别是体验活动课,历经三个阶段。活动多样化,精品化,课程化。

到2016年,全校近20个活动科目让孩子们玩得开心。2016年秋季,我们在教材,课程名称,课程主题,课程系统上再进一步规范严谨。体验活动定名称、准备编教材、定主题、做计划、有趣味。

3、提炼好仙小理念。课程建设,重点在课程,难点在教师,焦点在理念。我们也在思索:近百年的历史传承,如何给质朴而坚韧的仙小特质注入时代的元素?这种元素,必须有三个特质:第一,指向于生活能力;第二、指向于可持续能力;第三、指向于解决能力。

2009年,“353”高校课堂改革试点。

2012年,第二课堂和开心农场尝试。

2015年9月,全面推行级部管理。

提炼课改精神即学校精神“不惧困难,不言放弃”,改第二课堂为创新课程。

10月,确立学校文化主题“德润人心,文化天下”,推出“爱校荣班”教育活动和古诗词考级活动。

2016年3月,研发基于“德润人心”需要的德育序列校本课程《修身立人》,基于“文化天下”需要的文化序列校本课程《古韵经典》。

9月,设立课程研发处。

国家课程校本化尝试,小步快进分层走班教学实验。

确立学校“三个一流”的办学目标:硬件设施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学质量一流;学生培养目标: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

12月,启动“我爱古诗词”赛诗大会筹备工作。

2017年3月,完善仙小校本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正式确定为“1+1+x”课程。基于学生培养目标,把创新课程改为体验活动课程。

八个时间节点,十余项专题活动,完善了课改理念,强化了课改认知,丰厚了课改实践。回头看看,一路求索,走得辛苦。盲人摸象,步履艰难。最终也形成了我们的初步认知[2]。

三、架构实施:自主选择的核心呈现

1、做好课程架构:普适+自主和通用+特长。现在的课程建设,强调课程的可选择性。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要选择,必须要有课程。怎么丰富课程?

一是确立课程体系。

仙岩小学“1+1+x”校本课程体系:

“1”指德育序列校本课程《修身立人》(普适性),

“1”指文化序列校本课程《古韵经典》(普适性),

“x”体验活动课程,含人文素养类、科技实践类、体育艺术类三大类x科目(自主性)。

课程开发根植于学校“德润人心、文化天下”的主题文化,依据“德润”需求,开发《修身立人》;依据“文化”需求,开发《古韵经典》。依据育人目标“让每一个孩子都幸福成长”,开设《体验活动课》。

《修身立人》:第一册以文明礼仪为主线,适合一、二年级;第二册以励志教育为主线,适合三、四年级;第三册以激情教育为主线,适合五、六年级。

《古韵经典》:第一选编60首古诗词,适合1—2年级;第二册编入20首古诗词和《三字经》、《弟子规》节选内容,适合3—4年级;第三册《我读<论语>》,适合5年级;第四册《我读<道德经>》,适合6年级。

体验活动课:以参与活动为学习主形式,享受体验感悟过程,达到身心愉悦的目的,从人文素养、科技实践、体育艺术三方面选取部分项目,以活动课的形式,给孩子幸福成长的体验。每年编四个活动课教材,2020年全部编写完成。

体验活动课程,我们在充分调研学校资源、教师特长、地方资源的基础上,暂时开设了三大类近20个科目供学生选择。孩子们需要什么,我们就尽可能提供和创建。丰富有趣的陶艺,有地方传统特色的腰鼓,很多孩子们很有兴趣,我们就外请辅导员开课。

二是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低和需求的不同。我们根据各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的不同,将孩子们的需求定位为基础、一般和特殊。

根据年级学科,根据不同教师的特质,我们开发不同维度的课程,构成了普适+自主和通用+特长课程群。分别指向于生活知识的共性能力。指向于实践探索的个性发展,整合了国家、校本、地方课程目标,以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二级分类;以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二种路径紧密连接。endprint

2、做好课程实施:坐班+走班、自主+推荐。实施的三种形式:班级授课、走班选学、创作实践。

整体的教学当然还是以班级授课为主。低段的孩子还小,全员打破对他们来讲,有时候还找不到教室。于是,我们又提出了一些新方法。依据年龄特点,我们为一、二年级学生订制课程,先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让学生先“吃饱”,“营养”全面扎实。然后走向相对开放的3—5年级分类分层走班,追求“吃好”,吃得喜欢。

其中走班选学的两个关键词:全员性、选择性。其流程是这样的:提供菜单、进行选择、统计调整,然后将走班进行到底。每周三下午二三两节课时间,打破年级、学科等限制。全校3—5年级600多位学生,走向了近20个活动组,去选择他们喜欢的课程。

孩子的幸福成长,我们必须做点什么……

3、做好课程评价:过程检测+差异评价。孩子是有差别的,让羚羊和长颈鹿比身高,肯定是不合理的。我们希望:不要用同一种标准束缚孩子,保留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

我们用评比养成之星和文明班级评价《修身立人》的学习成效,用古诗词考级和赛诗会评价《古韵诗风》,对体验活动课程,关注成果呈现。孩子的作品很稚嫩,表现也会紧张,但我们看的是孩子的进步,他的幸福感。我们认为,评价是手段,它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存在,而非终极审判。各班级设立各类形式自主命名的奖项;奖项让孩子申报;改变成长档案记录……

回顾我们仙岩小学的课程建设历程,依托于百年仙小的课改理念已渐入人心;定位于幸福成长的课程架构已初步构建;着眼于多元整合的实施路径已逐步完善;植根于温暖童年的多元评价已积极推进[3]。

四、课改行进:突破重围的坚定试水

1、课程研发处+级部管理。为积极探索建立独具特色的现代学校制度,努力开创学校课程建设的新局面,2015年9月,学校将1—6年级分为五个级部,实行年级主任负责制,艺术、体育、综合科教师分拆归入相应级部。每个级部设一位副校级的挂点领导,与级部主任共同负责本年级工作。2016年9月,教学中心增设课程研发处,专门负责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精品化推进。课研处成立以来,课程建设工作更为规范、更加高效。课程研发与教材编写成了老师一项基本要求,也有效促进了教师素质提升和内涵发展。

2、多维课程。从内容维度,开发、设置具有仙小特质的课程,我们又向全员迈出坚实的一步。

教师们在课研处指导下,制定课程名称、活动地点、授课对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时计划、课程评价方案等。

我们从35個课程中,选择了16个,人文素养课程、科技实践课程、体育艺术课程分类后按计划有序实施。不是所有老师的所有课程我们都采用实施,选择,从学校需要开始。旨在建立一个全面而又个性的教育场。我们设置和调整了劳动基地。

从主体维度,一是教师、二是外聘专家组织实施,学校聘请了陶艺、腰鼓、书法、美术、作家等专业校外辅导员团队。

虽然这当中有许多同学仅仅只是参与,但是深刻地改变了老师与学生的认知。孩子离我们多远?他们身上,究竟藏着多大的潜能?在今天所开展的能力培养机制,会对他们的未来产生多远的影响?无人评估,我们也从不知晓。

3、分科目混年级走班。部分教师调查、学生调查、细分层次。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所需的体验课程进行申报,采用分组走班的形式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之中。

学科走班,难度不小,并且需要考虑效果的评定,家长的接受,以及教师的操作,学生的适应。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优者恒优;二是弱者变优。学生通过扬长补短式的选择,教师通过优势项目申报的意愿,调整后达成两者的平衡。对不同年段的学生,学习要求和考评深度区别对待,老师准备多套方案。同时,高段学生带领低段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培养小老师。

仙小,一路走来,身上带有明显的乡土情怀和田野气质,“不惧困难、不言放弃”,这种特质演绎下的仙小课程建设,朴实而又敬业。

但我们的内心始终涌动着一种渴望,激荡着一种勇气,洋溢着一种情怀,我们期望在仙小工作的征途,为我们孩子的幸福成长打下底子,多年以后,他们就是未来世界的样子。

参考文献

[1] 曲宗湖,顾渊彦.“学校体育学”课程建设回顾与展望[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01):6-14.

[2] 李春晖.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S1):35-37.

[3] 石文娟.建国以来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建设回顾与展望[D].天津师范大学,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回顾展望课程建设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