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花灯”进入音乐课堂初探

2018-01-23 06:25潘静雯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24期
关键词:歌舞花灯民族音乐

潘静雯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理念,是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观。民族音乐是音乐文化的“母语”,在中学音乐教育中融入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意义重大,且十分必要。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音乐文化极为丰富的地区,当地学校在普及和传承民族音乐的教学中,对学生爱家乡、爱民族、爱祖国的情感进行了培养。在此,主要探讨了贵州民族音乐——“花灯”(主要指花灯调、花灯歌舞)进入音乐课堂的必要性和策略。

一、历史回顾及现状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各民族音乐扎根民间,相互交融,渊源深远。其中,汉族的花灯歌舞、侗族的大歌、苗族的飞歌、布依族的小歌尤显民族特色,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韵。这些民歌清新靓丽、悦耳动听,为贵州各族民众所喜爱和传唱。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民族音乐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侗歌唱进了中小学课堂,唱出了山寨,唱出了国门,蜚声海内外;花灯歌舞冲出贵州,冲出国门,唱到了维也纳;布依小歌也唱到了全国青歌赛的舞台。如今,贵州花灯、侗族大歌等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貴州花灯进入课堂的必要性

近年来,贵州省、市、县的文化部门为弘扬地方民族音乐创作出了不少好作品,如绚丽多彩的歌舞《多彩贵州》,在国内外名声大噪,成为对贵州有力的宣传;大型花灯歌舞音诗《风景这边独好》,唱到了维也纳。《好花红》《情姐下河洗衣裳》《桂花开放幸福来》等一批贵州民歌唱遍了国内的众多地方。但回顾贵州本地的音乐基础教育,却并不理想。要夯实贵州民族音乐普及传承的基础,必须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生抓起,从中小学的音乐课堂起步。

为普及传承民族音乐文化,贵州黔东南州的各级学校已把侗族大歌引进了当地中小学课堂,开设了侗歌班;独山县把花灯作为当地音乐文化的名片,也唱进了中小学音乐课堂,为贵州省民族音乐的普及传承开了个好头。但在贵阳和省内其他地、县,很多中小学生对贵州民族音乐一无所知,更不知贵州花灯为何物,花灯发源地的中小学生几乎无人能唱花灯调。爱好音乐的年轻人更热衷于流行音乐,小学生也哼着流行歌曲,幼儿园的娃娃也随着流行音乐手舞足蹈。年轻一代对本地本民族音乐因无从了解而一无所知,导致贵州民族音乐,特别是贵州花灯濒临传承断裂,后继无人,令人担忧。贵州省普通高中音乐课标中明确指出:民族音乐是音乐文化中的“母语”,音乐文化是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本质和文化特征的文化现象,“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应是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观。可见,把贵州民族音乐融入中学课堂意义深远,十分必要且刻不容缓。

三、贵州花灯进入课堂的策略

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特别强调:“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以各民族的民歌和民乐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去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贵州省文化教育部门曾编制《贵州省音乐乡土教材》,让省内中学就音乐教育进行实验实践。其中,收集了《好花红》《我爱贵州》《桂花开放幸福来》《阿西尼西》和《踩新台》等贵州花灯,贵阳市的中学还举办过校际歌咏比赛,歌唱贵州、赞美家乡。当时的中学生都会唱几首贵州民歌和贵州花灯调,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许多六七十岁的老人也还不时哼唱着儿时唱顺口了的贵州歌谣,这充分说明了贵州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可行性。

在高中《音乐鉴赏》中收录了贵州苗族的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虽然这对于学生来说,只能是管中窥豹,仅见一斑,但这种抛砖引玉式的牵引,也正好给音乐教师留下了广阔的拓展空间。人们对贵州民歌的认识和了解多限于苗族飞歌、侗族大歌等,而对于贵州汉族民歌代表的花灯调所知甚少。在这里,以贵州花灯《踩新台》为例,对本土音乐进课堂的初步教学进行尝试、探索。

首先,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欣赏大型花灯歌舞音诗《风景这边独好》,让他们了解花灯的表演形式、音乐特征,之后通过介绍花灯的历史、来源、流行地区等,让学生了解花灯的发展概况(花灯是以花灯歌舞、演唱为基础,历经数百年的嬗变而逐渐形成的)。贵州花灯迄今已形成了东南西北“四路花灯”:东路在铜仁、印江、思南等地,南路在都匀、贵定、惠水等地,西路在安顺、普定、平坝等地,北路在遵义、湄潭、桐梓等地。流行地域主要在省内各地、县及部分少数民族地区。

然后,在学生欣赏大型花灯歌舞音诗《风景这边独好》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哼唱该作品的序曲《盛世花灯》,其主旋律就来自于即将学习的歌曲《踩新台》,在此铺垫下,学习《踩新台》就不再是难事。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这首花灯调,甚至是花灯这种音乐形式的音乐特征:贵州花灯是贵州成形最早、传播最广的地方戏曲剧种,在贵州农村乡镇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贵州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草根艺术”。《踩新台》是演出花灯歌舞的“开台调”,在传统习俗中,一唱花灯调就要踩新台,以花灯歌舞表达祝贺。该曲曲调优美,表达了欢乐喜庆的情感,为接下来的演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是一台花灯歌舞的序曲。曲中的衬词“踩之二嘛哟”“哎呀依哟”是贵州花灯的一大特色,是为丰富唱词的色彩而加入的“花絮”,是贵州花灯的又一原生态特征,是体现“灯味儿”的又一重要符号。

最后就花灯歌舞的表演形式、舞步、使用的道具、服装、乐器等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让学生亲身体验贵州花灯的韵味及魅力。

当真正走进了多姿多彩的贵州民族民间艺术殿堂时,学生们都被这些优美的艺术形式所折服。通过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家乡民族民间音乐,而且还体会到了贵州人民善良朴实的优秀品质,以及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学生们在歌声中弘扬民间音乐文化,让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都知道:我们的民族是优秀的民族,是歌声美妙的民族。

如今,把贵州民族音乐引入中小学课堂,夯实本土民族音乐传承的基础,已成为中小学音乐教育者责无旁贷的使命。在信息时代,贵州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也应与时俱进。各校可建立网络平台、信息网站,畅通信息,资源共享,共同为弘扬贵州民族音乐的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 张慧籽)endprint

猜你喜欢
歌舞花灯民族音乐
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进藏西人眼中的藏族音乐与歌舞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找不同
歌舞欢庆“三月三”
春蜂
看大唐歌舞
赏花灯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