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华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会展行业的发展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对会展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产教融合就是提高会展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和会展企(行)业要积极展开合作,根据会展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建立并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方面,共同推进会展专业产教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产教融合;会展专业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作为新经济增长点的会展行业,也逐渐显现出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特点:增长速度渐趋平缓,由高速发展走向平稳发展;发展动力源由原来的资源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的要求,职业院校要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会展行业发展新常态下业界交融的趋势,同样要求高职院校会展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从偏重数量和规模转向重视质量和效益,坚持和深化产教融合,及时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会展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概述
1.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内涵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教学、科研与企(行)业生产相融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由学校、企(行)业等共同参与,结合了高职教育与企(行)业生产运作的多种功能,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变化对人才的需求。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重点是搭建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平台,让学校和企(行)业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真正将“在生产中进行教学”和“在教学中实现生产”相结合,达到新常态下高职院校与企(行)业协同育人、互利双赢的目的。
2.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现状
国内许多学者对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进行了探索,研究内容包括产教融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意义、产教融合的模式、产教融合的运行机制、产教融合的制度创新等。这些研究成果对高职院校开展产教融合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国内对于产教融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产教融合的模式和机制还需根据经济新常态的需要进行创新,企(行)业主动参与高职教育的意识比较淡薄,高职校企产教融合层次比较低,学生不能真正参加企(行)业的生产运作,产教融合需深入开展等。
3.国外产教融合的启示
欧洲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较早,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做了很多的尝试,关于产教融合的研究和实践经验都比较丰富。虽然不同国家的产教融合在名称、发展模式、体制等有所不同,但从总体上来看它们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例如,关于产教融合的制度比较完善,政府给予较大的财政支持,企(行)业积极主动地全程参与等。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法国的“学徒培训中心”、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模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这些产教融合模式的形成有其各自的背景,在发展中也各有优缺点,我国的高职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借鉴学习。
二、高职会展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许多高职院校也在探索新常态下更具特色的专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高职会展专业产教融合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会展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与会展企(行)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错位和脱节
在经济新常态下,会展企(行)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对专业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会展企(行)业有多种业态,不同业态的运营中涉及组织策划、营销、管理、服务等多种职能。目前,会展企(行)业虽然需要高端的组织策划人才,但实际的需求量不大,业内需求量最多的是基础性的会展营销、销售和现场服务人才。国内很多高职院校对会展企(行)业的需求把握不准,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高端的组织策划人才,导致会展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与企(行)业的需求产生错位与脱节。
2.会展专业产教融合局限于表层,融合深度有待加强
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产教融合是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但在教学实践中,高职院校与会展企(行)业之间的教育合作层次较浅,并没有太多具体有效的融合措施。高职院校在教学中无法充分利用企(行)业的优势资源,企(行)业对会展人才的需求也不能有效地体现在教学中。高职院校期待会展企(行)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却缺乏利用自身的师资、科研等优势主动服务会展企(行)业的意识。校企(行)之间没有形成真正的互动双赢机制,因此,高职院校会展专业产教融合还需深入推进。
3.会展企(行)业参与会展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产教融合流于形式
会展企(行)业属于营利性组织,关注的是企(行)业的获利。从短期来看,产教融合可能无法给会展企(行)业带来可观的回报,如果企(行)业缺乏战略眼光,就很难真正认同产教融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因此也不会有太多兴趣积极参与高职院校的会展专业教育,导致会展专业产教融合流于形式,企(行)业参与的项目大都停留在简单地为会展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解决旺季时会展人员用工荒等方面,学生不能从实习中全面提高个人实践能力。
三、经济新常态下构建高职会展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1.转变观念,校企(行)双方达成合作互利共赢的共识
新常态下产教深度融合需要以校企(行)紧密融合为支撑,这就要求校企(行)双方形成共赢的意识,开展积极主动的合作。具体来说,校企(行)雙方应该从彼此可以给对方带来哪些利益考虑,进行深度合作。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校内的人力资源为企(行)业服务;会展企(行)业有组织策划、营销、现场服务的专业人才,可以给学生提供实践导师和实践操作环境。意识到双方的合作是互利共赢的,企(行)业参与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提高,进而有利于推进产教深度融合。endprint
2.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校企(行)共同设计会展专业产教融合新模式
推进会展专业产教深度融合,需要校企(行)协同开展专业建设,共同设计会展专业产教融合新模式,以此来解决学生能力培养与企(行)业人才需求脱节的问题。第一,成立会展专业校企(行)联合建设指导委员会,选拔优秀的校内和企(行)业专家共同组成,合作开展会展专业发展市场调研,确定科学的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订会展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案;第二,针对会展专业生产性不明显的特点,校企(行)双方要考虑设计突出本专业特色的产教融合新模式,如让会展企(行)业直接入驻高职院校,使其成为学生的实践训练基地,学生作为企(行)业的员工,可以在真实的企(行)业环境中,根据校企双导师的指导边学边做。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毕业时不能适应企(行)业需求的情况就会大大改善。校企(行)双方也可以考虑分学期、分阶段顶岗实习,按照“校内学习—企(行)业实训—校内学习”交替的方式进行。不同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本校会展专业发展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3.校企(行)共同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高素質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在会展企(行)业的新常态下,为适应会展企(行)业结构优化、全业态布局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需要深化会展专业产教融合,聘请企业导师为会展专业的课程开发提供指导,以需求定课程,构建课岗融合的新模式,培养学生的“会展服务+会展营销+创新创业”核心技能。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通过分析会展企(行)业的岗位、工作项目和工作流程,校企(行)双方要充分开发展会、会议、节庆、赛事、旅游等职业活动项目。完成项目的过程,就是会展专业学生把各科知识相结合用于实际工作的过程,也是学生锻炼合作能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工协作能力等核心职业能力都可以得到锻炼。
4.建立满足会展专业学生实践需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近年来,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被许多高职院校作为一种重要的校企合作形式,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其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有的可能流于形式,有的可能成了吸纳廉价劳动力的平台。校企(行)双方应本着真正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使会展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发挥真正的价值。校内外实训基地要根据课程和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进行建设,尽可能地以企(行)业的真实项目为蓝本设计实训内容,以使校内教学更贴近企(行)业的实际需求,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高职院校通过建设优质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真正让学生参与会展活动的组织、营销和服务,并由企(行)业协助在校园中融入企(行)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会展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实现无缝对接。
四、结语
经济新常态下会展行业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不断提高会展专业教育的质量。因此,培养适应会展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是重要的途径之一。校企(行)双方在会展专业产教融合过程中需要转变观念,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同构建适应需求的课程体系,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培养综合素质高、创新创业能力强的会展人才,以此促进会展企(行)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牛士华,陈福明.新常态下深化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研究[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6(4):14.
[2]刘莉.经济新常态下职业院校开展校企融合的路径抉择[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24(6):16-18.
[3]张振飞,张艳芳.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职教论坛,2015(20):54-57.
[4]于晓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创新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0):245-246.
[5]邱雪峰,余构雄.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21):166-168.
[6]陈燕.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背景下的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以无锡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