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皖西北地区农村教师流动状况的调查报告

2018-01-23 20:37张梦凡叶进吴缘缘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现状调查

张梦凡 叶进 吴缘缘

【摘 要】 本文针对农村教师的流动越来越频繁,而这种流动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一现状,以皖西北农村教师的流动为重点内容,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皖西北地区农村教师流动出现了不合理、单向失衡、无序、混乱的现状;且教师流动具有单一向上流动、盲目性流动、趋利性流动等特点。对此,提出的对策与建议是:在政府方面,应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扶持偏远农村学校的发展;在学校方面,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外出培训机会,建立奖金激励机制,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在教师方面,要转变思想认知观念,用新的思想观念对待农村教学工作。

【关键词】 皖西北地区;农村教师流动;教师流失;现状调查

一、调查背景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是十三五计划提出的一项重要内容。可是近年来,农村教师主观性流動已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现象,影响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对皖西北地区农村教师流动的状况进行探讨与思考是践行《安徽省教育十三五规划纲要30条》的重要举措。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也在探索中逐步前进。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的推动下农村教师的流动越来越频繁。农村教师的流动导致了农村师资短缺,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制约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国外,许多的研究者也发现,教师的流动及流失正在慢慢的摧毁着教育的发展成果。[2]因此为了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农村教师不合理的流动现象,展开对农村教师流动的现象进行调查与研究显得极其重要。

二、调查目的、对象和方法

调查目的:通过对皖西北地区农村教师流动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对当前农村教师流动原因作进一步探讨。一方面,通过我们的调研数据呼吁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关注教师从农村和薄弱学校流向城市和优质学校的流动仍十分严重的现象;另一方面,为改善农村教师不合理的流动现象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促进农村地区教师流动良性发展,从而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调查对象:调查地域覆盖皖西北地区(阜阳和亳州两个地级市),从阜阳和亳州两大地区抽样调查了五十个学校,它们分别是:城关九小、大庙黑虎小学、坟台中心校、大新镇中心小学、郭庙中心校梅庙小学、苗集中心小学、马集乡港集小学、洪山小学、倪邱镇倪邱中心小学、三堂镇中心小学、桑营镇桑营小学、双浮小学、税镇中心校、太和县三中附小、五星镇中心小学、肖口镇陈庙小学、原墙中心校、韦寨镇实验小学、庙岔镇第一小学、鲖城镇第三小学、谢集乡陈新小学、长官镇第一小学、 谭棚镇王龙小学、陈集镇中心小学、艾亭镇甘庄小学、土陂乡杨方小学、杨小街镇中心小学、陶老乡小寨孜小学、田桥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黄岭谷集小学、城东小学、临泉老集中心小学、城南小学、中石化希望小学、姜寨一小、高塘乡吴桥小学、泉阳中心学校、王集中心学校、阜阳一中、阜阳三中、红旗中学、阜师院附属中学、阜南县光明小学、柳沟乡中心小学、许堂乡中心小学、夏侯小学、汤庄小学、西城小学、青云中心小学、亳州五中。问卷调查教师共130人。

调查方法:抽样调查、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走访询问、上网查阅文献资料与数据。

三、调查数据统计

1、调查问卷人数统计表

2、调查问卷人数所占比例(%)

3、不同阶段的职业生涯对不同内容的满意度及岗位调整最关注的因素(如下图)

4、影响教师流动的关键因素(饼状图 %)

四、调查数据分析

通过对随机抽样的皖西北地区50所中小学校的130名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发现,由表1、表2可看出:在年龄结构上,当前皖西北地区农村教师以中老年教师为主,年龄在38岁以上的教师在农村教师群体中占了61.5%的比例,农村教师流动以青年教师为主,大多工作3~4年后会选择到城镇学校发展,而城镇教师流动则以中年教师为主,多数选择晋升空间较大或薪酬较高的学校。许多的青年教师将农村学校作为自己的一个临时落脚点,当时机成熟,大部分青年教师会选择跳槽,流向城镇或更好的学校,因此具有单一向上流动的特点;在能力结构上,拥有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教师流动较多,其中调查的流动教师中有64.6%拥有高学历,76.9%的教师具有中高职称,体现了农村学校教师的流失实质上是农村优秀骨干教师的流失,这种农村教师流动的现象是不合理、单向失衡的流动现象;在学科结构上,教师流动主要以语文、数学、外语等专业和主课教师为主,语文、数学两门授课教师的流动占了87.7%的比例;在工作强度上,流动教师工作强度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每周课时数在10节以下的教师,另一方面是每周课时在21节以上的教师,共占流动教师66.2%的比例,其原因是这些农村教师感觉自己在学校不受重用、没有晋升的机会或是农村课时压力大、工作强度大与现实收入之间形成的落差感;在教师的认识观念上,在调查中发现男性教师表露出更强的流动意愿。据调查数据显示,女教师流动人数明显少于男教师,90%的教师有流动的意愿,其中只有10%的女性教师流动意愿不强。75.4%的教师认为城乡教师流动会优化城乡教师资源分配,但由图1、图2、图3可看出,促使农村教师流动的关键因素在于他们对职位晋升和薪酬的看重,因此农村教师的流动具有盲目性和趋利性等特点。再由图1、图2、图3数据得出:流出教师所在学校往往位于落后的村镇地区,教师待遇与收入相对较差,教学设施比较落后。[3]偶有个例,也是由于该校名气较大,拥有较高的工资福利以及良好的教学环境等条件。多数教师对教师薪酬、教师晋升、教学条件比较看重。其中认为教师晋升是影响教师流动关键因素占49.2%的比例,教师薪酬所占的比例是24.6%,教学条件所占比例是9.2%。

五、调查结论

由本次针对皖西北地区农村教师流动状况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得出:皖西北地区农村教师流动处于流动混乱、无序、不合理的状态,且农村教师流动具有以下特点:endprint

一是农村教师流动以农村青年教师的流失为主,流失的主体是青年教师、学校骨干老师。

二是农村教师流动具有方向的单一性、向上流动的特点,从乡村学校流向城镇学校或比之前所在学校更好的学校。

三是农村教师流动具有盲目性,许多农村青年教师将乡村学校作为自己教学的一个临时落脚点,不愿意长时间的留在乡村教学,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念,在乡村任教几年后获得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就想摆脱乡村学校,去县城等学校任教。

四是农村教师流动具有趋利性,大多数教师由于福利、薪资等问题会选择离开农村的教学岗位。

五是农村教师流动的隐形流失现象严重。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缺乏,教学条件有限等缺陷,许多学校老师都存在离开乡村教学岗位的想法,这种想法的存在是不容忽视的。

六、对策与建议

针对皖西北地区农村教师流动的现状,我们分别从政府、学校、教师三个方面探讨了以下对策与建议。

1、政府方面

(1)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坚持教育政策导向,扶持偏远农村学校的发展。皖西北地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差,教学条件差,这是许多农村教师流失的重要原因,政府应制定合理的教育政策,重视农村学校的发展,完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的教学条件,使其青年教师能留在农村任教,促进农村教师的合理流动。

(2)进一步深化农村的教育改革,健全农村的教育体制,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解决好城乡倒挂的教师编制标准带来的不公平性。[4]皖西北地区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缺乏,学校教育体制不健全,应把乡村教师放在突出位置,予以高度重视,对皖西北地区偏远学校实行倾斜政策,鼓励青年优秀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改善乡村师资结构性短缺及整体水平偏低的状况。

(3)依法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健全农村教师的福利制度,加大對农村教师的生活补助力度。皖西北地区城乡之间的教师工资、福利差别较大,导致许多优秀教师向城镇流动。

(4)政府应创新管理机制,引导农村教师合理的流动,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多外出交流深造的机会。在皖西北地区,农村青年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较少,外出培训的机会一般留给了教龄较大的教师,导致许多青年教师失去了外出培训深造的机会,从而导致了教师流失,为了改善农村教师的不合理流动,应该强调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向更多的农村教师倾斜。

2、学校方面

(1)学校要转变教育发展思路,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外出培训机会,多把机会留给青年教师。

(2)学校应优化办学条件,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建立奖金激励机制,改善教师的住宿环境,免费提供教师子女学习的优质教育机会。

3、教师方面

教师要转变思想认知观念。立足于农村基础教育,着眼于世界和未来,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用新的思想观念对待农村教学工作,努力开创农村基础教育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张世旗.农村教师流动状况调查报告[J].现代交际,2015(6)111-112.

[2] 周钧.农村学校教师流动及流失问题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教师教育研究,2015(1)60-67.

[3] 赵卓文.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及解决路径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6(10)126.

[4] 倪嘉敏.西北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成因及对策——以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农村中小学教师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32-36.

【作者简介】

张梦凡,阜阳师范学院学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状调查
固原市四所普通高中体育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现状调查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