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新波+刘东皇+朱苗绘
[摘 要] 江苏理工学院与“农夫山泉”协同育人试点工作已经开展多年,本文以此为例,分析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协同育人的必要性,总结江苏理工学院校企协同育人的改革实践经验,提出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农夫山泉”;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11-0022-02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目前,高校的校企“协同”机制缺失是制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瓶颈和障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在于实践,学生除了接受良好的课堂教学外,还要参与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成长,发掘创造潜能。因此,必须以协同的理念,消除制度壁垒,创新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推进高校封闭式人才培养模式向校企协同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等各项改革,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良好生态系统。
校企协同育人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学者们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王冬吾,2014),校企协同育人中的党建工作研究(王傅,2014),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课程教学问题(甘霖,2015),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问题(彭枚芳,2015),基于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付晓兰,2015),校企协同育人路径(李天源,2016)等等。在各高校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系统地探索校企协同育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营销专业与“农夫山泉”校企合作办学运行多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现有实践的基础上如何构建和创新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是我校需要进一步思考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一)校企协同育人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关键
2011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特别强调,高校要在“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协同创新”。《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提出,“推进高校与其他培养主体的协同,鼓励高校建立不同形式的人才培养联盟,完善多种主体联合培养模式”。在新的形势下,高校作为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探索协同创新理念。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决策部署,江苏理工学院提出了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方向。通过学校转型建立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机制,直接面向地方和行业发展需求培养人才,更好地提升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就业质量、创业能力并奠定其长期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显然建立校企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关键。
(二)校企协同育人是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
协同意味着各个子系统的目标规划、建设、运行和发展等,都要围绕总系统的总目标,服从而且服务于整个系统。按照协同的理论要求,学校的育人工作应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去实施。高校人才培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然会涉及到学校和企业等多个子系统,这就客观上要求不同的子系统协同来实现。高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均有自身的优势与可以利用的资源条件,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各子系统共同合作,形成合力及协同效应。
(三)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
经济社会的转型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我们高校人才存在以下两个方面主要问题:一是培养的学生偏重理论学习,综合实践能力比较弱,难以很好地适应岗位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二是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构建、课堂教学实施及实习训练时,没有很好地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解决高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加强高校与企业等之间的深度合作和协同。从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现实状况和总体趋势来看,校企协同育人适合我校办学要求的新理念,将是优化我校发展总体设计、深入推进我校办学职能集成开发、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
二 江苏理工学院校企协同育人的改革实践
(一)校企联合培养人才
学校每年组织到相关企业进行专业调研,让企业直接参与学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运行计划、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和制定。同时,在专业设置上,按企业和市场所需确定专业方向,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结成产学研合作体。通过合作,培养的人才能较好满足企业的需求。每年举办“农夫山泉杯技能大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校企联合提高师资水平
学校每年会派老师去企业学习、挂职锻炼,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的双师型教师。学校会定期邀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来校为教师开展专业知识讲座,以便更多的教师接触到前沿的企业知识,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融合。同时,学校还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員作为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同学校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合作,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
(三)校企合作开发研究课题
学校和企业以合作开发研究课题为纽带,深入到企业的产品销售、研发活动过程中,为企业提供培训与咨询服务,同时也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日常教学中,促进了校企合作,提高了教学质量。如学校与公司合作共同开发“自动售卖机项目”、编制教材《农夫山泉公司市场营销实训教材》,研究成果已应用到实际生产中。endprint
三 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一)组建校企合作专业委员会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在针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层面上,学校各专业组建校企合作的专业委员会,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校企合作专业委员会主要由企业代表、专业负责人及行业协会代表三方构成,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专业委员会主要的职责就是企业代表向校园传达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并且把对于员工的要求嵌入到日常的教学体系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及其课程体系。所以,校企合作专业委员同时也会帮助学校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
校企协同是所有协同育人模式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也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它的最大优势在于利用了企业的教学资源,包括真实的生产环境、前沿的生产技术、生产一线的师资队伍以及企业文化等,使得人才培养过程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目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校企協同育人模式主要有“订单式”模式、“3+1”模式及其变式(如“2+2”模式、“2.5+1.5”模式)、“工学交替”模式等。应创新和完善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形成学校和企业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享资源、共建文化、共建课程、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三)健全制度,规范化管理,构建长效机制
校企协同育人离不开健全的校企合作办学制度,包括校企合作促进制度、现代学徒制度、学生定点实习实训制度、教师定点实践锻炼制度、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制度、订单培养冠名制度等。重视协同育人过程的规范化管理,经常派出专人到合作办学机构中进行教学巡视,了解培养工作推进情况、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构建长效机制,及时了解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对专业布局、培养方案不断作出相应调整和优化,避免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相脱节,确保协同育人模式及培养方案不过时、不落后。
近几年来,江苏理工学院与“农夫山泉”的校企合作项目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包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校企合作编写教材、举办专业技能大赛等,这些改革都是对校企协同育人的一次次践行,可以说,学院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协同理念已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新时期,应用型高校要建立切实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必须深入研究协同育人的相关理论,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相结合,积极构建校企(行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冬吾.“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山
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2]王傅.高职校企协同育人中的党建工作研究[J].长沙民
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3]甘霖.基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网络营销”课程教学
探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5(1).
[4]彭枚芳.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的理论
与实践[J].现代教育,2015(11).
[5]付晓兰.基于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管理
的研究——以“温氏班”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
(23).
[6]李天源.应用技术型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
路径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