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敏
【摘 要】 乡镇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直接贯彻落实者,直接服务人民群众,其言行是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总结分析了乡镇干部语言表达存在的一些障碍,并有针对性地探索乡镇干部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途径,如要讲真话、相互尊重、学会倾听、掌握语言技巧等。
【关键词】 语言表达;乡镇干部;沟通
说话是一个人的本能。我们人人都在说话,天天都在说话,但是不能说每个人都会说话。习近平总书记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就曾对一些现象提出批评:一些领导干部“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体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这里所批评的现象,正是一些领导干部不会说话、不善于说话的现象。2003年,原国家人事部颁布了《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提出了国家公务员必须具备的9项通用能力,其中第6项就是沟通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已经成为公务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语言表达能力是乡镇干部必备的素质
乡镇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直接贯彻落实者,直接服务人民群众,其言行是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具体体现。语言表达既是乡镇干部协调关系、保障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同时,还是个人成长进步的必备素质。说话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作效果。也就是说,作为乡镇干部不但要会说话,而且要说好话。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乡镇干部不会说话,不善于说话的现象直接影响着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也直接影响着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在人民群众中的落实。
二、乡镇干部语言表达障碍的主要表现
乡镇干部说话不是一般的家常话,往往是发生于特定场合,有特定对象,并带有特定目的的。乡镇干部不会说话主要表现在:
1、说脱离群众的话
人的思想是起引领作用的。思想水平不高,对事情的认识水平就不高,说话的水平肯定也不会高。有的乡镇干部说话的时候把党和群众对立起来,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我们党的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但把党和群众对立起来这种话出自一名干部之口尤其不应该。在这句话的背后实际上反映出一个人思想感情、根本立场的问题,而不是单纯的会不会说话的问题。
2、说官话
有的乡镇干部对上级安排的工作,不会结合工作实际去安排,而是照本宣科,上级让怎么办就怎么办,或者是故作高深,用难懂的专业术语、冷僻词或文学语言去与群众沟通。不与实际结合的话让群众听不懂也理解不了,干起工作来无从下手,不仅影响了工作效果,甚至还会脱离群众。
3、说白话
这类乡镇干部知识结构不完整,知识匮乏,对安排的工作缺少了解。知识结构对一名乡镇干部、一名管理者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知识结构不全面,工作就会出现被动。如果对某一领域的知识掌握不多,就没法跟同事、朋友探讨这方面的问题。同样,当一名乡镇干部对某一项工作研究不多的时候,他又怎样跟群众传达要求,布置工作呢?连事情都说不明白,听不明白,就更谈不上进行沟通,争取群众支持了。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有的乡镇干部下乡后对三农问题一问三不知,他说的话甚至让群众听了觉得好笑,既影响了形象又耽误了生产。
4、说无逻辑话
这类乡镇干部尽管熟知各项工作,对实际问题也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但说起话来无逻辑可言,前言不搭后语,让群众听不明白,影响了沟通,也就达不到预期的工作效果。
三、提高乡镇干部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1、要讲真话
一是不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二是不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也就是说,无论跟领导汇报工作也好,还是跟别人协调事情也好,所说的话必须是真实的。如果说的话不真实,那就成了欺骗,这性质就变了,也就根本谈不上沟通了。
但是有的时候真话不能讲时怎么办?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有10个字讲得很好,他说“真话不全讲,假话全不讲。”但如果在有的场合不得不说假话的时候怎么办呢?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给出了讲话的三个原则:一是力图说真话;二是不能说真话则保持沉默;三是无权保持沉默而不得不说假话时,不应伤害他人。这是他讲的说话的底线。
2、要相互尊重
尊重是有效沟通的基础,没有双方的相互尊重,沟通就无从谈起。人和人之间地位上有高低、财富上有多少,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要懂得尊重别人。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乡镇干部要跟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尤其要面对基层的群众。无论跟谁打交道,都不要高看自己,也不要低看别人。高看自己,自己不一定高,但是低看别人,自己一定是低。如果用一种平等的态度、谦和的态度对待别人的话,那我们的沟通至少在态度上能得一个优良,而不至于因为我们的态度而影响到沟通。
3、要学会倾听
美国有一个很有名的杂志——《沟通杂志》。这个杂志做了个调查,结果显示:领导人的沟通时间有63%都花在听和说上,20%花在读上,17%花在写上。这项研究成果表明,听和说是沟通最主要的方式,其中花在听的时间是最多的。但有很多人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有误区,总认为沟通主要是说。上帝只赐给我们一个舌头,却给了我们两只耳朵就是要求我们少说多聽。
4、掌握语言技巧
语言,是人们表达意见、交流思想的重要交际工具,是最普通、最为常用的一种沟通方式。《易经》中说,“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也就是说想说服百姓,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言辞。
(1)观点要明确。在与别人交流思想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看法,如同意什么反对什么、支持什么不支持什么、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等等,态度要十分明确,不能含糊其辞、模楞两可。态度不明确,对方不知道你的想法,就无法跟你沟通。
(2)表达要准确。表达准确就是,在与别人沟通事情的时候,把目的、要求等重要因素,用恰当的语言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不能语意不清,更不能引起歧义。表达准确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要注意内容的完整性。比如,叙述一件事或者下个通知,一定要注意内容的完整,内容不完整就让人听不明白,有时还会误事。事情的复杂程度不同,内容也不相同,但基本的要素有5个,可概括为“5个W”:即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做什么(What)、怎么做(How)。汇报工作也好,安排工作也好,下通知也好,这五个要素是少不了的。二要注意内容的确定性。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把每一句话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说的扎实、确定,不能引起歧义。这就是内容的确定性。endprint
(3)说话要得体。所谓得体,就是说话要适时、适情、适度。一是要看对象说话。讲话不能想怎么讲就怎么讲,而是要了解沟通对象,用他们所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思想,传递我们的感情。如果不是这样,即使讲得再好,对方不理解不接受,就等于是无效沟通。比如,有时我们跟别人沟通的时候,自己感觉讲的不错,但是对方没有理解,也不愿意接受,這是为什么呢?这可能就是我们没有切合沟通对象这个方面。二是看场合说话。语言表达恰当与否的真谛是:你能否在恰当的场合及适当的时机,用得体的方式表达你的观点。在不同场合,面对着不同人,就要说不同的话。三是看时机说话。俗话讲,言贵精当,更贵适时。该说的时候没说,那是错失良机,不该说的时候说了,操之过急。时机把握不好,即使说的再精彩,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如何把话说的动听、把话说到人的心里,不是容易的一件事。
(4)语言要简洁。简洁,就是用最经济的语言说出最大的信息量,让听话的人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取最可能多的有用的信息。一是围绕中心讲话。讲话要紧紧围绕中心,如果中心意思不明确,就会显得讲话重点不突出,啰嗦,甚至是答非所问。二是用概括的语言讲话。概括的语言能够达到一言中的的效果。与别人沟通时一定要注意用概括的语言讲话,切忌长篇大论,空洞无物、漫无目的言辞。
(5)要增强说话的感染力。同样对一件事的表达,不同人说效果不同,有的人说得很一般,有的人则会说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两者相比,显然后者更能打动人,效果更好。一是学会讲故事。用讲故事的方法与人沟通,能起到生动、形象的效果,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二是学会幽默。可以运用幽默进行委婉的批评或者化解尴尬。幽默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素质、修养和品位。
【参考文献】
[1] 陈建华,邹国球.论基层公务员语言素养的提高[J].九江学院学报,2007.5.
[2] 杨敏,吴明华.寻找卡耐基:基层领导干部口才现状调查[J].决策,2010.5.
[3] 杨瑞霞. 张家口公务员语言能力现状及提高途径[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4] 李晓东.提高基层公务员口语表达能力[J].新东方,2014.06.
【作者简介】
杜 敏(1986-)女,山东临沂人,硕士,管理教研部讲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