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血通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细胞保护作用

2018-01-23 06:49
实用老年医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脑缺血脑梗死常规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因其病死率、致残率较高,严重威胁着现代人们的生活质量。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重点在于及时溶栓和全面神经保护,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急性脑梗死病人若能在早期得到有效治疗,可使缺血引起的继发性脑损伤减轻,病死率及致残率降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疏血通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中IL- 6和CRP影响的动态变化,进而分析疏血通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细胞保护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我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病人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61~75岁,平均(66.0±5.17)岁;所有病人符合如下入选标准:(1)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经临床及头颅CT或MRI确诊为急性脑梗死;(2)首次发病,年龄在61~75岁之间,发病时间在24 h内,无严重意识障碍;(3)排除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及感染、肿瘤、风湿等病史;(4)无全身严重并发症。将诊断明确的急性脑梗死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疏血通治疗组(30例),2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值上差异无显著性。另选取30例来自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60~75岁,平均(63.0±4.36)岁。

1.2 治疗方法及标本采集 常规治疗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行抗血小板聚集(拜阿司匹林)、调脂稳定斑块(立普妥)、营养脑神经(神经节苷脂)、预防脑水肿、控制血压血糖、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疏血通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0.9%生理盐水250 ml+疏血通注射液6 ml,1次/d,连续使用14 d。所有脑梗死病人分别于脑梗死后1 d、3 d、7 d、14 d后各采血1次,抽取空腹血3 ml,室温放置20 min后,以3000 r/min离心15 min(红细胞溶解的样本不用于分析),取上清液置-20 ℃冰箱保存备测。IL-6和CRP含量测定前置于室温下复苏,使用同一批号试剂进行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病人血清IL- 6含量(试剂盒采用R&D,USA),应用Bio-RAD Model680标准规格酶标仪,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血清CRP水平应用免疫比浊方法进行检测(美国雅培I-2000SR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仪)。

1.3 疗效比较 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时参考脑卒中病人NIHSS标准进行评分,并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基本痊愈:NIHSS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NIHSS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NIHSS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评分减少17%左右;恶化:NIHSS评分增加18%以上或死亡。根据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计算总有效率。

2 结果

2.1 急性脑梗死各组血清中IL- 6、CRP水平的动态变化 急性脑梗死组血清中IL- 6、CRP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并于3 d时达峰值,以后逐渐降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疏血通治疗组在脑梗死后3 d、7 d、14 d血清IL- 6、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并且于14 d时与健康对照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疏血通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疏血通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NIHSS评分分别为(11.17±1.72)分,(10.50±1.87)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4 d后2组NIHSS评分均减少,分别为(5.67±1.75)分,(8.50±1.05)分(P<0.05),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疏血通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疗效比较 疏血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常规治疗组的63.3%(P<0.05)。见表2。

表1 各组血清中IL- 6、CRP 水平变化

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P<0.05

表2 2组脑梗死病人疗效比较(n,n=30)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损伤是一个多因素多机制的复杂过程,包括细胞兴奋毒性损伤和血脑屏障破坏、免疫炎症反应、神经细胞凋亡、神经修复及再生等。脑卒中的相关研究证实,脑组织局部缺血后直接导致炎性介质IL- 1和IL- 6的释放[1]。炎症反应引起血管壁损伤而引起血小板聚集,形成不稳定斑块,炎性因子又进一步通过局部免疫促进血栓形成。被誉为炎症标志物的CRP在炎症反应或组织损伤后6~8 h开始升高。当急性脑梗死发生后,一些细胞因子如TNF- α、IL- 6等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引起血管炎性反应,同时诱导肝脏合成CRP,进一步释放炎症介质,参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急性卒中病人血清中IL- 6水平开始增加并持续1周以上,高浓度的IL- 6可能参与了神经损伤[2]。有研究证实脑梗死后血清IL- 6水平增加的程度可反映脑缺血后炎性病理损伤的程度[3]。

我们的研究结果证实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中IL- 6和CRP的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并且持续1周以上,这表明脑缺血损伤后启动了炎症反应,IL- 6和CRP参与了急性脑梗死后脑组织缺血损伤的过程。应用疏血通治疗后血清IL- 6和CRP含量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14 d后可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治疗14 d后,疏血通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亦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这表明疏血通降低了急性脑梗死后血清中炎症介质IL- 6和炎症标志物CRP的水平,减轻了急性脑梗死病人脑内的炎症反应,保护了脑缺血半暗带的神经细胞,改善了脑梗死病人的预后。

疏血通是从传统中药水蛭和地龙中萃取而成,具有抗凝、降纤、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改善微循环以及细胞保护等多重作用。有关疏血通在脑梗死病人中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纤作用的研究较多,但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保护方面的研究不多。已有的研究表明,疏血通对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明显,可促进胶质细胞生长,还可抑制缺血性脑损伤导致的神经细胞凋亡[4]。疏血通可通过下调缺血周围区TLR4表达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5]。我们的研究证实,疏血通注射液在治疗脑梗死过程中,可通过降低血清IL- 6和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1] Wytrykowska A, Prosba- Mackiewicz M, Nyka WM. IL- 1β, TNF- α, and IL- 6 levels in gingival fluid and serum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J]. J Oral Sci, 2016, 58(4):509- 513.

[2] Switzer JA, Sikora A, Ergul A, et al. Minocycline prevents IL- 6 increase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J]. Transl Stroke Res, 2012, 3(3):363- 368.

[3] Medeiros CA, de Bruin VM, Andrade GM, et al.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biomarkers of inflammation in ischemic stroke[J]. Acta Neurol Scand, 2012, 126(1):17- 22.

[4] 刘炜,谭献文,彭晓青,等. 疏血通注射液对慢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机制实验研究[J]. 广州医药, 2013, 44(6):48- 49.

[5] 钟艺华, 李光勤, 唐显军. 疏血通注射液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缺血周围区细胞凋亡和TLR4表达的影响[J]. 重庆医学, 2013, 42(25):3011- 3014.

猜你喜欢
脑缺血脑梗死常规
常规之外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别受限于常规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