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昊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多种表演方式,如音乐、歌唱、舞蹈和武术杂技等等[1]。中国戏曲和古典舞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后者的发展离不开前者的影响,有所继承又有所创新。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都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舞蹈。欧洲各国的古典舞剧统称为芭蕾,印度古典舞蹈由婆罗多、卡塔克、奥迪西和库契普迪等六大传统舞系组成。而中国古典舞蹈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融合了武术、戏曲中的动作及造型,尤其是表演当中眼睛的重要性。既然各个国家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舞蹈。我们对于自己的古典舞蹈应加以研究,使其焕发生机,丰富生活。
戏曲对于古典舞作品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作品创造题材以及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两大方面。
其一,从创作题材上讲,戏曲艺术使得古典舞作品的创作题材更加丰富,其中人物形象也更为丰富。而且,大多古典舞题材也是从戏曲舞蹈中借鉴而来,比如《牡丹亭》。这不仅说明古典舞在选材上趋向于戏曲,更是对戏曲艺术表现手法的传承[2]。戏曲题材表现的范围较大,舞蹈也更为丰富,戏曲舞蹈技巧表现十分突出等这些特点都为古典舞创作者带来了灵感,使得创作者的欲望得以加强。具体来说,戏曲艺术对古典舞创作的影响一个是丰富了后者的题材。一些古典舞作品则是直接用戏曲舞蹈来表现,蕴含了浓厚的戏曲舞蹈的风格,如作品《俏花旦》,不管是音乐方式亦或是人物服装,与戏曲中的花旦这一角色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说,戏曲同古典舞身韵的融合可谓是完美的,其中的戏曲特色也较为明显。
其二,戏曲艺术丰富了古典舞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叙述性的作品。以《小刀会》为例,很多人认为这个作品就是受《宝莲灯》的影响,延伸了民族舞剧,对于戏剧性比较强情舞以及哑剧的情景也主要是从中国古曲以及昆曲中汲取素材。《小刀会》中借鉴了戏曲中的表演技巧刻画人物,如刘丽川的果敢老练主要是通过老生的身段来表现的,周秀英的英俊矫健则是通过武旦的身段得以表现,等等。
中国古典舞基于戏曲舞发展,但又经过了不断的调整和改变,摆脱了戏曲对其的束缚,但又继承了其精华。对戏曲的传承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片段学习—主要模仿和学习戏曲中的打和做。第二个阶段,从戏曲舞蹈中提炼脚位、舞姿以及手位等动作,但同时又引入了芭蕾的训练方式,形成了自己的动作训练体系。这两个阶段比较来说,多是重视对戏曲舞蹈外部动态的学习。第三个阶段,对戏曲艺术元素的提炼,重视戏曲舞蹈美学的继承。尤其是古典舞身韵的出现,使得其更接近本体,自律理论也由此产生[3]。
传统戏曲表演对演员眼神的表现十分重视,表演者眼神表现是从生活中提炼并美化而来,能传情达意,也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戏曲中的“拎神”是一个最基本的表演技巧。对于表演者来说,把表演技巧掌握到位首先要放松眼皮,然后吸气,最后抬眼放神[4]。古典舞中的亮相则是对“拎神”的借鉴。古典舞中眼神的借鉴增加了其神韵,这种神韵是通过舞蹈者眼睛来传达的,用眼神传递舞蹈角色内心的情感,通过眼神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可以说,眼神在舞蹈表演中是十分重要的,传达出优美又深远的意境。古典舞中的“手动眼随”十分重要,这是人物精神同外形的融合。戏曲理论家阿甲曾经说过,戏曲表演不但是对形体动作的展现,其中感情更是不可缺少,戏曲舞蹈的魅力就在于:形与情的统一。这就是舞蹈神韵的根本和基础。这种基础同眼神、身段以及气息相结合便产生了神韵。因而,中国古典舞要求的“形、神、劲、律”也受戏曲的影响。
中国“古典舞”产生于21世纪50年代,是在戏曲舞蹈艺术基础上创建的中国古典舞蹈。可以说中国古典舞是重建脱胎于戏曲舞蹈,是以戏曲舞蹈为参照的,两者有血肉相连的关系,但古典舞又有自身的发展。但无论如何,戏曲对古典舞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正是如此,中国古典舞在这个夯实的基础上才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