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神”的英译探析

2018-01-23 23:01吴伟华吴义凤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年12期
关键词:鬼神内经神明

吴伟华,吴义凤

(1.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00;2.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珠海 519000)

“神”在中国古代哲学和医学中均为一个重要概念。先哲将自然界一切客观事物的固有规律抽象为“神”,这一概念被引入中医理论体系,用以说明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成为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为例,书中“神”的内涵丰富,但对其英译研究甚少,目前英译本存在过度统一和交叉混淆两个问题。鉴于此,本文首先探究“神”的社会和文化渊源,并对其含义进行梳理和归类,同时遵循差异性和统一性的原则,通过典型语句探讨“神”的翻译。

1 《内经》中“神”的源流

“神”字从“示”“申”声。“申”为闪电之象形,“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说文解字》)。故“神”指闪电等自然现象背后玄妙的主宰,即“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到了先秦,人们认识到万物生长消亡有其自身规律。《易经·系辞上》用“道”和“神”概括为“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神”因此被赋予了哲学意义。

人为阴阳和合而生,“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管子·业内》),故人亦有“神”之机理。道家取法自然阴阳变化之律,认为修道者需养“人之神”“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庄子·天地》)。而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内经》也承继了这一观点,并根据人体特征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医特色的“神”论。

2 《内经》中“神”的意蕴

《内经》中“神”的含义层次多且相互交杂,可细分为4种主要意思和2种次要意思。

2.1 四大要义

《内经》吸纳并发展了哲学上“神”的概念,认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神明之府也”。阴阳互动变化莫测谓之神,而“寒暑彰其兆”谓之明。神主于内,明表于外,故“神”或“神明”代称万物生长消亡的规律及其征象,这是哲学意义上的神,即阴阳变化之神。

阴阳之神之于人体即为生命之神,“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生命之神是“对机体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1],“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中医学称之为“广义神”“是为吾身之全神”[2]。

生命之神作为“人体生命现象的总概况”[3],下分两层含义,一是指精神层面之神,对应形体、精气等,抽象概括了生命活动的形体和物质的运作规律与功能,如“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形体不蔽,精神不散”;二是指思维层面之神,细分为“神魂魄意志”,分别舍于心肝肺脾肾,又称“五藏神”或“狭义神”,如“专意一神”“神无营于众物”“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等。

2.2 两类旁义

2.2.1 基于阴阳变化之神的旁义

其一对立之意。与阴阳变化之神对立的是超自然的人格化的万物主宰“鬼神”,《内经》对此持否定态度,表示“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其二引申之意。阴阳变化之神玄妙莫测,以此引申出医术出神入化之境,如“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圣人灵慧通神之境,如“昔在黄帝,生而神灵”“上通神农,著至教疑于二皇”。

2.2.2 基于生命之神的旁义

生命之神为生之主宰,“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以此引申出一些体现其重要性的术语,如“神门”穴。

综上所述,哲学意义上的神是对自然界阴阳变化的最高概括,与此对立的是超自然的鬼神,而以此引申出的有医术超凡之神和圣人灵通之神。阴阳之神在于人则表现为生命之神。生命之神舍于形体、养于精物而化生形神之神;生命之神制于心,心动则生思虑之神。

3 《内经》中诸“神”的英译

《内经》中“神”的意蕴丰富,但也有类可循,翻译时既不可过度追求译名的统一而掩盖各神之别,也不可交叉互用而混淆各神之意。

3.1 “神”的四大要义的翻译

3.1.1 阴阳变化之神

例1: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素问·天元纪大论》)。

英译:So the way in which things come into being is called formation; the process by which things go to extremes is called transformation; the law by which Yin and Yang interact beyond cognition is called Shen; the state in which Shen runs its course without a set pattern is called sagacity.

哲学意义之“神”最经典的定义是“阴阳不测谓之神”,这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概念,是与“道”和“阴阳”属于同一哲学层面上的范畴[4]。李照国在其译本中采用中文拼音 Shen:“…undetectable [changes of] Yin and Yang is called Shen (subtle changes)”[5](731)。此译可避免套用西方已有概念,如 deity[6]、Divinity(When the change of Yin and Yang becomes unanticipated, it is called Divinity.)[7](309)或 spirit(That which cannot be fathomed in [the alternation of] yin and yang, it is called spirit)[8](174)。这三词均不能传达出“神”作为一个以阴阳概念表达事物客观规律的哲学范畴。

例2: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英译:Huangdi said, “Yin and Yang, which are the law of heaven and earth, the principle and rule of things and beings, the father and mother of form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the basis and origin of life and death, and the residence of Shenming, must be sought as the root for treatment of diseases.(Shenming: “Shen” means the implicit, thus indefinable, law of Yin and Yang, and “ming” means its explicit, thus perceivable, manifestations.

阴阳变化玄妙莫测谓之神,而“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此谓明,简言之“神之昭昭谓之明”[9]。“神明”合称表示阴阳互动规律及其外在表征。据此,笔者赞同李照国 Shenming 的译法,以便使 Shen 这一专有译名贯穿哲学之神这一概念。另还尝试在加注部分将“神”与“明”分别用 implicit 和 explicit 这一对反义词点明其性质,而用 indefinable 和 perceivable 分别揭示人对阴阳规律及其表征的不同认识。

罗希文将此“神明”分译为 spirit and consciousness[10](138),consciousness 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活动,不属于这一层次之“神”。文树德直译为 spirit brilliance[8](95),brilliance 确有“明”之意,但这两词混合则语义不明,似乎不能传达出“神明”作为“事物变化运动的内在动力”[5](81)这一内涵。

3.1.2 生命之神

例3: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灵枢·天年》)。

英译:Vitality comes into being with the mother as its foundation and the father for its germination. Losing it means death, while gaining it means life.

天地阴阳相感而化生万物,人也是天地合气而生,故阴阳变化之神落实于人则为生命之神。“黄帝曰: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灵枢·天年》)。”由此问答可知,“神”与“人”同一,“神”是“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和现象的总括。文树德将《内经》各“神”均译成 spirit,虽可体现翻译的统一性,但该词偏指与形体相对意识层面上的“精神”,只是生命之神的部分功能,意义过于偏狭。

这一层次的“神”是对生命活动的最高概括,既表示一般规律也体现具体表征,可用 vitality 翻译。vitality 在TheAmericanHeritageDictionary的释义是“The characteristic, principle, or force that distinguishes living things from nonliving things”(区分生命体与非生命体的特征、原则或力量)。据此义,vitality 既含规律 principle 又有表征 characteristic,基本符合生命之神的含义。另据TheNewThesaurus(第三版),vitality 指“A quality of active mental and physical forcefulness”,既有生理层面 physical 又有精神层面 mental 之意,比 spirit 意义更广,更能体现生命之神作为广义神这一概念。

例4: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素问·玉版论要》)。

英译:Normally, vitality runs its course without cease or reversal; once reversed, vitality will cease to run, leading to the loss of its mechanism.

以血气为物质基础的生命之神按其规律在人体内运转不息,如果出现逆转其机理就会停息,“神去则机息”,可见“神”“机”密不可分。文树德虽全书用 spirit 来翻译各层次之“神”(如此句:The spirit turns around, it does not go backwards. When it goes backwards, then it no [longer] turns around. In this case [one] has lost [one’s vital] mechanism)[8](248),但此处他用 [one’s vital] mechanism 来翻译“机”,方括号的解释部分就间接点出了“机”的本质“神”的内涵实为 vital,这也间接印证了选用 vitality 来翻译“生命之神”的合理性。而吴连胜和吴奇的译本亦常用 vital 来补充 spirit 之不足,如“人之神”译为“the spirit and vital energy”[7](142),即在偏向精神活动层面的 spirit 上再追加一个表述生命活力的 vital energy,以概括生命之神的多重含义。

3.1.3 形神之神

例5: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上古天真论》)。

英译:Therefore, they could keep their body and spirit integrated, living their natural full lifespan till they departed at the age of over one hundred.

生命之神是对整体生命活动的抽象和概括,落实到不同层面则有细化之义。“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形化气,气化神,形中有神[11],“形具而神生”(《荀子·天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言:“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可知人体中有形质者必有神,即脏有脏神、腑有腑神、血气皆有神。因此形之诸神在心神统帅下和合而生“生命之神”,整体生命之神以 vitality 译之,而与形相对之神可用 spirit 翻译。此例“形”指身体 body,而 spirit 在各英文词典中均有与 body 相对的释义,如“opposed to the body”(《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

例6: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素问·上古天真论》)。

英译:Preventing their body from degeneration, and their essence and spirit from disintegration, they could also live one hundred years.

上例论形此例言精。精为何物?“精者身之本”,形者身之体,“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管子·业内》),“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内经》中“精神”分指“精”与“神”,两者与“形”同属整体“生命之神”的组成部分。故此处之“神”与上例同,可译为 spirit,“精神”分译为 essence and spirit。

3.1.4 思虑之神 整体生命之神(vitality)落实到与形体相对的精神层面有形神之神(spirit),落实到思维层面则有思虑之神,由心而发。

例7: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英译:The heart, functioning as a monarch, is where the mind originates.

《内经》根据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将人的思维意识活动总称为“神”(或“神明”),因心在脏腑中的主宰地位,故将此“神”总属于心(称为“心神”),分属于肝肺脾肾(称为“魂魄意志”,与心神统称“五藏神”)。此处“神明”,文树德照例译为 spirit brilliance,而国内译家均译出其具体所指,如 Shenming (Mental activity or thinking)[5](109)、spirit, ideology and thought of man[7](55)、wisdom and spirit[10](186)。考虑到 spirit 强调的是人的精神状态或相对于形质的精神层面,而 mind 更倾向于指思想、意识和思维活动,更符合此类神的含义,故此处“神明”可译为 mind。

例8:神无营于众物者,静志观病人,无左右视也(《素问·针解》)。

英译:Freeing the mind from distractions means to observe the patient tranquilly without looking left or right.

思虑之神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专心致志,“神无营于众物”指思绪集中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即“目绝妄视,心专一务”[9](460)。有译家采用 attention 一词意译为“without paying attention to things outside”[7](246)或“paying no attention to anything around”[5](598)。而为保持此类“神”用 mind 这一译法的一致性,笔者试译为 freeing the mind from distractions,用free…from 来表述“无营”的心理境界。此句用 mind 既体现了翻译思维意识活动之神的统一性,也例证了将此类神译为 mind 而非 spirit 的合理性。

3.2 “神”的两类旁义的翻译

《内经》中的“神”除上述四大要义,还有两类引申义,分别基于“阴阳变化之神”和“生命之神”。基于“生命之神”的重要性引申出一些术语,如“神门”穴等,此类译名已标准化,不再赘述。下面探讨基于“阴阳变化之神”的两类旁义。

3.2.1 对立之意 例1例2 之“神”皆指自然界万物变化的客观规律,与之对立的是类似宗教信仰层面的超自然的“鬼神”。

例9: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素问·五脏别论》)。

英译:To those obsessed with the supernatural (beyond Yin and Yang), avoid any words about the primary medical principles (based on Yin and Yang).

初民认为某种超自然的“天神”主宰着万物,但先哲逐渐认识到自然万物皆遵循阴阳变化规律。《内经》继承此概念,并用“鬼神”来指称与之对立的超自然神异之物。《素问·宝命全形论》的“道无鬼神,独来独往”,也说明阴阳之道与鬼神之说是两套相对的认识体系。为体现这种对立关系,此处“鬼神”可译为 the supernatural(beyond Yin and Yang)。

3.2.2 引申之意 一是阴阳变化玄妙莫测,医术超凡入圣,臻于此境者谓之神,如“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译略)。

二是天地阴阳变化之律通应于人,则人明慧灵通,所谓“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故有“神灵”“神农”的称谓。

例11:昔在黄帝,生而神灵(《素问·上古天真论》)。

英译:In ancient times, Huangdi was endowed with the sagacity for communicating with Shen (law of Yin and Yang).

繁体“靈”字中,“巫”的上下横表示“天”与“地”,左右两“人”指阳间的人和阴间的鬼,中间一竖连接天地人鬼,表明“巫”是沟通四者的媒介。“巫”通过3个“口”念咒求雨,雨下则“灵”[12](32)。灵和神合称“神灵”,指黄帝来到人世就具有通悟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神的灵性,是阴阳变化之神主旨意思的引申。但现有译家普遍解释为聪明,如 was born intelligent[5](2)、was bright and clever when he was born[7](7)和 was very clever after born[13](284),或将其视为一种神奇、神圣的天赋,如 was born divinely talented[10](89)和 magic power like a spirit[8](29)。此句是《内经》的开篇之句,对全书“神”的概念具有统领作用,此句的“神”指的是通达阴阳变化规律的能力,试译见上。其中 sagacity 一词对应例 1 中“神用无方谓之圣”中的“圣”,表示黄帝天生就有感应阴阳变化奥妙的圣人禀赋,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言:“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通神明”者为“圣人”,即“神灵”。总言之,用 Shen 和 sagacity 两词贯通全书中哲学层次的“神”与“圣”的概念,以体现本文所强调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4 结语

《内经》中“神”的概念几经发展,除了概括哲学层面上的阴阳变化之意和指称与之对立的超自然的“鬼神”之外,还概述人类生命活动之广义生命神,分述与形相对之神以及思维意识之神,并以阴阳变化神妙莫测之意引申出医术超凡之神境以及圣人灵慧之神通,另还用于作为称谓的“神农”和穴位的“神门”等。因此,在翻译时应准确把握其内涵进行合理分类,属于同一类别的应尽量采用统一的表述方式,使读者对神所表述的同一概念有清晰连贯的认识,促进中医典籍的海外传播。

猜你喜欢
鬼神内经神明
《内经》“脾(胃)-脑”神识系统的理论滥觞及内涵延伸
画地为牢
王的神明
览百年《内经》 集研究大成
——读《黄帝内经百年研究大成》
浅谈先秦诸子的鬼神观
鬼神
东京神明 花信精神
倘若,这世上有神明
浅谈“生病起于过用”与养生
腔内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42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