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客家广电品牌 提升世界客都影响力
——关于提升客家广电品牌竞争力的思考

2018-01-23 20:11:52李天生
客家文博 2018年4期
关键词:客家话梅州市梅州

李天生

一、前言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传统媒体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作为世界客都的梅州,独特的地域及方言文化也为打造客家广电品牌、发挥特色寻求发展机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那么,如何运用方言文化和地域特色创新发展,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客家广电品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粤闽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作为世界客都的权威主流媒体,梅州市广播电视台肩负着比其他客属地区更重要的宣传优秀客家文化的职责使命。自梅州广播电台、电视台开办以来,坚持遵循“普语为主,客语为辅”“挖掘精华,传承保护”和“讲究形式,注重效果”三大原则,把客家话节目作为梅州广电节目创优的重要内容,扎实做好客家话节目制播工作,让更多山区群众无障碍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同时,更广泛的传承好客家方言和客家文化。

二、客家话节目的亮点与发展方向

在近三十年的客家话节目制作和传播的过程中,梅州市广播电视台坚持“五个结合”,做优客家话节目,打造出一批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栏目和精品。

(一)坚持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凝聚砥砺奋进正能量

梅州是广东省唯一一个全境为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许多革命前辈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厚的红色资源,是始终激励广大人民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梅州市广播电视台客家话节目深耕红色文化,通过《梅州新闻联播(客语版)》(每天15分钟)《服务900》(每天20分钟)电视新闻栏目,电台《948新闻》以及《唱响客都》大型综艺节目等,大力宣传梅州红色土地上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红色苏区行》《红色土地 绿色崛起》等大型系列报道影响深远;《走出围龙》(每期20分钟)《今日梅州》(每期10分钟)等栏目制作播出大量宣传红色文化、铭记光辉历史的专题片,深受社会好评。

(二)坚持与客家历史相结合,深入挖掘璀璨人文资源

世界客都梅州,人文底蕴深厚,客家历史源远流长。梅州广播电视台客家话节目致力于传承历史,讲好客家故事。“1058交通广播”的客家话直播节目《听涯讲客家》,反映客家独特而灿烂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每周一至周五播出,时长1小时。板块包括“趣趣也”(以客家谜语开场,吸引听众互动)、“讲闲谈”(社区新闻、热点趣谈)、“打斗聚”(以客家美食为素材,分享特色私房菜)、“听客家”(呈现大客家民俗、风情、典故、历史文化)等。

自2011年开始,梅州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客属地区电视台,共同打造一档大客家文化类专栏节目《这里是客家》(每期10分钟)。内容涵盖各客属地区的名人古迹、传统艺术、旅游美食、趣闻轶事等,多角度、深层次展示客家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在闽粤赣三省客属地区取得了很大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收视率不断提高。

(三)坚持与百姓需求相结合,提高节目吸引力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梅州市广播电视台自办节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梅州市广播电视台打造了《围屋人家》电视情景剧、《讲牙舍》电视脱口秀、《欢乐梅州行》《客家春晚》大型电视综艺节目、《边走边听》电台音乐休闲类节目以及《客语音乐流行金曲榜》等一大批贴近百姓生活的客家话节目,极大满足了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其中,客家人首部本土方言的电视情景剧《围屋人家》(24分钟)以轻松的室内情景剧形式,向观众展现了客家人的精彩生活故事,至目前已经播出852集,收视率常年在5%以上;用“阿姆话”来讲故事的《讲牙舍》栏目,下设《新闻热搜榜》《今日热话题》《青菜来了》《闲趣哦》《峰古神回复》版块,每天15分钟,深受百姓喜爱;有“客家人文化年夜饭”美誉的《客家春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4年,客味浓厚,精彩纷呈;2018年春节,梅州台还将新推出《少儿客家春晚》,相信将进一步掀起收视热潮。

(四)坚持与文化交流相结合,扩大节目影响力

梅州是客家人衍播四海的出发地,海外侨胞达700多万,遍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梅州市广播电视台客家话节目致力传播优秀客家文化,打造客家人的心灵文化家园,推动“客家人走到哪里,客家话节目就跟随到哪里”愿景的实现。梅州市广播电视台与毛里求斯国家电视台签订节目交流理解备忘录,定期输送具有客家特色的影视剧、纪录片、文艺类等节目;与印尼等东南亚客居地区传媒机构建立节目交流及合作机制。截至目前,已经输出客家话节目1850分钟,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贡献梅州力量。笔者在印尼等东南亚国家走访时发现,身居海外的客家人对客家方言和客家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常常聚在一起,用母语交流,唱客家山歌,甚至一些二三代客家人家乡在哪里都不知道,但仍然操着一口浓浓的乡音。

2004年,梅州市广播电视台创办了第一届的全球“客家妹”形象使者大赛,两年一届,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七届,目前第八届大赛选拔工作正在进行。大赛向全球选拨“客家妹”形象使者,全面展示客家女性勤奋俭朴、刻苦耐劳、美丽聪慧的风采,历届评选出的“客家妹”形象使者,也担当起了向全球推广客家文化的重任。

近年来,梅州市广播电视台还充分依托央视和广东卫视等媒体,向外传播客家话节目。客家方言广播节目《客家学堂》《围龙屋广播剧场》,以客家民俗风情等为题材,常年上送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夏之声和《海峡之声》播出,深受海外乡亲的喜爱。

(五)坚持与落实法规相结合,确保节目高品位

梅州广播电视节目坚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所有客家话节目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梅州市广播电视台严格落实新闻媒体语言文字规范和版权规定,所有客家话节目均叠印内容相同的字幕于屏幕下方,所有客家话节目均严格落实版权保护法规。梅州台客家话节目还积极推进传播理念创新、宣传手段创新和方式创新,不断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锻造出一批高质量、高品位的节目。《围屋人家》情景剧荣获广东省广播电视节目奖电视文艺栏目一等奖;《盐道古村话当年》等32件客家话作品分荣获省广播电视节目奖二等、三等奖。此外,梅州市广播电视台选送的客家话节目,每年均在客语地区播音作品评选中斩获一二三等奖。

三、提升客家广电品牌竞争力的建议

随着经济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正在不断受到冲击及影响。虽然受到冲击影响,但对于客家方言地区的广播电视节目来说,既是挑战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发展路子,值得我们思考。

(一)加强自主创新,挖掘本土特色

以本土化的特质来树立鲜明的个性风格,是既符合受众需求又能够最大化避免同质化的有效方式1。针对当前存在的传统媒体收视率偏低,节目制作成本不断增长等问题,作为客家地区的传统媒体,应当在不断创新和深度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电视节目上下功夫。梅州市广播电视台最近几年相继推出的《围屋人家》《讲牙舍》等栏目,在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并通过“阿姆话”来讲故事,收视率不断攀升。这也说明只要能挖掘制作出适应市场需求,适合地方特色的方言节目,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客家广电等传统媒体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应当积极适应市场需求,深入基层,采制一些接地气的文艺节目,不断创新节目形式,挖掘本土特色,贴近群众生活,保障节目质量,才能保持客家广电品牌长久的新鲜感和生命力。

(二)结合客家传统文化,促进区域资源共享

弘扬和传承优秀文化,让传统文化流淌于电视节目的脉搏中,以文化软实力的方式展示我国的当代形象,是所有电视媒体人应尽的责任2。深厚的客家传统文化是客家人的精神命脉,为客家广电品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电视媒体应从中汲取养分,如深度挖掘一些传统文化民俗、历史人物故事等,并实施“走出去”战略,与其他客属地区进行互动交流节目,让各个客属地区的节目资源共享,增加收视率,进一步传承、弘扬客家文化和方言,呈现客家文化的原汁原味。

(三)利用新媒体平台走融合发展之路,吸引年轻观众群体

促进广电品牌的发展,还需要借助新媒体这个广阔的平台,走融合发展之路。新媒体不受地域、设备等限制,可通过互联网在世界各地传播。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这一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正不断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特别是年轻受众的喜爱。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等载体的融合发展将大大提高电视媒体的传播影响力,同时也是电视媒体未来的发展方向3。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走融媒体发展路子,更好地传播客家文化,也成为客属地区广播电视相关部门探索和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此,客属地区广播电视应积极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并且通过在海内外客家人相对集中地区举办推介活动以及将优秀的客家文化产品在海内外地区新媒体平台上线,吸引更多的观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观众收听收看,使他们更进一步了解客家文化,爱上客家文化。

猜你喜欢
客家话梅州市梅州
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展陈提升开展仪式
客家文博(2023年1期)2023-03-28 07:10:12
梅州咸菜“腌”出大产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梅州咸菜 “腌”出大产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梅州明眸
中国自行车(2022年6期)2022-10-29 01:59:12
广西客家话持续体标记的主要类型及历史演变
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侨思小学作品集
ViVi美眉(2021年9期)2021-01-14 07:17:47
有趣的客家话
解决孕吐难题 让孕妈妈更安心——记梅州市早孕安科技食品有限公司
梅州,“美州”
梅州市山地果园运输机的现状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