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华 覃亚林
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族群是一种内核稳定、边界流动的人们共同体,它为多种社会结构提供了象征力量,从国民国家到地方团体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1。从本质上说,“族群”是情感-文化共同体2。庄孔韶将族群视为“人们在交往互动和参照对比过程中自认为或被认为具有共同的起源或世系,从而具有某些共同文化特征的人群范畴”3。族群文化,则是一个主权国家内区域性的、部分人口的文化4。客家是一个独特的族群,是汉民族中的一个地缘性群体;因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在海内外影响颇大。但伴随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客家的传统生活也不断被同化、简化而丧失其独特性,传统的客家文化已经濒危,大量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等宝贵史料正在消失。在此背景下,利用影像记录和传承客家传统文化的工作显得意义重大。本文主要基于历时发展的层面梳理客家现有的影视作品,并探讨其在当代的文化传承意义。
若要追溯客家影像文本的历史,台湾应是主要的发源地。1973年,台湾诞生第一部反映客家生活的影片《茶山情歌》,这是一部客家山歌音乐片,讲述大学毕业生范鸿彬回乡搜集客家民谣,在走访茶山途中邂逅采茶女彭美华,两人互生好感,并在茶山互对山歌,进而相恋的动人故事。此后,以客家族群及其文化为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影视作品相继出现。2004年至2005年间,台湾桃园县首次举办“客家影展”,先后展映了《茶山情歌》《源》《原乡人》等12部客家题材影片。这十二部影片聚焦客家族群的历史与现实,描绘客家文化传统与现实境遇。由于那次影展是由桃园县文化局委托桃园县社区营造协会举办,因而被认为是“客家电影第一次以官方姿态现身”。2003年7月,台湾电视公司创办的客家电视台(Hakka T )正式开播,是全天候(24小时)用客家话播音并向全球开放的有线电视频道,旨在让所有客家与非客家观众了解、欣赏30多部客家话电视剧(并非全部源于客家题材,但全部用客家话配音)。
香港作为客家人主要的移居地之一,同样制作了一些客家影视作品。如2009年陈卓玲导演的5集纪录片《华人移民史-下南洋》,叙述了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等地客家人当年的移民经历,刻画了情系桑梓,不忘建设家乡,关怀同乡子弟,为家乡以至中国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海外客家群像5。另一部2014年出品由陆天华导演的电视剧《来生不做香港人》,又名《客家女人》,则是叙述了两个客家姐妹重逢与恩怨的情感历程。
表1 台湾、香港地区客家题材(元素)影视作品一览
在中国内地,关于客家的影像记录始于上世纪80年代,“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制定了‘四级办电视’的方针,客属地区的市县电视台纷纷成立”6。客属地区的电视台起初主要通过新闻片和专题片的形式记录和展现客家地区的风土人情,如1995年永定电视台拍摄制作了纪录片《神奇的永定土楼》,以影像手段介绍永定土楼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奇观;同为1995年出品的《祖屋》则反映了地处福建省闽清县板东镇的中国现存整体面积最大的一处古民居——宏琳厝内的人和事。其后,永定、梅州、赣州、惠州、河源等地方台也制作了部分客家题材的电视纪录片。近年来,讲述客家人迁徙历史和呈现客家杰出人物的纪录片也不断出现,如2015年深圳广播电视集团拍摄的30集电视纪录片《再访客家人》正式播出,该系列纪录片被认为是20年前播出的12集专题纪录片《客家人》的延续,由《客家人》摄制组原班人马拍摄7,20年后重走客家路,再访客家人,“意在通过展现20年间客家人的变化,思考当今如何传承和发展客家文化和精神”。2018年播出的电视纪录片《客家新丝路》《人在天涯》则关注客家人对“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贡献,展现客家文化在连接海内外华人华侨方面的重要作用。
表2 中国内地制作的客家题材纪录片
客家古邑2 0 0 7-2 0 1 2河源电视台(纪录片栏目)玉扣纸 2 0 0 9 鬼叔中 独立纪录片土楼探秘2 0 0 9魏宝和杨建军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老族谱独立纪录片客家人2 0 1 0 2 0 1 0鬼叔中海峡卫视(纪录片栏目)天下客家2 0 1 0车济民河源电视台土楼探秘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砻谷纪2 0 1 1 2 0 1 1鬼叔中独立纪录片余光之下独立纪录片客家文化寻根系列电视专题片2 0 1 1邓伯超凤凰卫视《南粤纪事》栏目组,包含《客家山歌》、2 0 1 2《客家乡情》 等 3集专题片罗盘经2 0 1 2鬼叔中独立纪录片中国的力量之客家人中央电视台《特别呈现》栏目2 0 1 2梁坤拓荒客家人广东新兴电视台客家足迹行2 0 1 3 2 0 1 2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下南洋2 0 1 3周兵等北京新影世纪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大迁徙2 0 1 4 B T V纪实频道,讲述历史上客家人的数次迁徙梦里客家郑州电视台丝路南洋2 0 1 5 2 0 1 4梅州市广播电视台再访客家人2 0 1 5深圳广播电视集团春社谣独立纪录片七圣庙2 0 1 6鬼叔中独立纪录片2 0 1 5鬼叔中客家新丝路2 0 1 8中共龙岩市委宣传部、龙岩市文广新局、龙岩市外事侨务办公室指导,龙岩文化旅游发展集团、福建广播影视集团海峡卫视共同投资摄制,海峡卫视首播
(注:制作年份和导演等信息无法确认的,暂阙如,下表同)
随着客家群体自我意识的逐渐凸显与固有的客家情怀,部分独立纪录片导演加入客家影像记录的行列,代表人物如身为客家人的鬼叔中。自2009年迄今,鬼叔中先后创作了《玉扣纸》(2009年),《老族谱》(2010年),《砻谷纪》(2011年),《罗盘经》(2012年),《春社谣》(2015年),《七圣庙》(2016年)6部纪录片,所有纪录片均以客家习俗为叙事核心,将客家族群传承至今的风俗人情呈现于荧屏。广东梅州客家人邓世杰于2015年策划了“2015‘边界漂流’——齐放客家影展”,6部独立影片呈现了福建、广东、海南,乃至印度加尔各答等地客家族群的生活与变迁,展示了客家文化的现状与生态。
在客家题材纪录片兴起之际,展现客家族群的电视剧和电影也渐渐出现在银屏上。1994年,中国内地制作了第一部客家题材电视剧《土楼人家》,该剧于1994年在永定拍摄,是第一届永定土楼文化观光节的特制节目,一共8集,由福建博艺文化传播公司、龙马集团公司与永定县人民政府合作拍摄,并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还将该剧译成英语对外播放。同年,由珠江电影制片公司出品的梅州市第一部山歌剧电影《啼笑冤家》上映,该片是一部客家话电影。根据同名客家山歌剧改编,讲述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广东某客家山村,刘十三和黄二嫂争相承包村口的风采酒楼的故事。此后,2004年由辽宁大连电视台公众频道首播的电视剧《围屋里的女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此剧以客家习俗为背景,以客家的标志性建筑围屋为主要活动场景,叙述了19世纪末至抗日战争初期,一群挣扎在情感与生死线上的客家女性在围屋“清洁堂”里的故事,反映了旧时代客家女性群体的悲情与不幸。内地多家电视台购买了该剧的播出权,制片方还携该部电视剧在戛纳电视节上设展,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关注,伊朗国家二台和美国一家影视公司购买了该剧的播出权。国内其他媒体和个人也相继拍摄制作了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如央视《走遍中国》栏目播出的《客家足迹行》,以及电视剧《下南洋》《大南迁》《土楼里的女人》,这些影视作品或聚焦客家族群的迁徙历史,或关注客家人物与习俗,将客家族群的形成、发展与变迁进行艺术的再现。
此外,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等地的电视台也相继开设客家专题栏目,如广东惠州电视台和广西贺州电视台都有《客家》栏目,福建龙岩电视台开辟《客家风》栏目,广东梅州市各区县电视台(包含梅州二套、梅县广播电视台、蕉岭广播电视台、五华县广播电视台、兴宁市广播电视台、平远电视台、大浦电视台、丰顺县广播电视台)开设了《这里是客家》栏目。广西南宁、玉林、陆川、博白、合浦等也是客家人聚居地,为了弘扬广西本土文化,展示客家文化底蕴,提升广西地区文化影响力,广西电视台科教频道制作播出了大型客家选秀节目《客家达人秀》。
表3 中国内地制作的客家题材影视剧
远山的土楼2 0 1 3龚智勇北京红布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星座国际传媒、世纪长龙影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土楼里的女人客家人2 0 1 4都晓2 0 1 4李辉哈尔滨电視台影视频道首播大南迁2 0 1 4阎清秀北京霏霖子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亲亲中国爹娘2 0 1 5田镇宝贤投资有限公司、瑞尔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新作品影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客家风云2 0 1 7罗长安龙行盛世、奥飞传媒、俏星文化、杭州巨擘、上海影游、龙岩连城联合出品客家往事客家妈妈梅州市山歌剧系列福建省龙岩市政府和北京中视新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筹制北京电影学院、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2 0 1 3年开机《山魂》《桃花雨》《红婚纱》《合家福》《丘逢甲》《虹桥情》等
2014 年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8
客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包含曲艺、建筑、饮食、习俗、服饰等众多方面。仅在习俗方面就形式繁多,如生育礼俗,包括从妇女求育到婴儿周岁的一系列习俗,诸如保胎、催生、埋胞衣、做月、送鸡酒、送红蛋;而婚嫁仪式,则指从说亲到婚后的一段蜜月生活礼仪,有做媒人、看妹子、查家、定亲、下聘、送嫁妆、行嫁、送嫁、接亲、三朝回门等环节。客家传统的节日庆典也是丰富多彩,从中可见多姿多彩的客家生活景象,比较重大的传统节日活动,如五月节、八月半、九月节、过年、上元祈福、赛龙舟、游花灯、送灶神、舞龙、舞狮、游大龙。
这些习俗有的与其他民族或族群有着历史渊源关系,如客家女子出嫁时哭嫁、对歌即与畲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婚俗相似。通过客家影视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民俗文化的生动再现。而且,客家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蕴藏着许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影像记录这些丰富多彩的客家民风习俗,有助于保存一份翔实、珍贵的族群文化史料。
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提出“前喻文化”之说,意思是晚辈从长辈处习得文化,是数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一切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9。在客家族群文化的传承中,也主要沿袭这一传播路径,老一辈人将客家文化以日常礼仪、习俗等方式传递给下一辈,代代相承。其间,仪式展演在客家民俗传承中起了重要的媒介作用,通过各种仪式活动使文化习俗得以延续和传扬。一些客家地区拍摄制作的人类学影片,真实地再现了原生态的客家民俗文化,蕴含了传统的客家精神和民族认同意识。可见,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民俗文化的延续是对中华文化资本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