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中的“钦差大臣”对我国现行巡视制度的鉴示

2018-01-23 20:04
关键词:包公清官百姓

燕 筠

(山西大学 文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中国戏曲中的“钦差大臣”是传统艺术塑造的古代官员形象,他们活跃在民间戏曲舞台上,常常表现为民做主的正面形象。他们由皇帝钦派,微服私访,查办贪官污吏,其良好的清官形象反映了民间百姓对清明政治的向往。深谙传统文化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关于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研究部署巡视工作情况的报告》讲话中特别提到“钦差大臣”,他说:“中央巡视组是中央直接派的,要当好‘钦差大臣’,善于发现问题,发挥震慑力”[1]。他将巡视官员称为“钦差大臣”,这一提法表达了他对于巡视工作的重视及对巡视官员的期许。

党的十八大以来,起到“反腐利剑”作用的“巡视”工作受到人民大众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如何用好巡视这把“利剑”,让巡视制度发挥更大威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我们使用传统话本小说、戏曲等大众通俗文艺呈现出的故事材料来研究古代巡视文化,就是一种对历史智慧的运用,对于深入把握百姓对巡视官员的想象和对政治清明的诉求,以古鉴今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传统戏曲中“钦差大臣”的角色定位与职能要求

(一)钦差大臣的角色定位

传统戏曲作品中经常出现“八府巡按”“巡按御史”“钦差御史”这样的官员,他们奉旨出京,巡查私访、督察案件,手持“尚方宝剑”,重典治吏,为百姓主持公道。狄仁杰、包拯、海瑞、况钟等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出现在这些作品中,成为百姓耳熟能详的“钦差大臣”。

“钦差”作为官职名称出现在官方公文中是在明代,而在民间却早有“钦差大臣”称谓。通俗意义上是指古代由皇帝钦点任命而专门从事某项督查工作的官职人员,传统戏曲中出现的“八府巡按”“巡按御史”“钦差御史”等都是“钦差大臣”的别称。包公戏中,包拯的官职名称或为开封府尹,或为龙图、待制,但在百姓口耳相传的故事、戏曲中,他就是握有御赐铡刀的“钦差大臣”。元代杨显之的杂剧《潇湘雨》第四折中“(净扮驿丞上)诗云:往来迎送不曾停,廪给行粮出驿丞。管待钦差犹自可,倒是亲随伴当没人情。小可是临江驿的驿丞,昨日打将前路关子来,道廉访使大人在此经过,不免打扫馆驿干净。大人敢待来也。”[2]这里把元朝的“肃政廉访使”也称为钦差,可见百姓对“钦差大臣”的理解较为简单,只要奉旨查案,其职能倾向于监察巡视的官员就可称为“钦差大臣”,而与官职名称无关。在元杂剧《窦娥冤》中,为窦娥申冤复仇的窦天章是钦差大臣,他身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由朝廷派遣而来,身居要职,执掌大权,手握“敕赐势剑金牌”,以“体察滥官污吏”为务,具有“先斩后奏”之权[3];在元杂剧《陈州粜米》中,为张撇古申冤的包公是钦差大臣,虽然仅仅是待制的官名,却被朝廷委派前来陈州监察赈灾情况,被授予“势剑金牌”,先斩后闻[4]; 清代传奇《双熊梦》中,苏州太守况钟在了解熊氏兄弟的冤情后,向朝廷请旨,以官职担保,重审冤案,他也是百姓心中的钦差大臣[5]。诸如况钟这种非“钦差”官职却深得百姓爱戴的“钦差大臣”,他们在戏曲中的形象反映出百姓对巡视官员所期盼的模样。

监察巡视制度,古已有之。从尧舜时期的“天子巡守”,到汉之刺史、唐之谏官、明清之巡按御史,这种由皇帝派来自上而下的巡察,在封建社会中央对地方的监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6]。在大部分的清官题材传统戏曲中,为百姓做主的清官身份是巡视官员,他们的职责是“代天子巡”,巡察一方官员,收纳百姓意见,实现老百姓上达天听的朴素愿望。在君权神授的政治理论下,“钦差大臣”就是天子的代表,百姓期盼这样一个被皇帝派来的官员把社会公平正义带给自己。由于这个官员职位的特殊性,在传统戏曲的舞台上,他们呈现出了别样的风采。

(二)“钦差大臣”的职能要求

元好问诗云:“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7]做官最难在于保持清廉。多数为官者在入仕之初都有着清正廉明、济世报国的志向,但总有人难以长久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而被诱惑俘虏。清官却能以坚定之志保持为官廉洁、不谋私利,从而被百姓期盼、传诵,这是清官谓之为“清”的根本。窦天章说:“只因老夫廉能清正,节操坚刚,谢圣恩可怜,加老夫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之职”(《窦娥冤》)。元杂剧《盆儿鬼》中包公唱道:“老夫秉性正直,历任廉能,有十分为国之心,无半点于家之念。”[8]在百姓心中清官首先是清廉的,“做官的要钱便糊涂,不要钱方清正”(《陈州粜米》)。百行德为先,治政廉为首。明朝著名清官于谦有“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诗句,道出了清官“两袖清风”的道德追求与精神境界。

在古代社会的清官身上,寄托着百姓对清平社会的向往,故戏曲中的清官是敢于为百姓做主的“钦差大臣”,他们主持公道,惩处邪恶,铲除贪官。他们“将金牌势剑从头摆,将贪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使“王家法不使民冤”(《窦娥冤》)。元代杂剧《灰阑记》中包公说:“敕赐势剑金牌,体察滥官污吏,与百姓申理冤枉,容老夫先斩后奏。”因为有了敢于为民做主的“钦差大臣”,《鲁斋郎》中“哪一个官司敢把勾头押,题起他名儿也怕”的皇亲国戚鲁斋郎,被包公施计斩首;《陈州粜米》中那个“打死人不要偿命,如同房檐上揭一个瓦”的权豪势要小刘衙内和杨金吾,也被包公毫不留情地问斩;《生金阁》中“打死一个人,如同捏杀个苍蝇相似”的庞衙内,更是被包公“押赴市曹斩首示众”。海瑞“平生是一个洁廉耿介之官,自做官以来,从不曾吃过百姓一杯茶酒”(《海公大红袍全传》第五十回),被称为南包公。清官况钟清正有为,冯梦龙《警世通言》有文《况太守断死孩儿》,其中机敏公正的况太守就是以况钟为原型塑造的。清代戏曲家朱素臣则取材冯梦龙《醒世恒言》中的《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改编成戏曲《双熊梦》而传唱至今。《明史》称“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9],这是他深受百姓爱戴,被编入戏曲故事留得美名的缘由。民为社稷之本,以“为民请命”为己任,承担民意的代言人。古代戏曲中的清官,其责任担当值得赞颂。

质而言之,狄仁杰、包拯、况钟、海瑞,这些被老百姓称赞为清官的戏剧角色,本是古代真实的历史人物,当他们反映了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群众基础的民间意识时,他们就成为廉洁奉公、为民众主持公道的象征符号,他们的故事凝聚了细民百姓对理想父母官的向往和期盼,故而爱民如子的清官被奉为神灵,受人祭拜,保佑人民生活太平无忧,安居乐业,休养生息。

二、“钦差大臣”故事对当今巡视工作的启示

传统戏曲中的“钦差大臣”对当代巡视制度以及巡视官员有何启示?原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曾强调“巡视是对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巡视,是政治巡视不是业务巡视。”[10]这强调了考察官员的政治素质。而“打铁须要自身硬”,身为“钦差大臣”的巡视官员们的官品必须是经得住考察的。在提倡巡视制度建设的今天,我们并不是呼唤封建社会的清官意识,但任何先进制度的执行,都需要德才兼备的先进分子。以古为鉴,考今得失,社会对官员道德层面的要求是亘古不变的,如何效法前贤也是传承良好传统,古为今用的议题。

(一)巡视官员的选拔

话本小说及戏剧作为最贴近百姓生活,反映平民意识的通俗文学载体,充分表达出百姓对为官者言行的期待,尤其是对天子派来的“钦差大臣”的能力修为更是有所希冀。而历朝历代对巡视官员的选拔非常严格,我们可以看到,在戏曲中的清官身上体现出儒家理念规范下的人格魅力:身在庙堂,心怀天下。孔孟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经过科举取士、进入仕途的官员们内化于心的追求与理想,是自身进行人格修行的途径,内心的信仰驱使他们积极进取,入世开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们拥有的政治抱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支撑大道,勇于担当,是他们树立的社会责任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他们追求的大丈夫气概。唯其如此,在复杂的官仕环境中,清官们才能保有纯粹的气节与风骨。这些品格在传统戏曲中的清官身上均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

在现代廉政建设中,我们的巡视官员是接受过良好的科学教育的高素质人才,对其选拔更应侧重于巡视官员是否具有“钦差大臣”的责任感、使命感。古代清官尊奉对国家、君王的忠诚。在今天,忠诚的含义就是忠于国家忠于党、忠于人民及自己的职守。忠诚于谁的价值取向,明确了为谁巡视的目的,树立服务于党和人民的责任感、使命感,促使其在巡视中积极发现问题并合理解决问题。凡在巡视中不作为的、不能坚持原则的官员,是不适合当监察官的。巡视官员的选拔以德为先,也要德才兼备,而这一“才”突出的应该是作为巡视官的智慧。古代戏曲中的清官在断案中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是因为他们智谋出众,方能不畏权贵,与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斗智斗勇。今天的巡视官员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所应担当的责任重大,对付握有重权的贪官污吏,必须有以小事大的智慧。

用传统儒学滋养官员的心灵,用党性原则锤炼官员品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使其砥砺操行,标拔志气;使其对天道民心心存敬畏,修得忧济苍生的精神境界,为正本清源做出贡献。传统戏曲带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就在于:对巡视官员的选拔首先应放在道德层面的高标准严要求,使巡视官员自觉注重个人的律己修身,才能在巡视工作中廉洁自律,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尽职尽责。

(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自秦朝以来的巡视监察系统都是独立于行政体系之外的,巡视官员的权力运行,必须要保证监察机构履行职能。在戏曲故事的演绎中,那些被巡查的贪官污吏背景强大、权力过大而作恶一方,“丹书铁劵”或“免死金牌”就是其权利的象征物。如《陈州粜米》中的刘衙内向皇帝讨来了御赐紫金锤,皇帝以下的文臣武将、百姓黎民打死勿论;《智斩鲁斋郎》中的鲁斋郎,可谓特权阶层的代表人物,“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再没双”,他地位显赫,霸道横行、欺男霸女、无恶不作;《三勘蝴蝶梦》中的葛彪,也是“打死人不偿命”的“权豪势要”;《智赚生金阁》中的庞衙内,“打死一个人,如同捏杀个苍蝇相似”。从这些戏剧情节透漏出,贪官污吏的权势显耀,甚至阻碍了巡视督查的执行力,原因在于缺少权力制衡,使巡视监察失去效力。

“钦差大臣”的权力,更应该被监察。他们是“代天子巡狩”,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官员。“凡政事得失,军民利病,皆得直言无避”[11],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力。如元朝时有言“御史台譬之卧虎,虽未噬人,人犹畏其为虎也”[12],可见其位高权重,让人忌惮。这种权力使用得当,可以成为惩处奸佞的利器,但巡视官员也是人,是手握重权的人,其不受监督同样会腐败。在戏曲舞台上,“钦差大臣”们手握“尚方宝剑”可以“先斩后奏”。如包公戏中,包公备有御赐铡刀,无论文臣武将,抑或称霸一方的流氓地痞,包公均可现场裁决,将作恶者送上断头台。“尚方宝剑”即代表“如朕亲临”,代表皇权,代表王权时代“不受限制的权力”。这种权力若真如舞台上那般掌握在“清官”手中,当然可以救民于水火,惩处贪官污吏;但若“尚方宝剑”被奸佞掌握,百姓的冤屈将无处申述。在皇权社会现实生活中,不仅祸害百姓的污吏常见,袒护赃官污吏的昏君也常有。因此,在戏曲、通俗小说中,不仅有“尚方宝剑”,还出现“八贤王的打王金锏”和“包公的龙头铡”, 百姓渴望明君,期盼清官,清官握有“尚方宝剑” 是黎民百姓最朴实的愿望;八贤王“上打昏君,下打佞臣”的打王金锏是百姓特别希望出现的制衡权力的利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皇权,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服务于党和人民的巡视监察制度就是权力制衡的“打王金锏”,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就是“钦差大臣”手中的“尚方宝剑”。渴望明君,不如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里的制度;期盼清官,前提是完善和落实巡视监督机制,让贪官污吏无可藏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13]因此,无论“钦差大臣”还是地方官员,权力必须置于人民大众的有效制约和监督之下。

(三)巡视形式

微服私访是戏曲中的“钦差大臣”巡察办案常用的方式。在《陈州粜米》中,身为“钦差大臣”的包拯,将自己装扮成赶车人,沿途暗访,从知情人王粉莲口中了解到案情真相,得到关键证据,最终将赃官杨金吾和小刘衙内绳之以法。“一个包龙图暗暗的私行,唬得些官吏每兢兢打战。”[14]可见,巡视官的微服私访是赃官奸佞害怕的方式。巡视官要想掌握巡视对象的政声人品,要想不被表象所蒙蔽,“微服私访” 是较为有效的巡视方式和手段。通过这种途径,贴近百姓、贴近民间,了解民生疾苦,做到下情上传,为查处奸佞获得证据。借鉴戏曲中清官查案的微服私访,用于今天的巡视工作,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其实巡视的方法手段多样,可以明察,可以接受正义者的举报、上访,还可通过网络收集舆情,为巡视官出巡提供查案的线索,而微服私访是查证网络舆情是否属实的有效手段。因此,强化监察职能,注意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有效的巡视方法和手段,能更好发挥巡视对腐败的震慑作用。

三、结论

中国戏曲中的“钦差大臣”形象反映了传统社会中百姓的“钦差”情结。古代钦差由皇帝亲自委派,代表皇权。从传统戏曲角度考察研究“钦差大臣”的角色定位与职能要求,反映出“钦差大臣”若要活在百姓心中,其立身之本在于具有两袖清风、廉洁奉公的道德操守与为民做主的勇气担当;而由于其代表国家意志,地位与权力也存在无限制的问题。在当代社会,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巡视官员,面对形形色色可能出现的诱惑,如何合理运用手中权力?戏曲中的“钦差大臣”为我们思考当代巡视官员的官德品行,以及“将权力关在笼子里”的制度建立提供了启示。

以戏为镜,知古鉴今。激活传统戏曲中蕴含着的反腐倡廉历史智慧,古为今用,使党领导下的巡视工作卓有成效地发挥“利剑”作用,推进巡视制度更加科学规范,促进国家的政治清明。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关于巡视工作的一组重要论述[J]. 党的文献,2015(1):3-6.

[2] 奚海,陈旭霞,张炳森,等.元曲名家精粹——燕赵元杂剧名著二十种选注[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430.

[3] (元)关汉卿.关汉卿全集[M].吴国钦,校注.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32.

[4] 王季思.全元戏曲:第六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101.

[5] (清)朱素臣.十五贯校注[M].张燕瑾,弥松颐,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22.

[6] 王仰文.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现代观察[J].兰州学刊,2010(2):124-127.

[7] (金)元好问.薛明府去思口号[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0:265.

[8] 王学奇.元曲选校注[M].万历博古堂刻本书影电子版.

[9] (清)张廷玉.明史:况钟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4378.

[10] 中央纪委监察部.巡视是政治 巡视不是业务[EB/OL].[2016-01-11].http://www.ccdi.gov.cn.

[11] (清)张廷玉.明史:职官二[M].北京:中华书局,1974:1780.

[12] (明)宋濂,王祎.元史:董俊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6:3495.

[13]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EB/OL].[2013-01-22].http://www.xinhuanet.com.

[14] 李健吾.一个有血肉的包公——杂谈《包待制陈州粜米》杂剧[J].名作欣赏,1980(2):29-34.

猜你喜欢
包公清官百姓
清廉山西建设·清官廉吏(四)
—— 陈廷敬
清廉山西建设·清官廉吏(四)
—— 陈廷敬
清廉山西建设·清官廉吏(三)
——于成龙
送《包公家宴》,享德育大餐
包公吃鱼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记着你
“女包公”
百姓看家“风”
包公与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