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红
(大连市社会福利院养老三分院,辽宁 大连 116013)
随着中国社会的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合并慢病的老人选择了在养老院度过他们的晚年生活,我们养老院是医养结合的养老院,对这些合并慢病老人进行健康教育是护士重要的工作职能之一,我们采用知信行模式探索适合养老院的健康教育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知信行理论模式是迄今用来解释个人知识和信念如何影响健康行为改变最常用的模式[1],它将人类健康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3个连续过程,即知识-信念-行为。健康的知识是基础,积极的信念及态度,自我效能良好是促进健康的动力,正确的行为改变是达到健康的终极目标[2]。
健康教育首先是让老人们获取知识,在养老院居住的慢病老人们大多是病情相对平稳的,需要的是用药依从性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坚持。如要坚持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低盐低糖低脂饮食,根据身体情况进行一些功能锻炼等。因为长期受慢病的困扰,老人们自己也久病成医,自己有一套关于疾病养生的知识,但细细了解下来,老人所拥有的所谓的健康知识,许多是错误的,甚至是对他们本身疾病非常有害和危险的,所以护士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注意:
1.1 健康知识的选择上要正确:选取已经经过实践认证正确,有理论依据的健康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有老人拿着从街边发放的保健品宣传单问护士,“你觉得这药对我的病有好处吗?”,“这上面讲的是真的吗?”,有的老人久病乱投医,到处寻找偏方,偏信某人的治疗方法,也让亲属和医护人员倍感无奈。这些健康信息存在内容针对性较差及广告诱导性较强等特点,患者难以提取必需的护理知识,并且还极有可能被错误信息所影响[3]。居住在养老院不同于医院,老人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在不同时期的侧重点也会不同,护士在平日的工作中先对老人进行评估,看老人需要什么健康知识,有针对性的加以准备。
1.2 健康教育的形式上要灵活:经过护士的评估如果是共性问题,可以组织团体性讲座,也可以定期请大医院的知名专家给老人进行讲座,老人的参与度都很高。如果是老人的个性需求,可以一对一的进行健康教育。护士选取正确的健康知识进行讲授时要注意浅显易懂,要将晦涩的医学名词尽量用老人能理解的词语进行表达,还要避免“填鸭式”的教育,老人的接受能力毕竟有限,可以分时间段逐步进行。健康教育也并非全部依靠口头说教,也可以通过制作宣传卡,宣传板,借助多媒体,移动网络来进行。近年来许多人在健康教育的形式上进行了探索,如应用微信视频[4]、微信公众平台[5]、专题讨论会[6]等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对于养老院来说,限于条件和入住老人的知识层次,有些可能无法实行,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借鉴。比如老人居住的房间都有电视,可以让老人收看一些权威的养生类节目,收听广播等更切实可行,这些传播媒介的保健知识对老人也是很有帮助的。
进行健康知识的学习以后,要让老人产生坚定的信念,健康信念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为、采纳健康行为的关键,当个体有足够维护健康的意愿时,才能激励其去采纳维护健康的行为,在患病后,患者才能积极就诊并接受正确治疗[7]。工作中护士要应用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增加慢病老人的健康信念,让他们有信心将这些健康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和疾病的康复中。
2.1 给予老人鼓励、支持:健康教育后护士要及时了解老人的接受及掌握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及时的提醒,会让老人对健康知识加深印象,使之尽快转化为他们头脑中的信念,坚信自己能将这些健康知识加以应用,得到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对自己所患慢病的正确认知方式。因为慢病老人的病程延长和疾病的困扰,老人的负性身心体验会愈加强烈,治疗的依从性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坚持都有下降的趋势,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护士要给与积极的、正性的引导,提高老人的自我管理能力,纠正不健康行为。
2.2 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护士要积极地给以引导,比如说“您看,某某大爷都能坚持,您一定也行的!”在患有慢病的老人中寻找在某个方面做得好的做榜样,让他(她)现身说法,老人们可能更愿意接受,也会产生更好的促进作用,老人们会觉得,他能做到,我也能做到。
2.3 提高老人的自我效能感:近20年,自我效能理论在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理论指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决定或影响其对行为的选择和坚持[8]。患者自我效能越理想,自我管理能力越好[9]。老人们由于年龄的增大,身体功能的下降,记忆力减退,自我效能感往往也很低,有的老人觉得自己力不从心,对自己没信心;有的老人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不愿意去学习,不愿意去改变。护士要耐心的与老人交流,消除他们的顾虑,让老人真正认识到健康知识的重要性,只有老人自觉自愿的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和有必要在健康问题上做出改变,才会形成一种信念,老人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了,也会促进这种信念的形成。
有了健康知识,有了坚定的信念,下一步就是行动,真正的将这些健康知识应用下去,转变成自己真正能够掌控的健康行为。实际工作中,有的老人光说不做,行动力差,护士要给予他们帮助:
3.1 帮助老人制定健康计划:由于老人的知识水平及相关健康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护士要帮助老人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计划。比如给一位有腕式血压计的高血压老人制定一个监测血压的健康计划,平日一天三次(早、中、晚)固定时间自测血压,当有特殊情况(用药改变,身体不适,运动强度大等)加测血压并记录,老人容易操作执行。
3.2 及时的监督老人对计划的执行情况:针对慢病的健康计划执行起来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护士要对健康计划及时的监督和提醒,老人很容易懈怠,有的可能还会3分钟热血。及时的提醒会让老人形成一个习惯,逐渐内化为他们的一种自觉的行为。比如护士在查房时可以询问一下,“大爷,您的血压坚持测了吗?小本本给我看看。”做得好的老人都会很乐意拿出来给护士看,做得不好的则会很不好意思,会主动的进行调整,配合完成。
3.3 对健康计划及时做出评价:健康计划制定时要有一个周期,在执行过程中和周期结束时,护士要及时的对老人执行健康计划的情况做出评价,以便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护士的评价会给老人增加信心和成就感,促进老人提升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是主动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只有患者充分意识到必须通过自己的改变才能有所提升,才能主动参与到健康管理中[10]。有的老人反馈,“我以前都是稀里糊涂的过,现在你看看我测得血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非常有信心把我的血压控制好”。此时这位老人已经将自我监测血压转变成了自己的一个很好的健康行为。
应用知信行模式在养老院合并慢病老人中开展健康教育,不仅使老人们获得了关于慢病的相关知识,更使得老人坚定信念,有动力去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最终获得健康的行为,这种模式老人更容易接受、更容易坚持、更容易执行,是比较适合养老院老人的健康教育模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