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霞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4)
亚低温治疗是一种以物理方法将患者的体温降低到预期水平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1]。虽然亚低温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但有严重的致残率。因此,本院特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并予以不同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以给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建议,具体情况如下。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于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11月进行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4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并以实施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每组均20例。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为(56.5±21.5)岁;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38~77岁,平均年龄为(57.5±19.5)岁,。应排除:严重心脑血管基础病史者、精神病史者。应选入:所有患者均由暴力外伤导致重症颅脑损伤。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予以对比可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一定的对比。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血压、脉搏、体温、呼吸、意识改变、瞳孔变化等)进行严密观察。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并予以及时的处理。
1.2.2 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①体温监测: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体温进行严密的监测。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体温监测方式是对肛温进行测量,护理人员妥善安放体温探头,防止脱落移位。降温速度以1~1.5 ℃/h为宜,4 h内肛温降至32~35 ℃,在达到目标温度后,对温度予以维持,不能忽高忽低。并每半小时对患者肛温进行巡视和记录,在稳定后可每隔1 h进行巡查,并根据降温效果调节预置温度。②神经系统护理:对患者的心率、血压意识、瞳孔变化以及血氧饱和度等进行严密观察,并可使用CGS或RASS进行检测评分。并加强对患者是否存在抽搐情况的观察,如果有患者发生抽搐,应减少刺激,在进行护理时动作应轻柔,确保患者的舒适感。如有必要可适当使用一些镇静类药物,冬眠合剂药物使用控制。③呼吸系统护理: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对患者呼吸系统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以及节律的变化。并及时清理干净气道分泌物,确保患者气道通畅,加强患者气道湿化度,在进行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可分为四个类别: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以及总满意。(十分满意+基本满意)/患者总数×100%=护理总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综合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4.0,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根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满意情况对比:十分满意:对照组3例(15.00%),观察组15例(75.00%),χ2=72.727,P=0.000;基本满意:对照组11例(55.00%),观察组5例(25.00%),χ2=18.750,P=0.000;不满意:对照组6例(30.00%),观察组0例(0.00%),χ2=35.294,P=0.000;护理总满意:对照组14例(85.00%),观察组20例(100.00%),χ2=35.294,P=0.000;经过比较显示,观察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近几年,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使用该方法治疗可有效控制较为严重的应激反应,如心律失常、神经源性肺水肿、急性消化道溃疡等[2]。但亚低温治疗虽然能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致死率,但致残率仍较高的,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给使用该方式治疗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3]。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实施的综合护理,加强对患者的体温监测,防止因为体温降低造成不必要的感染[4]。还加强多患者的神经系统护理,观察是否存在抽搐情况,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予以及时的解决,从而保证患者的高安全性;并加强对患者呼吸系统的护理,及时清理患者的呼吸道,防止因为堵塞等原因导致患者肺部发生感染,并在整个实施过程中,确保操作的无菌性,从而全方位的保证患者的安全。经过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对比对照组,满意率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亚低温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时使用综合护理措施,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患者的高安全性,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予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