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俊俊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所谓的音乐学,通常情况下就是指,将培育音乐师资作为主要目标,以推动音乐教育得以良好发展的专业学科。伴随着音乐教育及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音乐教师的队伍也变得逐渐庞大起来,人才市场逐步的脱离平稳、趋于饱和,使学生们的未来就业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在这一形势下,积极的顺应于时代发展,对音乐学的课程进行改革,从而有效的提升师资们的专业能力及综合水平,使其拥有一个辽阔的发展前景,就显得尤为必要。
音乐学所要培养的,往往是面向于基础教育当中的师资,从目前的教育形势上看,伴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中小学校当中的音乐教育在这一环境下也开启了全新的探索及改革,而新课改也期待着具有同样理念的教师队伍,使得高校中的学生们面临着新的问题及挑战[1]。
然而,对于教育而言,其作为服务方式当中的一种,教育方向、目标是尤为关键的,假如音乐教育丧失了这种服务性的方向及目标,就只会是百辛无获、无言成败的。而音乐学教育也同样如此,通过课程体系的转变,不仅扭转了目前的课程形式,也终止了一些不良趋势、因素的蔓延,使得课改中的思想,成为了音乐学发展中的主流。
《课程纲要》中指出,音乐学改革的主要对象,就是针对于该专业中的必修课程,在某种程度上,应对原本的理论课程进行整合,以有效的缩小必修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占据比例,从而将理论教学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对课程改革的进展起到推进作用[2]。
例如,应将原本的《视唱练耳》、《基本理论》等课程有效的整合为《乐理和视唱练耳》这一门课程;将《复调》、《基础和声》、《配器》、《音乐写作》等整合为《多声部的音乐写作及分析》等。通过这样的整合形式,可以有效的增强各门课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构建起一套完善性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其专业技能的进一步强化。
在音乐学的专业技能课程当中,器乐、钢琴、声乐往往是其中的三大部分。在以往的音乐教学当中,部分教师可能只注重于“技巧”而忽视了“理论”,从而导致所培养出来的表演人难以在新环境、新世纪中承受住现实考验,难以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例如,一些学生会在比赛当中声震四座、技压群雄,但是,一涉及到理论知识,却比较差强人意。基于此,面对这一现状,身为一名教育者,一定要积极的反思,明确这是在教学观念上出现了问题。
《课程纲要》中明确的指出了,在开展专业技能的相关课程时,只有将理论巧妙的融入其中,才能够为学生们更好的奠定理论基础,帮助其进一步的掌握好专业技能,以通过技能来将理论更好的诠释出来。例如,在开展声乐课程时,在训练演唱技巧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为学生讲解一些演唱发声、模仿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外,也应涉及到美学、声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在处理声乐作品时,也应涵盖地理学、史学、文学等知识。通过这样的课程模式,不仅可以有效的强化音乐师资们的专业水平及知识涵养,也能够使其在今后的讲台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以为我国音乐人才的培育工作尽一份力。
在音乐学这一专业当中,主要涵盖了两个方面的课程,一个是实用型,指导学生们怎样将自己所获取到的知识及技能,应用于今后的施教当中,具有着较强的操作性及实用性,能够帮助学生们实现学为所教、学为所用。另一个是特色型,这一类的课程是因校制宜、因地制宜的,在目前的竞争机制当中有着一定的优势,是部分师资增强竞争力的支撑点。因此,在推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就可以强调出这两类课程的设置,以实现实用与特色相结合,使学生们在未来的就业环境中拥有更大的施展空间[3]。
例如,湛江地区的示范学校,由于自身处于雷州半岛,就挖掘出了半岛中的音乐文化,并将其有效的融入到了课程设计当中,从而使学院中蕴含着更多音乐研究及办学所需的音乐文化。另外,其也在《民族音乐》当中渗透了雷州所独有的音乐特色,成为利用特色而办学当中的典范。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音乐学的改革已经走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与预期所制定的改革目标相比,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基于此,高校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作用,积极的致力于课程改革,以在提升自身教育水平的同时,也能够为人才市场输送更多的优质人才,以为我国音乐教育的稳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