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卓
(西丰县第一医院内镜科,辽宁 西丰 112499)
在临床上对急性胃穿孔患者的治疗中,目前一般均使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使用最多、最为常见的手术方式为胃大部分切除手术以及单纯修补手术,两种手术在治疗急性胃穿孔中均有一定过得效果,但是根据患者不同的实际情况,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1]。本文中对使用胃大部分切除手术以及单纯修补手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实际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1 资料: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胃穿孔患者共50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53~65岁,平均年龄(58.63±5.37)岁,病程10~15 h,平均病程(12.32±2.85)h,溃疡面积在2 cm以下;对照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54~66岁,平均年龄(58.54±5.21)岁,病程9~14 h,平均病程(12.14±2.74)h,溃疡面积在2 cm以上。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的呢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使用胃大部分切除手术,具体方式如下,对患者首先进行硬膜外麻醉,于右上腹直肌切一手术切口,进入腹腔查探胃穿孔部位,将胃部残留物使用胃管进行清除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切除胃远端的大部分组织;观察组使用单纯修补手术,具体方式如下,对患者硬膜外麻醉后,于右上腹直肌切一手术切口,进入腹腔查探胃穿孔部位,将胃部残留物使用胃管进行清除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对胃穿孔部位使用7号丝线进行缝合,同时使用大网膜进行结扎、覆盖以及加固,手术完成后对腹腔进行常规引流,根据医嘱进行抑酸剂、抗生素的治疗[2]。
1.3 观察指标: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行对比。治疗后患者未出现溃疡以及其他症状,溃疡完全愈合,表示治疗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有轻度溃疡,经过相关治疗后均有改善,表示治疗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溃疡均无任何改善,甚至又加重情况,表示治疗无效。
1.4 统计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进行t或卡方检验,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显效人数15例、有效人数8例、无效人数2例,总有效人数23例,占比92%;对照组显效人数14例、有效人数8例、无效人数3例,总有效人数23例,占比88%,χ2=0.000,P=1.000,>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36.34±8.56)min、(22.75±6.17)h,组分别为(70.23±14.72)min、(49.67±12.85)h,t=9.951、9.443,P均为0.000,<0.05。
导致患者出现胃穿孔最为常见的病因为消化性溃疡,因胃部中的溃疡不断加重、加深,将肌层、浆膜层穿透后,后期将胃壁穿透进而出现胃穿孔,该病在我国出现人数越来越多,对我国人群正常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威胁[3]。
在幽门前区以及十二指肠第一段处出现穿孔,该种穿孔出现非常迅速,同时在局部末会出现粘连,导致胃中物漏进腹腔中,造成严重后果,即为急性胃穿孔,目前临床上对急性胃穿孔患者的治疗方式一般为手术治疗,其中胃大部分切除手术以及单纯修补手术使用最多,前者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比较长,患者在手术后期出现溃疡复发的概率较低,在基层医院中被大量的使用,但是手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非常高,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4]。单纯修补手术,在手术中操作简单,手术更快完成,对患者造成生理伤害较小,后期自我恢复更快,对出血时间短、症状轻、无幽门梗阻的急性胃穿孔患者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不适用于出现化脓性腹膜炎、腹腔脓肿以及严重水肿的患者[5]。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于不同情况的急性胃穿孔患者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胃大部分切除手术适用于溃疡面积较大或者有癌变患者;单纯修补手术适用于溃疡面积较小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