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瑜
(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1)
“筝”是一种多弦多柱的弹拨乐器,随着历史的演进与变迁,古筝形成了自身非常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演奏技法。相比于其他的民间乐器,古筝的演奏风格与演奏体系都极为特别,因此有着“筝,施弦高,筝筝然”的说法。古筝艺术的起源极为悠久,传世名作也极为丰富。著名曲目有《高山流水》《平沙落雁》《十面埋伏》《阳春白雪》等。但时至今日,古筝艺术则更需要进行创新,《临安遗恨》就是古筝创新曲目的代表之作。这部作品的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何占豪先生,何先生对我国民间音乐有着很深入的研究,曾经创作出了举世闻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临安遗恨》这部作品是他将历史文化与现代因素相融合,在20世纪90年代所创作的。
《临安遗恨》这部作品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底蕴,其主要的历史背景即为南宋爱国将领和抗金英雄岳飞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以及最终的凄惨结局。这首作品的情感基调和音乐曲调依托于我国的传统历史曲目《满江红》,充分表现了岳飞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凉情感。南宋时期,金兵大肆掳掠,无辜、弱小的南宋朝廷被金军肆意欺凌却无能为力,一代名将岳飞是南宋初期少有的主战派将领,并且亲自率军大举抗击金军,但后来却因为统治者的软弱和昏庸加之奸佞秦桧的陷害,最终惨死在临安狱中,时年仅有39岁。虽然岳飞最终被害,但他对国家朝廷的赤胆忠诚、他的浩然正气以及英雄气质却不会被历史所遗忘。作者巧妙吸取了乐曲《满江红》及话剧《岳飞》的艺术元素并加以整合来表现岳飞的英勇事迹。《满江红》这首乐曲本身是用中阮演奏,但中阮的力度较为轻微,演奏过程中无法很好地表现出岳飞的悲愤情感,因此何占豪先生对其进行了改编,将乐曲改为古筝协奏曲,极大地提升了乐曲的艺术表现力和空间穿透力,这就是古筝曲《临安遗恨》的创作契机。
首先,乐曲的引子部分演奏技法主要为长摇,在这一部分中,摇指切忌平淡无味,而应该演奏为由弱渐强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将悲愤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乐曲的第一部分是慢板,一些演奏者会主观的认为应该将一部分演奏的舒缓柔美,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演奏者一定要注意力度的掌握,注意滑音的准确性和颤音的处理,以突出一种“大气磅礴”的效果。乐曲的第二部分是快板,演奏难度较大,钢琴伴奏多用附点节奏,有一部分古筝的节奏也不易精通,因此想要演奏好《临安遗恨》这部作品,快板这一部分一定要反复练习才能保证演出效果。在这一部分中,应注意快速指序,不但要精确地明晰指法的运用,同时也要注意力度的轻重,千万不能因为弹奏速度过快而减弱力度。乐曲的第三段又是慢板,这一段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三十二分音符的处理,气口的体现一定要清晰,这样才能很好地表现出岳飞的落寞与惆怅。乐曲的第四部分为中板,演奏时音色要清晰,处理时应该由慢渐快,重音一定要很清楚的体现出来,并且适当突出。最后一段慢板,是乐曲的再现段,演奏这一部分的时候注意把控好情绪的起伏,不要太过强烈,应较为缓和,摇指的力度也要渐强,最后双手的和弦扎实。
《临安遗恨》这部作品不仅使用了各流派常规的演奏技法,同时还使用了大量的特色演奏技法,如大量的扫摇、密集的摇指等。而在错综复杂的演奏技巧中,应用最多的则是点指技法。“点指”这一技法以浙江筝派最具代表性,可以说是浙江筝派的典型技法。《临安遗恨》广泛吸取了浙江筝派具有鲜明特色的点指,在一定意义上使浙江筝派的演奏技法得到了改良与创新。这些不同演奏技法的应用,很好地烘托出了岳飞精忠报国的思想情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极大地提升了《临安遗恨》这部作品的艺术表现力。笔者认为,《临安遗恨》这部作品演奏难度较大,因此想要演奏好《临安遗恨》这部作品,首先演奏者需要具备较为高超的古筝演奏功底,基础必须扎实牢固;另外演奏者还需要对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情感有一个较为透彻和清晰的领悟,必须将自己的情感体验有机地融入到作品演奏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表达出作品本身的深刻内涵,将作品完美无缺的呈现给观众,最大化地提升《临安遗恨》这部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
《临安遗恨》这部作品是古筝乐曲创新的杰出之作,不仅将历史文化与现代因素有机融合,同时也拥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古筝学习者应深刻认识作品内涵,才能将古筝曲《临安遗恨》的艺术表现力最大化地发挥出来。